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相術(shù)(相術(shù))  拼音:xiàng shù
觀察人的五官、體態(tài)、容貌以預言命運或未來吉兇禍福的技術(shù)?!度龂萘x》第六九回:「仰觀風角,數(shù)學通神,兼善相術(shù)?!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一:「事雖如此,只是袁尚寶相術(shù)可笑,可見向來浪得虛名耳?!?/div>
《漢語大詞典》:神訣(神訣)
猶秘訣。神妙的方術(shù)。 唐 李頎 《送王道士還山》詩:“自言神訣不可求,我?guī)熉勚?玄圃 游?!?/div>
《漢語大詞典》:云祲(雲(yún)祲)
古代觀察云的色彩以占吉兇的一種方術(shù)。新唐書·李靖李勣傳贊:“世言 靖 精風角、鳥占、云祲、孤虛之術(shù),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臨機果,料敵明,根于忠智而已?!?宋 康與之 《昨夢錄·楊氏三兄弟》:“ 宣 政 間, 楊可試 、 可弼 、 可輔 兄弟,讀書精通易數(shù),明風角、鳥占、云祲、孤虛之術(shù),於兵書尤邃,三人皆名將也?!?宋 丘崇 《黃河清·為史帥壽》詞:“鼓角清雄占云祲。喜邊塵、今度還靜?!?/div>
《漢語大詞典》:祝由
古代以祝禱符咒治病的方術(shù),后世稱用符咒禳病者為“祝由科”。《素問·移經(jīng)變氣論》:“毒藥不能治其內(nèi),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王冰 注:“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説病由,不勞鍼石而已?!?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 文敏公 誤信祝由,割指上疣贅,創(chuàng)發(fā)病卒, 李 療之,竟無驗。”參見“ 祝由科 ”。
《國語辭典》:祝由科  拼音:zhù yóu kē
古時十三種醫(yī)學科別之一。為專用符咒治病的一種迷信方法,盛行于湖南辰州。清。袁枚《新齊諧續(xù)集。卷上。治妖易治人難》:「漢陽令劉某,性方鯁,治祝由科邪教過嚴,有奸民上控撫軍,撫軍戒飭之?!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三一回:「那祝由科代人治病,不用吃藥,只畫兩道符就好了。」也稱為「辰州符」。
《國語辭典》:雜技(雜技)  拼音:zá jì
各種表演技藝的總稱。包括口技、武術(shù)、馬戲、魔術(shù)等與各種民間雜耍。
《漢語大詞典》:形法
指堪輿、骨相等方術(shù)。漢書·藝文志列為“數(shù)術(shù)”之一。漢書·藝文志:“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數(shù)、器物之形容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兇?!?三國 魏 曹植 《獻文帝馬表》:“臣於先 武皇帝 世,得 大宛 紫騂馬一匹,形法應圖,善持頭尾。” 清 黃宗羲 《七怪》:“葬地之説……今凡三變,每變而愈下。《周官》之法亡,言形法者,已為變矣。”
《國語辭典》:邪術(shù)(邪術(shù))  拼音:xié shù
不正當?shù)姆ㄐg(shù)?!蛾套哟呵?。外篇。不合經(jīng)術(shù)者》:「積財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shù)以營世君。」也作「邪法」。
《漢語大詞典》:鴻術(shù)(鴻術(shù))
高超的方術(shù)。 晉 郭璞 《巫咸山賦》序:“蓋 巫咸 者,寔以鴻術(shù)為帝 堯 醫(yī),生為上公,死為貴神。”
《漢語大詞典》:訣法(訣法)
秘訣,方術(shù)要法。《西湖二集·吳山頂上神仙》:“ 丁野鶴 傳了 徐弘道 的訣法,積年修行,人也不知他的本事。”
《漢語大詞典》:賣術(shù)(賣術(shù))
謂以醫(yī)卜星相等方術(shù)斂錢。魏書·術(shù)藝傳·劉靈助:“﹝ 劉靈助 ﹞好陰陽占卜,而粗疏無賴,常去來 燕 恒 之界,或時負販,或復劫盜,賣術(shù)於市?!?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今北人謂卜相之士為巡官。巡官, 唐 、 五代 郡僚之名?;蛑^以其巡游賣術(shù),故有此稱。” 明 陸采 《懷香記·問卜決疑》:“筠簾垂肆四方傳,名遠。賣術(shù)不須多要錢,心坦?!?/div>
《漢語大詞典》:禁學(禁學)
(1).謂禁止儒學。漢書·儒林傳序:“及 秦 禁學,為筮卜之書,獨不禁,故傳受者不絶也。”
(2).舊指天文歷算、卜筮方術(shù)等隱秘的學術(shù)。
《漢語大詞典》:方訣(方訣)
指方術(shù)的某種秘訣。 宋 何薳 春渚紀聞·點銅成庚:“各出所得方訣參較之?!?/div>
《漢語大詞典》:偽方
1.騙人的方術(shù)。六韜·上賢:“偽方異伎,巫蠱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者,必止之?!?br />2.指不合法的政權(quán)的一方。如:偽方人員。
《漢語大詞典》:五遁
(1).五種逸樂。指沉湎于金(如器物之用)、木(如宮室之盛)、水(如泛舟之樂)、火(如烹調(diào)之美)、土(如樓臺之高)五種物質(zhì)享受。《淮南子·本經(jīng)訓》:“故閉四關(guān),止五遁,則與道淪?!倍荩菀?。
(2).道教所稱仙人五種借物遁形的方術(shù)。即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介象 、 左慈 、 于吉 、 孟欽 、 羅公遠 、 張果 之流,及晉書女巫 章丹 、 陳琳 等術(shù),皆本此。謂為神仙,其實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火遁,曰土遁。見其物則可隱。惟土遁最捷,蓋無處無土也?!?傅勤家 《中國道教史》第八章第三節(jié):“后世有五遁之法,言能依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遁形。其不能變化隱遁及白日飛昇而死者,道書謂之尸解,言將登仙,假託為尸以解化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雷法
道教方術(shù)。謂得雷公墨篆,依法行之,可致雷雨,祛疾苦,立功救人。因雷公有兄弟五人,故以五雷稱之。見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神仙感遇傳·葉遷韶。宋史·方技傳下·林靈素:“惟稍識五雷法,召呼風霆,間禱雨,有小驗而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