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種自相矛盾的行為。《三國志。卷一三。魏書》:「王肅直諒多聞。」南朝宋。裴松之。注:「劉寔以為肅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榮貴而不求茍合,此二反也。吝惜財物而治身不穢,此三反也?!鼓铣?。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卞望之云:『郗公體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脩計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弧?br />2.三次反叛?!稌x書。卷八四。列傳。劉牢之》:「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
3.三次往返?!妒酚?。卷七五。孟嘗君列傳》:「孟嘗君相齊,其舍人魏子為孟嘗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親耕時,鋤土三次稱為「三反」。漢。班固《白虎通。卷四。耕?!罚骸柑熳痈麞|田,而三反之?!?/div>
《漢語大詞典》:仿偟
亦作“ 仿徨 ”。
(1).因心神不安或猶豫不決而來回走動。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屏營仿偟於山林之中。”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帝感悟之,夜起仿偟,為思所納,卒多有所降宥?!?清 唐景煌 《出塞》詩:“堅冰不可渡,駑馬停仿偟?!?br />(2).指心神不安或猶豫不決。《楚辭·九嘆·思古》:“旦徘徊於長阪兮,夕仿偟而獨宿?!?王逸 注:“夕暮獨宿山谷之閒,憂且懼也?!?span id="awuwdpn" class="book">《新唐書·藩鎮(zhèn)傳·朱滔》:“初, 滔 以 劉怦 忠力,使留守,及敗,疑圖己,仿徨不敢入?!?茅盾 《幻滅》十一:“在苦悶仿徨的時候, 靜 一定要去找她的‘慧姊姊’,因為 慧 的剛毅有決斷,而且通達世情的話語,使她豁然超悟,生了勇氣?!?br />(3).周游;流蕩。漢書·司馬相如傳上:“觀乎 成山 ,射乎 之罘 ,浮 勃澥 ,游 孟諸 ……秋田乎 青丘 ,仿偟乎海外?!?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初,太子之捨家也,仿偟山澤,棲息林泉,時 浄飯王 乃命五人隨瞻侍焉。”
《國語辭典》:躕躇(躕躇)  拼音:chú chú
徘徊。《后漢書。卷四九。仲長統(tǒng)傳》:「躕躇畦苑,游戲平林?!?/div>
分類:來回走動
《國語辭典》:旋辟  拼音:xuán pì
徊徘進退。唐。柳宗元 柳州新修文宣王廟碑:「執(zhí)經(jīng)書,引仁義,旋辟唯諾。」
《漢語大詞典》:躕踟(躕踟)
亦作“躕踟”。 心里遲疑,來回走動的樣子。 明 唐順之 《周襄敏公傳》:“會 大同 殺都御史報至,公愕然,因入靜室躕踟久之,喜曰:‘吾得之矣!’乃開門召諸將吏軍卒盡入?!?/div>
《國語辭典》:抓癢(抓癢)  拼音:zhuā yǎng
手指在發(fā)癢的部位使力來回移動,以減輕發(fā)癢癥狀。如:「他因食物中毒引起皮膚過敏,不停的在抓癢?!?/div>
《漢語大詞典》:旋走
指來回走動。 蕭紅 《生死場》八:“她只每夜燒魚,吃酒,吃得醉瘋瘋地,滿院、滿屋地旋走?!?/div>
分類:來回走動
《漢語大詞典》:相翔
(1).徘徊。來回走動。儀禮·覲禮“記幾俟于東箱” 漢 鄭玄 注:“東箱東夾之前,相翔待事之處。”
(2).謂徘徊觀望,伺間為盜。周禮·秋官·野廬氏:“有相翔者誅之?!?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有姦人相翔於賓客之側則誅之?!?孫詒讓 正義:“此相翔亦謂徘徊觀望伺閒為竊盜者?!?明 劉元卿 《賢奕編·廣仁》:“一日,盡招其逋責者,裂券兌之,夙所積藏,視親戚族黨之殺,悉捐以散給之。里之人大悅,無煩防守,而相翔者息?!?/div>
《國語辭典》:撥弄(撥弄)  拼音:bō nòng
1.來回撥動?!都t樓夢》第五四回:「二人聽說,忙和弦按調撥弄起來?!?br />2.挑撥。如:「撥弄是非」。
3.擺布、玩弄?!段拿餍∈贰返谒幕兀骸敢粋€西崽,畢竟粗人,由人撥弄,只是不知?!?/div>
《國語辭典》:翻餅(翻餅)  拼音:fān bǐng
比喻來回翻身,不能入睡。
《國語辭典》:摩擦  拼音:mó cā
1.兩物相接觸而過或來回擦動。如:「摩擦生熱」。也作「磨擦」。
2.比喻人與人之間的爭執(zhí)或沖突。如:「其實他們之間的摩擦是可以避免的?!挂沧鳌改ゲ痢埂?/div>
《漢語大詞典》:踏索
走索。雜技的一種,演員在懸空的繩索上來回走動,并表演各種動作。又稱踏繩。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元宵:“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餘里,擊丸、蹴踘、踏索、上竿。” 宋 洪邁 《夷堅三志壬·張三店女子》:“我家本微薄,亦曾去從路岐為踏索之技,所以習熟。”文獻通考·樂二十:“絙戲, 漢 世以大絲繩繫兩柱頭閒,相去數(shù)丈,兩倡對舞,行於繩上,對面道逢,肩相切而不傾。 張衡 所謂‘跳丸劒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是也。 梁 三朝伎謂之高絙,或曰戲繩,今謂之踏索焉。” 許地山 《女兒心》:“她學會些江湖伎倆,如半截美人、高蹺、踏索、過天橋等等?!?/div>
《國語辭典》:踏繩(踏繩)  拼音:tà shéng
走繩索。即今所見的走綱絲。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角抵萬夫、跳劍、尋橦、蹴球、踏繩,舞于竿顛者、索氣沮色,逡巡不敢入?!?/div>
《漢語大詞典》:幌動
來回揮動。例如:他幌動他的貨單吸引拍賣商注意。
分類:來回揮動
《國語辭典》:磨擦  拼音:mó cā
1.兩物體接觸而互相擦動。如:「磨擦生熱」。也作「摩擦」。
2.比喻人與人之間的爭執(zhí)或沖突。如:「朋友相處久了,不免會磨擦,彼此要多包容?!挂沧鳌改Σ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