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歌行  拼音:gē xíng
一種樂府詩體。放情長言為「歌」,步驟馳騁為「行」。后漸無嚴格區(qū)別,而合歌行為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較一般詩體自由,富于變化。
《漢語大詞典》:短歌行
《樂府·相和歌·平調曲》的樂曲名,因其聲調短促,故名。多為宴會上唱的樂曲。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短歌行 宋 郭茂倩 題解引 南朝 陳 智匠 《古今樂錄》:“ 王僧虔 《技録》云:‘《短歌行》“仰瞻”一曲, 魏 氏遺令,使節(jié)朔奏樂。 魏文 製此辭,自撫箏和歌?!?span id="6xsjdws" class="book">《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五·短歌行》 宋 郭茂倩 題解引 唐 吳兢 《樂府解題》:“《短歌行》, 魏武帝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晉 陸機 ‘置酒當堂,悲歌臨觴’,皆言當及時為樂也?!?/div>
《漢語大詞典》:棹歌行
亦作“櫂歌行”。 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五·櫂歌行 宋 郭茂倩 題解:“《樂府解題》曰: 晉 樂,奏 魏明帝 辭云‘王者布大化’,備言平 吳 之勛。若 晉 陸機 ‘遲遲春欲暮’, 梁簡文帝 ‘妾住在 湘 川’,但言乘舟鼓櫂而已?!?/div>
《國語辭典》:燕歌行  拼音:yān gē xíng
樂曲名。為樂府平調曲名。始創(chuàng)于魏文帝曹丕,作品皆描寫婦女懷念從軍遠行的丈夫。后人的作品則多敘述征戰(zhàn)之事,以唐代高適最為著名。
《漢語大詞典》:怨歌行
亦稱“ 怨詩行 ”。 樂府《楚調曲》名。相傳 春秋 楚 卞和 獻玉遭刑,作《怨歌行》。古辭今存“天德悠且長”一篇。 三國 魏 曹植 等有擬作。其后 南朝 梁武帝 等皆有擬作,都以此為標題?;蛞詾榧?span id="a7m2teu" class="book">《團扇歌》,為 漢 班婕妤 失寵于 成帝 ,托辭于紈扇而作。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六·怨詩行 宋 郭茂倩 題解。
分類:卞和獻玉
《漢語大詞典》:艷歌行(豔歌行)
古樂府曲名。簡稱艷歌。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艷歌行 宋 郭茂倩 題解:“《艷歌行》非一,有直云《艷歌》,即《艷歌行》是也。若《羅敷》、《何嘗》、《雙鴻》《福鐘》等行,亦皆《艷歌》?!?/div>
分類:樂府題解
《漢語大詞典》:緩歌行(緩歌行)
古樂府《雜曲歌辭》名。本出于《緩聲歌》。 南朝 宋 謝靈運 、 唐 李頎均 著有歌辭。見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五·前緩聲歌。參見“ 緩聲歌 ”。
《漢語大詞典》:緩聲歌(緩聲歌)
古樂府《雜曲歌辭》之一。緩聲,謂歌聲柔緩。古辭僅存《前緩聲歌》一首。 晉 陸機 , 南朝 宋 孔寧子 、 謝惠連 , 梁 沈約 均有擬作。見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五·前緩聲歌。亦省作“ 緩歌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至于 張衡 《怨篇》,清典可味;《仙詩》《緩歌》,雅有新聲?!?周振甫 注:“ 張衡 的《仙詩》《緩歌》已無考。《緩歌》《緩聲歌》,樂府古辭有《前緩聲歌》?!?/div>
《漢語大詞典》:鞠歌行
又稱《鞠歌》。古樂府平調曲名。古辭亡,后人有擬作。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八·鞠歌行 宋 郭茂倩 題解:“ 王僧虔 《技録》,平調又有《鞠歌行》,今無歌者?!?/div>
《國語辭典》:哦詩(哦詩)  拼音:é shī
吟詩。宋。陸游〈長歌行〉:「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螀鳴?!?/div>
《漢語大詞典》:短歌
日文五行詩的固定形式,其第一行與第三行各有五個音節(jié),其它各有七個音節(jié)
形式短小的漢語古典歌行詩
《國語辭典》:負薪裘(負薪裘)  拼音:fù xīn qiú
比喻貧困隱逸。參見「披裘負薪」條。唐。王昌齡〈放歌行〉:「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div>
《漢語大詞典》:半格詩(半格詩)
詩體的一種。指與今律相諧的歌行體,以別于純粹的古風。 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詩,卷六九為半格詩。 宋陸游《古壽人至聞五郎頗有老態(tài)作長句自遣》詩:“點誦內(nèi)篇 莊叟 語,長歌半格 白公 詩?!?清 趙執(zhí)信 聲調譜引 白居易 《小閣閑坐》半格詩一首為例,分析某為古句,某為律句,某為 齊 梁 ,意在說明半格詩,乃半古半律,為 齊 梁 體的別格。但 汪立名 白香山詩集“半格詩”注則認為格與律是相對而言,古體詩、樂府歌行,俱屬格詩;半格詩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詩,一半律詩,并非另有一體。
分類:詩體歌行
《漢語大詞典》:律格詩(律格詩)
律詩和格詩的合稱。 中唐 人分樂府歌行以外的詩為律詩和格詩兩類,如 白居易 自己把《長慶集》以后寫的絕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體詩稱為律詩,五、七言古體詩稱為格詩。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項斯:“始 張 水部 籍 為律格詩,惟 朱慶餘 親授其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