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22
詞典
5
分類詞匯
16
佛典
1
共16,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文通
聲明
文吏
條令
條式
類化
補詞
普通名詞
合義復詞
致使動詞
電影語言
抽象名詞
九品詞
繁句
補語
《漢語大詞典》:
文通
(1).通達文學。
《
南史·檀道濟傳
》
:“﹝ 檀珪 ﹞與 僧虔 書曰:‘僕一門雖謝文通,乃忝武達?!?br />(2).文句的通則。猶文法。 清 馬建忠
《〈馬氏文通〉序》
:“取‘四書’、三
《傳》
、
《史》
、
《漢》
、 韓 文為歷代文詞升降之宗,兼及諸子、
《語》
、
《策》
,為之字櫛句比……渙然冰釋,皆有以得其會通,輯為一書,名曰‘文通’?!?/div>
分類:
文通
通達
文句
文學
通則
文法
《國語辭典》:
聲明(聲明)
拼音:
shēng míng
1.公開解說以昭告大眾。如:「聲明作廢」。
2.佛教謂研究語言的學問?!断易钟洝罚骸歌笊栽疲骸荷僮謱W于先師般若瞿沙,聲明文轍將盡微致?!弧?/div>
分類:
聲明
聲張
佛教語
公開
國家
開說
說明
明曉
五明
政府
表態(tài)
政黨
下對
對上
團體
印度
等為
為公
文法
表明
聲韻
問題
事件
立場
主張
發(fā)表
正式
文體
聲音
光彩
聲教
文明
《漢語大詞典》:
文吏
(1).文職官吏。
《
后漢書·光武帝紀下
》
:“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span id="2bevx6t" class="book">《
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
》:“仗御武於文吏,委軍政於儒生?!?宋
王安石
《取材》
:“所謂文吏者,不徒茍尚文辭而已?!?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
:“ 藝祖 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 宋 之尚文,端本乎此?!?br />(2).文法之吏。指執(zhí)法吏。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文吏以法繩之。”
《漢書·宣帝紀》
:“獄者萬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養(yǎng)育羣生也。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則可謂文吏矣。”
分類:
文職
文法
職官
官吏
指執(zhí)
執(zhí)法
《漢語大詞典》:
條令(條令)
(1).條文法令。 宋
梅堯臣
《送衛(wèi)真宰晏寺丞罷長安》
詩:“歸見 蕭何 政,條令舊 鎬 間?!?宋
葉適
《吏胥》
:“且公卿大臣之位,其人不足以居之,俛首刮席,條令憲法多所不諳,而寄命於吏?!?br />(2).今多指用簡明條文規(guī)定的行動的準則。 周恩來
《抗戰(zhàn)軍隊的政治工作》
:“對于犯錯誤犯紀律的分子,主要是要采取說服教育的方式,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執(zhí)行紀律條令。”如:戰(zhàn)斗條令、內務條令、隊列條令等。
分類:
條令
條文
文法
法令
用簡
簡明
規(guī)定
行動
準則
《漢語大詞典》:
條式(條式)
(1).條文法規(guī)。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李公墓志銘》
:“始命由文由課而仕者,歲得調,編類條式?!?宋
蘇轍
《論衙前及諸役人不便札子》
:“候諸路逐年申到數(shù)目揭貼,仍令戶部指揮諸路提刑司依封樁錢物法條式施行?!?span id="eubea6r" class="book">《
續(xù)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十年
》:“諸官司承準傳宣、內降與奏請及面得旨,事無條式者,申中書、樞密院覆奏?!?br />(2).謂制定程式。
