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9
詞典
1
分類詞匯
8
詞典
正楷
《國語辭典》:
正楷
拼音:
zhèng kǎi
漢字字體的一種。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稱為「正楷」。始于漢末,盛行于魏、晉、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現(xiàn)在。也稱為「楷書」。
分類:
正楷
楷書
漢字
字體
《國語辭典》:
楷書(楷書)
拼音:
kǎi shū
1.一種漢字書體。初指筆畫平直,端正工整的字體,唐宋以后專指由隸書演變而來的正體書法。與隸書的主要區(qū)別為省略尾部的挑筆。約起源于后漢,至魏完備成體,通行至今。也稱為「真書」、「真字」、「正楷」、「正書」。
2.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錄凈而已?!?/div>
分類:
楷書
字書
書體
正書
真書
正楷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