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時宜(時宜)  拼音:shí yí
當(dāng)時的需要?!稘h書。卷一一。哀帝紀》:「朕過聽賀良等言,冀為海內(nèi)獲福,卒亡嘉應(yīng),皆違背古,不合時宜。」《文明小史》第一三回:「后來還虧了一位文案老爺,廣有才學(xué),通達時宜,居然能領(lǐng)略制臺的意思,分開眾人。」
《國語辭典》:合時宜(合時宜)  拼音:hé shí yí
合乎時代風(fēng)氣、適合當(dāng)代需要。《紅樓夢》第六三回:「他為人孤僻,不合時宜,萬人不入他目?!?/div>
《國語辭典》:不達時宜(不達時宜)  拼音:bù dá shí yí
形容人只知固守已有原則,卻不知現(xiàn)今環(huán)境真正所需。語出《漢書。卷九。元帝紀》:「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漢語大詞典》:不通時宜(不通時宜)
不明白當(dāng)時的形勢、潮流。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九·方頭:“今人言不通時宜而無顧忌者曰方頭。”
《國語辭典》:不入時宜(不入時宜)  拼音:bù rù shí yí
不合于時下的潮流、趨向。宋。費袞《梁溪漫志。卷四。侍兒對東坡語》:「東坡一日退朝食罷,捫腹徐行,顧謂侍兒曰:『汝輩且道是中有何物?』……至朝云乃曰:『學(xué)士一肚皮不入時宜?!黄屡醺勾笮??!挂沧鳌覆缓蠒r宜」。
《國語辭典》:不合時宜(不合時宜)  拼音:bù hé shí yí
不適合時下的潮流、趨向?!稘h書。卷十一。哀帝紀》:「皆違經(jīng)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制書,非赦令也,皆蠲除之?!埂都t樓夢》第六三回:「因我們投親去了,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quán)勢不容,竟投到這里來。」也作「不入時宜」。
《國語辭典》:不合時宜(不合時宜)  拼音:bù hé shí yí
不適合時下的潮流、趨向。《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皆違經(jīng)背古,不合時宜。六月甲子制書,非赦令也,皆蠲除之?!埂都t樓夢》第六三回:「因我們投親去了,聞得他因不合時宜,權(quán)勢不容,竟投到這里來?!挂沧鳌覆蝗霑r宜」。
《國語辭典》:機宜(機宜)  拼音:jī yí
事理、時宜。唐。韓愈 與鄂州柳中丞書:「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適機宜,而風(fēng)采可畏愛故也?!埂段宕菲皆挕V苁?。卷上》:「見其處分軍國之事,皆合機宜?!?/div>
《國語辭典》:時機(時機)  拼音:shí jī
適當(dāng)?shù)臅r刻或機緣。如:「錯失時機」、「掌握時機」?!段簳>矶?。列傳。長孫道生》:「世祖世,所在著績,每建大議,多合時機。」唐。魏徵〈唐故邢國公李密墓志銘〉:「應(yīng)時機以鼓之,總?cè)翰咭詻Q之?!?/div>
《國語辭典》:非?! ?span id="a7casu1" class='label'>拼音:fēi cháng
1.特別,異乎尋常?!段倪x。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演《周易》。」
2.突來的禍患。《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故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div>
《國語辭典》:便宜  拼音:biàn yí
1.對某事物有利益的事。《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埂逗鬂h書。卷六五?;矢埗瘟袀??;矢σ?guī)》:「臣比年以來,數(shù)陳便宜?!?br />2.方便合宜。如:「便宜行事」。《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郅都》:「孝景帝乃使使持節(jié)拜都為雁門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紅樓夢》第三八回:「把那大團圓桌子放在當(dāng)中,酒菜都放著,也不必拘定坐位,有愛吃的去吃,大家散坐,豈不便宜?!?br />3.適宜、舒適。宋。劉子翚 南歌子。伎倆無多子詞:「寵辱棋翻局,光陰鳥度枝。頹然徑醉是便宜?!埂毒┍就ㄋ仔≌f。拗相公》:「消遙快樂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別?!?/div>
《國語辭典》:時中(時中)  拼音:shí zhōng
合乎時宜而無過與不及?!抖Y記。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div>
《國語辭典》:順時(順時)  拼音:shùn shí
1.按時。如:「記得順時,不可錯亂?!?br />2.順乎時宜、不悖時勢?!蹲髠?。成公十六年》:「禮以順時,信以守物?!埂稌x書。卷六。元帝紀》:「應(yīng)天順時,受茲明命。」
《漢語大詞典》:中權(quán)(中權(quán))
合乎時宜或情勢。論語·微子:“身中清,廢中權(quán)。” 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遭亂世,身廢棄以免患,合於權(quán)也?!?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故凡人之有為也,前枉而后義者,謂之中權(quán)。雖不能成,春秋善之, 魯隱公 鄭祭仲 是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隗囂傳》:“將軍以至德尊賢,廣其謀慮,動有功,發(fā)中權(quán)。”
《漢語大詞典》:嘉遁
亦作“ 嘉遁 ”。 舊時謂合乎正道的退隱,合乎時宜的隱遁。易·遯:“嘉遯貞吉,以正志也?!?span id="dv1nkme"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遁養(yǎng)浩,韜韞儒墨,潛化傍流,暢于殊俗?!?宋 范仲淹 《祭呂相公文》:“辭去臺衡,命登公袞,以養(yǎng)高年,如處嘉遁?!?明 許潮 《武陵春》:“蓋世有肥遯,有嘉遯,有吏遯,若吾輩又所謂玄遯者也。”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七章:“是以士大夫跼跡全生,見幾遠害?;騾柌儆臈?,高情避世,是曰嘉遁。”
《漢語大詞典》:從時(從時)
順從時宜;順從時令。左傳·僖公二十年:“二十年春,新作南門。書,不時也。凡啟塞,從時。” 孔穎達 疏:“啟塞之事,猶得從宜而脩之?!?span id="btg6ifh" class="book">《左傳·昭公七年》:“故政不可不慎也。務(wù)三而已,一曰擇人,二曰因民,三曰從時?!?杜預(yù) 注:“順四時之所務(wù)?!?span id="pip27bt" class="book">《國語·越語下》:“臣聞從時者,猶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趨之,唯恐弗及?!?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禮志一》:“古者從時脈土,以訓(xùn)農(nóng)功,躬耕帝籍,敬供粢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