《
周書·蘇綽傳
》
:“然諸曹疑事,皆詢於 綽 而后定。所行公文, 綽 又為又條式?!?/div>
分類:
條文
文法
法規(guī)
《國語辭典》:
類化(類化)
拼音:
lèi huà
1.學習心理學上指一個刺激經過學習而能引起某一反應,其后類似的刺激亦能引起類似的反應,稱為「類化」。
2.在文法或語音上,某些不規(guī)則的變化可受其他規(guī)則變化而變成同一形式。
分類:
類化
學習
文法
心理學
語音
刺激
不規(guī)則
一反
反應
變成
一形
《國語辭典》:
補詞(補詞)
拼音:
bǔ cí
1.古代官衙里告狀人未具訴狀,案子既已接受,應補狀詞,以為審問依據(jù)?!?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二四回:「正值向知縣出門,就喊了冤。知縣叫補詞來,當下補了詞,出差拘齊了人,掛牌,第三日午堂聽審?!?br />2.在敘事句中,除主要的文法成分外,其馀與述詞有關的人、物、時、地等,用來達成補充作用的詞,皆稱為「補詞」,有受事、關切、交與、憑藉、處所、時間、原因、目的多種補詞。也稱為「補語」。
3.補足主述語意思的詞。如「好得很」。「很」即為「好」的補詞。也稱為「補語」。
分類:
補足
敘事句
官衙
衙里
語意
意思
告狀
訴狀
文法
分外
案子
既已
接受
《國語辭典》:
普通名詞(普通名詞)
拼音:
pǔ tōng míng cí
文法上指屬于一般事物的非專用名稱。如山、河、草、木、鳥、獸等。簡稱為「通名」。與專有名詞對稱。也稱為「公名」。
分類:
文法
指屬
為
《國語辭典》:
合義復詞(合義復詞)
拼音:
hé yì fù cí
文法上指由于意義關系合成的復詞。兩個詞以平行關系聯(lián)合起來,成為一個復詞,表示一個意義,稱為「并列式合義復詞」。如身體、保養(yǎng)、得失。兩個詞連綴而成復詞,其中有一個詞是主體,另一個詞是附加成分,這樣構成的復詞稱為「偏正式合義復詞」。如火車、大門、小人。其他尚有屬于上面兩種形式以外的復詞,如懸壺、方寸、鞠躬等。
分類:
文法
意義
合成
復詞
《國語辭典》:
致使動詞(致使動詞)
拼音:
zhì shǐ dòng cí
文法上指在致使繁句中,做述詞用的動詞,可使止詞有所動作或發(fā)生變化,則此動詞稱為「致使動詞」。如「我們選他當班長」的「選」、「政府派大使出使外國」的「派」等。
分類:
文法
致使
動詞
《國語辭典》:
電影語言(電影語言)
拼音:
diàn yǐng yǔ yán
電影的句法、文法和電影的結構形式。電影語言的基礎是畫面,其主體是視覺形象。電影語言除了畫面之外,還通過人物動作和特殊技巧,經由視覺形象和音樂交織在一起所構成的藝術境界。
分類:
電影
句法
文法
結構
構形
《國語辭典》:
抽象名詞(抽象名詞)
拼音:
chōu xiàng míng cí
1.理則學上指離開事物的實質,抽出其所含有之性、象或功用、關系,而表示的名詞。如運動、道德等。
2.文法上對具體名詞而言。表示事物的屬性,只有抽象的觀念存在,沒有實在而具體的形象可見的名詞。如智慧、美麗、愛情等。
分類:
文法
理則學
上對
離開
實質
屬性
含有
功用
《國語辭典》:
九品詞(九品詞)
拼音:
jiǔ pǐn cí
文法上指九種詞類的總稱。即名詞、代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
分類:
文法
九種
詞類
代名詞
動詞
形容詞
副詞
介詞
連詞
助詞
嘆詞
《國語辭典》:
繁句
拼音:
fán jù
凡句中的重要文法成分,如敘事句、有無句的起詞、止詞,或表態(tài)句、判斷句、準判斷句的主語、謂語,若有一個是詞結,就是繁句。如「他喜歡釣魚?!?、「種花是雅事。」
分類:
文法
敘事句
《國語辭典》:
補語(補語)
拼音:
bǔ yǔ
1.補足主述語意思的詞。如「好得很」?!负堋辜礊椤负谩沟难a語。也稱為「補詞」。
2.在敘事句中,除主要的文法成分外,其馀與述詞有關的人、物、時、地等,用來達成補充作用的詞,都稱為「補語」,有受事、關切、交與、憑藉、處所、時間、原因、目的等多種補語。也稱為「補詞」。
分類:
補足
敘事句
語意
意思
文法
分外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