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47,分1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離合
去就
前席
水色
接武
褰帷
近于
清切
幾乎
親親
近古
三星
不親
親近
促膝
《國語辭典》:離合(離合)  拼音:lí hé
分離與會合。《三國志。卷六○。吳書。周魴傳》:「進有離合去就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咎。」
《國語辭典》:去就  拼音:qù jiù
1.取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
2.擔任官職或不擔任官職。
3.體統(tǒng)、禮數(shù)。宋。洪邁《夷堅乙志。卷四。趙士藻》:「汝曹為士大夫,當知去就?!?br />4.行為舉動?!度龂?。卷十六。魏書。杜畿傳》:「且觀畿去就,于門下斬殺主簿已下三十馀人?!?/div>
《國語辭典》:前席  拼音:qián xí
1.移坐向前以相接近?!妒酚?。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至夜半,文帝前席?!?br />2.位于前面的座位。唐。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div>
分類:接近向前
《漢語大詞典》:水色
(1).水面呈現(xiàn)的色澤。 南朝 梁簡文帝 《餞別》詩:“窗陰隨影度,水色帶風移。”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湖添水色消殘雪,江送潮頭涌漫波。” 茅盾 《子夜》十七:“四面一望無際,是蒼涼的月光和水色。” 碧野 《月亮湖》:“斜日照著湖面,水色變化無窮,閃光的地方像銀鱗,深蒼的地方像綠緞?!?br />(2).淡青色,接近白色。 陳澄之 《慈禧西幸記·沐猴而冠》:“珍珠也帶到了,奶奶要的是一百零八顆,現(xiàn)在一式一樣大小,滴溜滾圓的,一般水色的帶來了一百二十一顆。”
(3).方言。指人的白里透紅的面色。如:那個姑娘臉上一點水色也沒有。
(4).指有水色。《新華月報》1980年第6期:“這幾次回家來,媽也直說她胖了,白了,更水色、喜人咧?!?br />(5).古代陰陽家以五行配五色,水色為黑色。《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發(fā)為五色” 唐 孔穎達 疏:“五色,五行之色也。木色青,火色赤,土色黃,金色白,水色黑也?!?/div>
《漢語大詞典》:接武
(1).步履相接。謂小步前進。禮記·曲禮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鄭玄 注:“武,跡也。亦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楹鼓逢逢將曙天,諸生接武 杏壇 前?!?br />(2).步履相接。指舞步相接。楚辭·大招:“二八接武,投詩賦只?!?朱熹 集注:“接,連也。武,跡也。”
(3).步履相接。形容人多擁擠。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墻之徒,比肩而接武也?!?span id="m7zbul2" class="book">《魏書·李諧傳》:“異人相趨于絳闕,鴻生接武于儒館。” 唐 劉知幾 《史通·忤時》:“當今朝號得人,國稱多士。 蓬山 之下,良直差肩;蕓閣之中,英奇接武?!?span id="ruqeaog" class="book">《金史·崔立傳》:“當時冒進之徒,爭援 劉 齊 故事以冀非分者,比肩接武?!?br />(4).步履相接。形容親近;接近。 唐 權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詩:“外庭時接武,廣陌更連鑣?!?宋 司馬光 《與呂晦叔簡》:“自 晦叔 入都,及得共事,每與僚寀行坐不相離,未嘗得伸悃愊,雖日夕接武,猶隔闊千里也。”
(5).步履相接。前后相接;繼承。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古來辭人,異代接武,莫不參伍以相變,因革以為功?!?span id="x7jwogo" class="book">《新唐書·上官儀傳》:“御史供奉赤墀下,接武夔龍,簉羽鵷鷺,豈 雍州 判佐比乎?” 馬宗霍 《書林藻鑒》:“ 唐 代書家之盛,不減于 晉 ,因由接武六朝,家傳世習,自易為工?!?/div>
《漢語大詞典》:褰帷
亦作“ 褰幃 ”。
(1).撩起帷幔。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開車褰幃,周章城邑。”南史·后妃傳上·潘淑妃:“帝好乘羊車經(jīng)諸房, 淑妃 每莊飾褰帷以候?!?span id="9ifhu1r"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隨起身褰帷拂枕,疊被鋪牀?!?br />(2).后漢書·賈琮傳:“ 琮 為 冀州 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 琮 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焙笠蛞浴板结 睘楣倮艚咏傩眨瑢嵤┝?。梁書·劉孝綽傳:“方且褰帷自厲,求瘼不休。” 宋 王禹偁 《擬除開封縣令可鄭州刺史》:“以爾具官某,宰予赤縣,綽有政聲,宜旌墨綬之賢,用布褰帷之化?!?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褰幃 巴子國 ,攬轡墊 江 濱?!?/div>
《漢語大詞典》:近于(近於)
亦作“ 近于 ”。 接近于。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唐 溫大雅 《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卷二:“畏溺先沉,近于斯矣?!?唐 柳宗元 《蝜蝂傳》:“今世之嗜取者……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于知識階級》:“講演近于做八股,是極難的。”
