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閫閾(閫閾)
(1).門限;門戶。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蹈其閫閾,若升 闕里 之堂;入其隩隅,謂登 龍門 之阪?!?唐 高適 《贈別沉四逸士》詩:“我來遇知己,遂得開清襟。何意閫閾間,沛然江海深?!?唐 獨狐及 《古函谷關(guān)銘》:“截函夏于閫閾,鏁天府于戶牖。”
(2).謂婦女所居內(nèi)宅的門戶。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閨闈之內(nèi),奉命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於 沛王 ?!?宋 葉適 《惠州姜公墓志銘》:“君七子三女,而以盛強之年喪夫人 龔氏 ,閫閾素嚴,戶外絶行跡?!?明 高明 《琵琶記·丞相教女》:“閨中言語,不出閫閾之外?!?清 方文 《述哀》詩:“兒心憂徬徨,莫敢離閫閾。”
(3).地域;疆界。 唐 王勃 《上絳州上官司馬書》:“不然則秋風明月,西江留獨往之因;桂嶠松巖,南山有不羣之地。矧區(qū)區(qū)者,而重高明之閫閾哉!” 明 方孝孺 《送梁宏省親還廣東序》:“國家盡有宇內(nèi),視四海皆其閫閾,何嘗有所偏厚?!?br />(4).指學術(shù)、文藝上的較高境界。 唐 張九齡 《請御批道德經(jīng)及疏施行狀》:“古今殊論,穿鑿多門,徒廣津梁,何階閫閾?!?宋 王禹偁 《諫議大夫臧公墓志銘》:“后變格慕 韓 柳 文,頗近閫閾?!?/div>
《國語辭典》:頗佳(頗佳)  拼音:pǒ jiā
很好、非常好。如:「他個性溫和、不與人爭,因此在公司人緣頗佳?!埂督鹗贰>硪欢?。文藝列傳下。王庭筠》:「王庭筠文藝頗佳,然語句不健?!?/div>
《國語辭典》:諷刺(諷刺)  拼音:fèng cì
1.以婉言隱語相譏刺。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刺者,達也。詩人諷刺,周禮三刺,事敘相達,若針之通結(jié)矣?!?br />2.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用譏刺或嘲諷的方式,呈現(xiàn)社會生活面貌。如:「這是一部諷刺社會亂象的電影?!?/div>
《國語辭典》:旁支  拼音:páng zhī
1.嫡親以外的支屬?!蹲髠?。隱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固???追f達。疏:「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連屬,其旁支、別屬則各自立氏?!?br />2.文藝、學術(shù)非正統(tǒng)的流派。
《國語辭典》: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  拼音:chuàng zuò
1.創(chuàng)建制作?!赌?。所染》:「創(chuàng)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br />2.特指不事模仿、出于己意的創(chuàng)造。多指文學、藝術(shù)等作品的創(chuàng)造而言。
《國語辭典》:誇張(誇張)  拼音:kuā zhāng
1.誇大?!读凶?。天瑞》:「又有人鐘賢世,矜巧能,脩名譽,誇張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
2.修辭學上的一種辭格。參見「誇張法」條。
《漢語大詞典》:豪蕩(豪蕩)
亦作“ 豪宕 ”。
(1).謂意氣洋溢,器量闊大。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今子方豪蕩,思為鼎食人?!?span id="q4yxtts" class="book">《覓燈因話·桂遷夢感錄》:“ 施氏 素豪宕,家不甚實,加以子幼妻弱,不十餘年,而資產(chǎn)蕭然,饔飱或不相繼?!?span id="7q66xt1" class="book">《孽?;ā?/span>第二二回:“右邊的,是瘦長臉兒,高鼻子,骨秀神清,舉止豪宕,雖然默默的坐著,自有一種上下千古的氣概。” 茅盾 《追求》五:“但似乎在 章秋柳 的豪宕的氣概前變成了羞怯似的, 朱女士 只是有問必答地應酬著,失了她的嫻熟禮儀的常態(tài)。”
