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25,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110 111 112 113 114 116 117 118 119 下一頁
其它辭典
李文悅李翊唐穆宗(廟號 穆宗 睿圣文惠孝皇帝、睿圣文惠孝帝 李恒 名 宥 建安郡王、遂王 尊號 文武孝德皇帝 )李孝本李甘(字 和鼎 )李訓(字 子垂、子訓 )李從易李續(xù)之李中敏(字 藏之 )李岵( 有裕 )李用李虞李褒(行第 十二 )李永( 魯王 莊恪 )李直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34
【介紹】:
唐人。憲宗元和末,為鹽州刺史。吐蕃以軍十五萬圍城數(shù)重,救兵無至者,賴文悅率士卒力戰(zhàn),敵方退。入為右金吾將軍。敬宗寶歷元年,授豐州刺史、天德軍使。文宗大和二年,遷靈武節(jié)度使。六年,移兗海節(jié)度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有出群之才,韓愈以書薦于考官陸傪,登貞元十八年進士第。文宗大和八年,官諫議大夫,劾李訓,謂不宜在左右,不聽。遷給事中。訓誅,授御史中丞。開成二年,自給事中出為湖南觀察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95—824
【介紹】:
即李恒。唐朝皇帝。憲宗第三子。初名宥,后改現(xiàn)名。封建安郡王,后封遂王。憲宗元和七年,立為太子。十五年,由宦官擁立為帝。游幸無常,擊球奏樂,久不視朝。自此宦官權(quán)勢更重。盧龍、成德、魏博三鎮(zhèn)相繼叛亂,無力討平,乃以叛將為節(jié)度使。又好餌金石之藥,后服金丹致死。在位四年,謚睿圣文惠孝皇帝。
全唐文·卷六十四帝諱恒。憲宗第三子。貞元十一年生。初名宥。封建安郡王。元和元年八月進封遂王。七年十月立為皇太子。改今名。十五年正月即位。長慶元年七月。上尊號曰文武孝德皇帝。在位四年。年三十。謚曰睿圣文惠孝皇帝。廟號穆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35
【介紹】:
唐宗室。第進士。累官刑部郎中,依李訓、鄭注,權(quán)知中丞事。后預(yù)李訓誅宦官之謀,事敗被捕遭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字和鼎。穆宗長慶末進士,制策登科。文宗太和中擢侍御史。時鄭注求為宰相。甘以為宰相當先有德望,然后文藝,揚言鄭注不孚人望,若頒詔任命,將諫止之。后注未為相,甘亦以輕肆貶封州司馬,卒于任。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835?
籍貫不詳。字和鼎。穆宗長慶四年(824)登進士第。文宗大和二年(828)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及第。大和間為侍御史。九年,因反對鄭注柄政而貶封州司馬。南行時墜車傷股,卒于貶所。其氣節(jié)為時所推,杜牧作《李甘詩》詠之。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七百三十三甘字和鼎。長慶末進士。又登制科。太和中累官侍御史。貶封州司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35
【介紹】:
唐隴西成紀人。字子垂。始名仲言,字子訓。李揆之族孫。擢進士第。形貌魁梧,辭敏智捷。李逢吉為相,以其善謀事而厚待之。坐武昭獄,流象州。文宗立,遷國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講學士。又改兵部郎中、知制誥,充翰林學士,遷禮部侍郎、同平章事。既秉權(quán)衡,與鄭注謀先誅內(nèi)豎,再復(fù)河湟。事泄,逃至終南山,被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36
【介紹】:
唐宗室后裔。李憲曾孫。穆宗長慶中,官宗正寺丞。文宗大和七年,自左金吾衛(wèi)將軍為桂管觀察使。九年,遷廣州刺史、嶺南節(jié)度使。
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一從易。長慶中官宗正寺丞。太和九年官廣州刺史兼廣州都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穆宗長慶中官拾遺,與張又新等七人深得宰相李逢吉眷待,指為鷹犬,人皆辟易憚之,時號“八關(guān)十六子”。敬宗時,屢遷度支、吏部員外郎,金部郎中。寶歷二年,逢吉出鎮(zhèn)襄陽,以為行軍司馬。貶涪州刺史。文宗大和末,李訓用事,召為尚書郎。訓敗,復(fù)貶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隴西人,字藏之。憲宗元和進士。初為江西觀察使沈傳師幕府判官。入為侍御史。文宗大和中為司門員外郎,因旱上書請斬鄭注。帝不省,遂告歸。注誅,召為司勛員外郎,累遷諫議大夫、給事中。又譏刺太監(jiān)仇士良以開府階蔭其子,復(fù)棄官去。開成末,為婺、杭二州刺史。
全唐文·卷七百十六中敏字藏之。隴西人。元和末進士。文宗朝拜給事中。出為婺杭二州刺史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穆宗長慶二年,自晉州刺史擢豐州刺史,天德軍使。入為金吾大將軍。敬宗寶歷二年,入閣失儀,為侍御史高少逸所彈。文宗大和二年,授涇原節(jié)度使。三年,移為齊德等州節(jié)度使,改名有裕。四年,貶永州刺史,馳驛赴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37
【介紹】:
唐人。文宗大和中,官右神策大將軍。七年,授邠寧節(jié)度使。卒于鎮(zhè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亳州譙人。初隱居虢州華陽山。穆宗長慶中,怨族叔李紳,遂依附宰相李逢吉,擢為拾遺。與張又新等皆黨附逢吉,時稱“八關(guān)十六子”。敬宗寶歷元年,貶河南士曹參軍。文宗大和五年,任左補闕。開成元年,出為岳州刺史。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亳州譙(今安徽亳州)人,郡望趙郡(今河北趙縣)。初隱居虢州華陽山。穆宗長慶中,怨族叔李紳,依托宰相李逢吉,四年(824)被擢為拾遺。與張又新等黨附逢吉,號“八關(guān)十六子”。敬宗寶歷元年(825)貶河南士曹參軍。文宗大和五年(831)任左補闕,開成元年(836)官岳州刺史,卒。事跡散見《舊唐書·李逢吉傳》及《李紳傳》、《崔造傳》,《唐會要》卷五六,《資治通鑒》卷二四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京兆人。文宗開成初,為起居舍人,病免。五年,自考功員外郎、集賢院學士充翰林學士,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加承旨。武宗會昌二年,出守本官,歷絳、鄭、虢三州刺史。宣宗大中三年,官禮部侍郎,知貢舉。出為檢校禮部尚書、浙東觀察使。晚年好道,隱居陽羨川石山。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排行十二,京兆(今陜西西安)人。約生于德宗貞元末年。憲宗元和十四年(819),與沈亞之同宿于白馬津。文宗開成元年(836)為起居舍人。五年,為翰林學士。次年加承旨。其后歷刺絳、鄭、虢三州。宣宗大中三年(849)以禮部侍郎知貢舉,旋出為浙東觀察使,又任黔南觀察使。晚年居宜興川石山修道。事跡見《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〇。《會稽掇英總集》卷六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838
【介紹】:
唐宗室。文宗長子。始封魯王,后冊為皇太子。因不能循法度,又楊賢妃數(shù)譖之,帝欲廢,群臣力爭,免。尋暴卒。謚莊恪。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人。穆宗長慶元年,為宿州刺史,豪奪聚斂,贓數(shù)萬,當死。直臣賂中貴為之申理,御史中丞牛僧孺堅執(zhí)不回,乃得罪。文宗開成元年,復(fù)自金吾大將軍遷邠寧節(jié)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