見“ 近於 ”。
分類:近于接近
《漢語大詞典》:清切
清涼而急劇。指秋時之氣。《素問·五常政大論》:“其侯清切?!?王冰 注:“清,大涼也;切,急也,風聲也?!?于天星 按:“秋時之氣也?!?/div>
《國語辭典》:幾乎(幾乎)  拼音:jī hū
將近、差一點?!度辶滞馐贰返谖宥兀骸改侵@一腳并不像踢到肉上,好像踢到一塊生鐵上,把五個腳指頭幾乎碰斷?!埂都t樓夢》第一二回:「朔風凜凜,侵肌裂骨,一夜幾乎不曾凍死?!挂沧鳌笌讕住埂?/div>
《漢語大詞典》:親親(親親)
(1).愛自己的親屬。詩·小雅·伐木序:“親親以睦友,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孔穎達 疏:“既能內(nèi)親其親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賢而不棄,不遺忘久故之恩舊而燕樂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翼奉傳》:“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親親,必有異姓以明賢賢,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宮居而粒食,親親而尊尊,生者養(yǎng)而死者藏?!?span id="bemjbyf"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 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兒家去,善終於姪兒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盡歸姪兒,也是 高文明 一點親親之念不衰,畢竟得所報也。”
(2).親屬;親戚。漢書·哀帝紀:“ 漢 家之制,推親親以顯尊尊。” 顏師古 注:“天子之至親,當極尊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汝若不與吾家作親親者,吾亦不惜餘年?!?前蜀 貫休 《施萬病丸》詩:“賢守運心亦相似,不吝親親拘子子。曾聞古德有深言,由來大士皆如此?!?br />(3).對心上人的昵稱。 明單本《蕉帕記·采真》:“見燈光閃畫樓,試問親親,果就來否?” 明 馮夢龍 《掛枝兒·調(diào)情》:“俊親親,奴愛你風情俏?!?br />(4).至親;非常親愛。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是你的親親表妹 桂娘子 的。難道你倒不曉得!”紅樓夢第四七回:“好親親的姨太太,姨祖宗!”
(5).猶親熱,親切。 陳登科 《活人塘》六:“連長一頭跳下去,親親抱住他:‘你是黨的……’嗓子再也喊不出聲音了?!?br />(6).親近,接近。 宋 梅堯臣 《飲韓仲文家》詩:“是非不親親,笑語何落落。夜歸歡有餘,孩稚扶仍噱。”
《漢語大詞典》:近古
(1).接近古代。《穀梁傳·桓公三年》:“夏, 齊侯 、 衛(wèi)侯 胥命于 蒲 ,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告而退,以是為近古也?!?楊士勛 疏:“二國能行三王五帝之法,而傳云近古。”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國猷:“ 周公 制謚法,雖臣子於君父不得私焉,所以示萬世之公也。其法嚴矣。 漢 晉 而下,既已失之,然猶付之一時公議,謚不應議,則博士駁正之,猶為近古?!?br />(2).指距今不遠的古代。與遠古相對而言。韓非子·五蠹:“近古之世, 桀 紂 暴亂,而 湯 武 征伐?!?南朝 梁 江淹 《蕭領軍讓司空并敦勸啟》:“既鑠近古,垂耀中葉?!?唐 元稹 《和樂天贈樊著作》:“如何至近古,史氏為閑官?!?br />(3).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 宋 至 清 鴉片戰(zhàn)爭這個時期。
《國語辭典》:三星  拼音:sān xīng
1.俗稱福、祿、壽三神。
2.泛指天空中明亮且位置相近的三顆星。《詩經(jīng)。唐風。綢繆》:「綢繆束薪,三星在天?!怪劣谥傅氖悄娜w星,則有不同的推論。東漢鄭玄《毛詩傳箋》主張為心宿:「三星謂心星也?!固瓶追f達疏《毛詩正義》:「綢繆章三星在天,傳三星參也,箋三星謂心星也?!创水攺泥嵳f?!怪煳啮巍短煳目脊配洝穭t主張為參宿中間三顆星。
《漢語大詞典》:不親(不親)
(1).不親近;不親睦。《書·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史記·楚世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國不附?!?明 劉基 《郁離子·道術》:“上罔下則不親,下罔上則不孫。”
(2).不接觸;不接近。孟子·離婁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 曰:‘禮也。’”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王蓮舫》:“惟是男女授受不親,雖周旋于患難之間,不敢不謹?!?郁達夫 《遲桂花》:“但因這許多年數(shù)的不看報,不識世務,不親筆硯的緣故,終于下了好幾次決心,而仍不敢把這心愿來實現(xiàn)?!?br />(3).不親身力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曰:不躬不親,庶民不信。”《詩·小雅·節(jié)南山》作“弗躬弗親”。
《國語辭典》:親近(親近)  拼音:qīn jìn
1.親善接近?!妒酚?。卷八八。蒙恬傳》:「親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則參乘,入則御前。」《紅樓夢》第三二回:「你既拿小姐的款,我怎么敢親近呢!」
2.親信的臣子?!渡叹龝?。修權》:「賞厚而利,刑重而威,必不失疏遠,不違親近?!?/div>
《國語辭典》:促膝  拼音:cù xī
相近對坐。古者席地或據(jù)榻而坐,稱為「促膝」。如:「促膝談心」、「促膝長談」。也作「接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