(2).指文藝書畫作品感情奔放,不受拘束。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 宋 朱熹 《齋居感興》詩序:“余讀 陳子昂 《感遇》詩,愛其詞旨幽邃,音節(jié)豪宕。” 元 劉塤 隱居通議·詩歌二:“以上諸篇,或豪宕悲壯,或深沉感慨,有無窮義味。” 清 姚椿 《題杜陸兩家詩集》詩之二:“盡鑄豪蕩詞,獨出作者右?!?朱自清 《經(jīng)典常談·詩》:“他的詩有兩種:一種是感激豪宕,沉郁深婉之作,一種是流連光景,清新刻露之作?!?br />(3).強橫放蕩。 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汰侈:“ 虢國 尤為豪蕩,一旦,帥二徒入 韋嗣立 宅,即撤去舊屋,自為新第,但授 韋氏 以隙地十畝而已?!?br />(4).豪華闊綽。《初刻拍案驚奇》卷九:“臺諫官員,看見同僉富貴豪宕,上本參論他贓私,奉圣旨發(fā)下西臺御史勘問。”
《國語辭典》:特寫(特寫)  拼音:tè xiě
1.對特定新聞事件或人物,運用文學上的寫作技巧所作的具有報導性或娛樂性的內(nèi)容。
2.一種特別拍攝的手法。攝影機與主體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故整個鏡頭中所攝入的便是特定部分的放大,以突顯拍攝主題。
《國語辭典》:虛構(gòu)(虛構(gòu))  拼音:xū gòu
憑空構(gòu)想?!笜?gòu)」文獻異文作「搆」?!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傳。范滂傳》:「評論朝廷,虛搆無端?!埂段簳?。卷五八。楊播傳》:「虛搆是言,得無有別圖也?!?/div>
《國語辭典》:翰林院  拼音:hàn lín yuàn
始于唐代,為待詔之所。宋設翰林學士院,職掌在內(nèi)朝起草詔旨;此外在內(nèi)侍省下設翰林院。明改學士院為翰林院,掌秘書著作。清代沿之。也稱為「木天」、「禁林」。
《國語辭典》:藝壇(藝壇)  拼音:yì tán
藝術(shù)界的統(tǒng)稱。如:「他早就從事藝術(shù)工作,對藝壇種種可說瞭若指掌?!?/div>
分類:文藝藝界
《漢語大詞典》:虛寫(虛寫)
指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與正面實寫相對。作者雖渲染了某些人物,卻不使其出場,只讓讀者覺得它的存在,借以影響著在場人物的命運或結(jié)局。例如 曹禺 話劇《日出》中的 金八 , 魯迅 小說《藥》里的 夏瑜 。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這稗官野史,雖説是個玩意兒,其為法,則本一如文章家也;必先分出個正傳附傳,主位賓位,伏筆應筆,虛寫實寫,然后才得有個間架結(jié)構(gòu)?!?/div>
《國語辭典》:宋畫(宋畫)  拼音:sòng huà
1.宋國人的繪畫。
2.宋代人的繪畫。宋代是歷史上文藝最興盛的時代,在北宋開國之初,就設有翰林畫院,依照才藝分授畫師,畫院內(nèi)人才濟濟,專業(yè)畫工輩出。因此,無論人物道釋、山水、花鳥等創(chuàng)作都極為豐富,不少佳作傳世。
《漢語大詞典》:校隊(校隊)
(1).古時軍隊的編制單位。亦指部隊,隊伍。 漢 班固 《東都賦》:“駢部曲,列校隊,勒三軍,誓將帥?!?br />(2).列隊。后漢書·馬融傳:“校隊案部,前后有屯。甲乙相伍,戊己為堅?!?/div>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來表現(xiàn)無形的觀念。即對任何一種抽象的觀念、情感與看不見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據(jù)理性的關(guān)聯(lián)、社會的約定,從而透過某種意象為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