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履之,號履齋。方適從孫。少好學(xué),不事科舉,專心學(xué)問,得朱熹之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直甫,號草堂。與從弟方秉俟隱居教授,與林光朝、方翥、劉夙等名士為友。孝宗朝憲臣以孝廉薦,不起。傳家惟書數(shù)廚而已。曾預(yù)修《莆陽志》。有《草堂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睦州分水人,字君玉,號天慵。以詩鳴世,所作《夜涼感懷詩》,有“缺多圓少人如玉,盛極衰來物易秋”之句,最為人稱賞。有《庚辰詩稿》。
全宋詩方至,號天慵,分水(今浙江桐廬西北)人。回宗兄。有《庚辰詩稿》,已佚。事見《桐江集》卷三《跋方君至庚辰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嚴(yán)州淳安人,字伯治,號耐庵。方逢辰父。少以詞章名,后棄去,盡心圣賢知行之學(xué)。鄉(xiāng)人敬之。二子及第后,得授宣教郎,歷官奉直大夫、兩淮制置司參議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4—1186
【介紹】:
宋歙州歙縣人,一作淳安人,字躬明,號溪堂。孝宗隆興元年進士。歷國子錄,遷司農(nóng)丞,獻屯田大計。知和州,除轉(zhuǎn)運判官,兼廬州帥,鼓勵將士措置營屯。官至戶部侍郎。嘗從朱熹游。有《溪堂集》。
全宋詩方有開(一一二八~一一九○),字躬明,號溪堂,新安歙縣(今屬安徽)人,或謂淳安(明嘉靖《淳安縣志》卷一一)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時年已近四十。授建昌軍南豐尉。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為淮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以事放罷。光宗立,復(fù)宣教郎,尋卒,年六十三。有《溪堂集》,已佚。事見《燭湖集》卷一一《承議郎淮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方公行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九七三方有開(一一二五——一一八七),字躬明,號溪堂,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工文詞,隆興元年進士,授南豐尉,調(diào)建寧府政和簿,改特監(jiān)潭州南獄廟、襄陽府學(xué)教授、監(jiān)行在惠民北局。廷對陳恢復(fù)大計,遷司農(nóng)寺丞,差知和州,除淮南西路常平茶鹽兼權(quán)轉(zhuǎn)運提點刑獄公事等,官至戶部侍郎。卒于淳熙十四年,年六十三,有《溪堂集》。見《燭湖集》卷一一《承議郎淮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方公行狀》。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七一六方導(dǎo)(一一三三——一二○一),字夷吾,號覺齋居士,嚴(yán)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滋子。以恩補官,歷平江府通判及沅、黃二州守,官至淮南安撫司參議官。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九。有《方氏集要方》二卷(今存上卷)。見《攻愧集》卷一○六《參議方君墓志銘》,《宋史》卷二○七《藝文志》六,《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耕道,號困齋。方元寀曾孫。孝宗乾道二年進士。任善化尉,與張栻相善,為生死交。栻帥湖北,辟為僚屬。官至連江令,有廉直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徽州歙縣人,字元養(yǎng),一字仲退,號鑒軒。試禮部第一,教授荊門。周必大、李燾、程大昌交薦之,授太平州教官,除太學(xué)博士。學(xué)問貫通經(jīng)史。所作《正論》、《機策》十余篇,多譏切時弊。
全宋詩方恬,字養(yǎng)元,一字仲退,號鑒軒,歙縣(今屬安徽)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調(diào)荊門軍教授。丁母憂服除,授太平州教授。卒,年三十七。事見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八。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六二方恬,字元養(yǎng),一字仲退,號鑒軒,又號師古,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乾道五年試禮部第一,教授荊門。周必大、李燾、程大昌交薦,授太平州教官,除太學(xué)博士。其學(xué)貫穿經(jīng)史,務(wù)為可用。有論傳世。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之一七,《宋歷科狀元錄》卷六,《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七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8—1199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徙居崇安,字伯謨,一字伯休,號遠(yuǎn)庵。方豐之子。從朱熹游。以講學(xué)授徒為業(yè),尤精于《易》。有《遠(yuǎn)庵集》。
全宋詩方士繇(一一四八~一一九九),字伯謨,一字伯休,號遠(yuǎn)庵,莆田(今屬福建)人。孝宗乾道時從朱熹學(xué),稱高弟,因徙家崇安籍溪,棄舉子業(yè),專以傳道為后學(xué)師。寧宗慶元五年卒,年五十二。有《遠(yuǎn)庵類稿》。事見《渭南文集》卷三六《方伯謨墓志銘》、《莆陽文獻傳》卷一四。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6—1214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初名芹之,字子實,后易名,改字潛深。方元案曾孫。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曾從朱熹學(xué)。為衡州教授,歷知南豐、巴陵縣,惠撫甚至,均著治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7—1228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子默。方秉白子。孝宗淳熙末主司選補太學(xué)士,奏賦第一,聲律擅天下。寧宗嘉定元年進士。辟鹽城尉、泰州海安鎮(zhèn),歷僉書平海、鎮(zhèn)南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勤民憂職,清儉不茍取。積階朝散郎。真德秀每以阜鳴仕晚用少為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端卿,一字端仲,號淙山。寧宗慶元五年進士。曾以所著《易說》上于朝,以布衣入史局。有《淙山讀周易記》,取朱子卦變圖別為易卦變合圖,以補易學(xué)啟蒙所未備。又有《讀詩》、《經(jīng)說》、《太極說》、《西銘說》等。
全宋文·卷七四七六方實孫,字端卿,一字端仲,號淙山。與劉克莊善,嘗以所著《易說》上于朝,遂以布衣入史局,后以風(fēng)聞罷歸。著有《淙山讀周易記》二十一卷(存)及《經(jīng)史說》等。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跋方實孫樂府》、《跋方實孫詠史詩》、卷一○七《跋方實孫經(jīng)史說》,《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7—122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孚若,號好庵。方崧卿子。有雋材。以父蔭補番禺尉。時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累知真州,因北山匱水,筑石堤二十里。后金兵來攻,守將決水退敵。坐言事責(zé)降三秩,奉祠,稍復(fù)官卒。性豪爽,揮金如土。營居室于巖竇,自放于詩酒。有《好庵游戲》、《詩境集》。
全宋詩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號好庵,自號柴帽山人,莆田(今屬福建)人。以父蔭補番禺尉。秩滿改蕭山丞,兼淮東隨軍轉(zhuǎn)運屬官。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以薦假朝奉郎充樞密院參謀官使金議和。使還,忤韓侂胄,斥臨江軍居住。嘉定元年(一二○八),通判肇慶府。三年,知韶州。五年,知道州。六年,提點廣西刑獄。遷提點淮東刑獄兼知真州。十二年,以建議規(guī)復(fù)山東,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年四十六。著作大多已佚,今存《南海百詠》一卷,《兩宋名賢小集》中收有《觀我軒集》一卷。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南海百詠》附清吳蘭修書后,《宋史》卷三九五有傳?!》叫湃嬖?,《南海百詠》以《琳瑯秘室叢書》所收影元鈔本為底本,校以《宛委別藏》本,編為第一卷?!队^我軒集》及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八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號好庵,又號詩境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崧卿子。有雋材,以蔭補番禺縣尉。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敵。尋知韶州,累遷淮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刑。嘉定十五年卒,年四十六。著有《好庵游戲》、《詩境集》等。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宋史》卷三九五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