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2詞典 27分類詞匯 75
《國語辭典》:結(jié)約(結(jié)約)  拼音:jié yuē
訂立條約。唐。蘇颋〈授白知慎河南少尹制〉:「任能結(jié)約,省費馳聲?!?/div>
《國語辭典》:盟約(盟約)  拼音:méng yuē
同盟的誓約或條約?!妒酚洝>砭乓?。黥布傳》:「夫楚兵雖彊,天下負(fù)之以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弒義帝也?!?/div>
《漢語大詞典》:重訂(重訂)
(1).謂重新訂立條約、規(guī)章制度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lǐng)》第七章第五十五條:“對于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xié)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央人民政府應(yīng)加以審查,按其內(nèi)客,分別予以承認(rèn),或廢除,或修改,或重訂?!?br />(2).謂重新修正著作。 龍榆生 《〈近三百年名家詞選〉后記》:“一九四八年季春之月, 忍寒居士 書于 金陵 病榻。一九五六年三月三十一日重訂付印。”
《漢語大詞典》:元約(元約)
原來的約定或條約。 宋 葉隆禮 《契丹國志·并今部落》:“被代者以為元約如此,不敢爭?!?/div>
《國語辭典》:成約(成約)  拼音:chéng yuē
已經(jīng)議成的約定、條約。元。周密《齊東野語。卷八。蘇大璋》:「謂其自許之確如此,必將與試官有成約,萬一果然,乞究治之?!?/div>
分類:約定條約
《國語辭典》:和約(和約)  拼音:hé yuē
1.交戰(zhàn)國間因停戰(zhàn)議和而訂定的條約。如:「辛丑和約」、「巴黎和約」。宋。陸游醉歌〉詩:「戰(zhàn)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
2.訂定議和條約?!缎绿茣>硪黄咚?。列傳。牛僧孺》:「是時,吐蕃請和約馳兵?!?/div>
《國語辭典》:公約(公約)  拼音:gōng yuē
多數(shù)國家或公私團體對于特定事項,擬訂共同遵守的條約或章程。如:「北大西洋公約」、「校園公約」。
《國語辭典》:公報(公報)  拼音:gōng bào
1.政府機關(guān)專為刊登法令法規(guī)或其他事項所發(fā)行的定期刊物。
2.國際會議結(jié)束后,對外發(fā)布的公開聲明,說明會中討論的結(jié)果。
《國語辭典》:訂約(訂約)  拼音:dìng yuē
締結(jié)條約或契約。如:「今天公司有一個訂約儀式,各部門主管都要出席。」《醒世姻緣傳》第九三回:「晁梁也與胡無翳再三訂約,必以一年為期,千萬回寺。」
《國語辭典》:簽署(簽署)  拼音:qiān shù
在文書上簽字署名。如:「簽署條約」。
《漢語大詞典》:簽書(簽書)
(1).簽字署名。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凡文書非與長吏同簽書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宋 蘇轍 《乞定差管軍臣僚札子》:“右丞 許將 既隨眾簽書進擬,而復(fù)論奏其不便,因此進擬文字,為圣旨所卻?!?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二:“往時執(zhí)政簽書文字,卒著帽衣盤領(lǐng)紫背子,至 宣和 猶不變也。”
(2).官名。 宋 代樞密使的副官,掌管辦理軍事文書事宜。本作“簽署”, 宋 人因避 英宗 ( 趙曙 )諱,改作“簽書”。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師保輔相·簽樞:“又《宋朝會要》曰, 太平興國 四年正月以 石熙載 為樞密直學(xué)士,簽署樞密院事。簽書之名,自此始也。 治平 中避 英宗 嫌名,改曰簽書。” 清 梁章鉅 稱謂錄·軍機處職官古稱:“宋史樞密院又有此稱,謂樞密使、知院事,佐天子執(zhí)兵政。而同知副使、簽書為之貳。則樞密使及知院事猶今之軍機大臣,而同知副使、簽書猶今之軍機章京也?!?/div>
《國語辭典》:違約(違約)  拼音:wéi yuē
違背條約或契約的規(guī)定。《史記。卷七。項羽本紀(jì)。索隱述贊》:「違約王漢,背關(guān)懷楚。」
《國語辭典》:左列  拼音:zuǒ liè
1.代稱左邊所列出的事項,常見于條約、章程之類文書中。
2.左邊的行列,與右列對稱。
《漢語大詞典》:專條(專條)
(1).專門的條款。
(2).條約的一種,猶言專門條例、特別條例。其范圍較普通條約為狹,一般僅限于某一問題,且常含繼續(xù)及補充性質(zhì)。
《漢語大詞典》:令約(令約)
禁令和條約。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 大單于遺朕書,言和親已定,亡人不足以益眾廣地, 匈奴 無入塞, 漢 無出塞,犯令約者殺之,可以久親,后無咎,俱便?!?/div>
分類:禁令條約
《漢語大詞典》:邊約(邊約)
有關(guān)邊界雙方的條約或協(xié)議。 明 盧象升 《覆議卜夷市馬護塘疏》:“該鎮(zhèn)所據(jù)邊約,無非 哈 馬源來,護哨無虞,秋防事畢,程其所效之勞,始有此賞?!?/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