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9詞典 1分類詞匯 18
共19,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指省
黌門監(jiān)生
捐職
捐花樣
《漢語大詞典》:指省
清 代行捐納制,士民捐資取得官員資格后,再出一筆費用,指定到自己希望的省分去候補,叫“指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四回:“姓 趙 的到了 山東 ,去拜那姓 朱 的老把弟,説是已經(jīng)加捐了同知,辦了引見,指省 江蘇 ?!?span id="tpo0gfk" class="book">《中國現(xiàn)在記》第八回:“他就託人替他在省城賑捐局里捐了一個府經(jīng),指省 山東 。”
《漢語大詞典》:黌門監(jiān)生(黌門監(jiān)生)
明 清 時國子監(jiān)的生員。也有的是恩蔭或捐納而得的。紅樓夢第十三回:“ 賈蓉 不過是黌門監(jiān)生,靈幡上寫時不好看?!?/div>
《漢語大詞典》:捐職(捐職)
謂捐納得官。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治庖》:“故曰經(jīng)濟、文章,自較科第為重,雖出之捐職,亦可以治民。”
分類:捐納得官
《漢語大詞典》:捐花樣(捐花樣)
清 代因捐納得官者多,補缺不易,又定出捐花樣的辦法。捐花樣者得優(yōu)先補缺,有遇缺先、前先、盡先等名目。并擴展到科舉出身及其他非捐納官員。清史稿·選舉志七:“然積重難返,進士即用知縣,非加捐花樣,則補缺綦難,他無論已。”參見“ 捐納 ”。
《漢語大詞典》:捐納(捐納)
捐資納粟換取官職、官銜。此制起于 秦 漢 ,稱納粟。 清 中葉后大盛,稱為捐納。朝廷視為正項收入,明訂價格行之,加劇吏治腐敗,成為一大弊政。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純皇初政:“罷開墾,停捐納,重農(nóng)桑,汰僧尼之詔累下,萬民歡悅,頌聲如雷?!?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然開例三載,所入僅二百萬有餘,捐納知縣五百餘人。始則缺多易得,后見非數(shù)年不能選授,亦復(fù)觀望徘徊?!?span id="nip0exx" class="book">《清史稿·選舉志七》:“ 雍正 二年……帝曰:‘墾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難於銓選,降旨停止。年來捐納應(yīng)用之人,將次用完,越數(shù)年,必致無捐納之人,而專用科目矣。應(yīng)酌添捐納事欵。除道、府、同知不許捐納,其通判、知州、知縣及州同、縣丞等,酌議準捐?!?章炳麟 《訄書·官統(tǒng)下》:“捐納則廢,年資則廢,科舉則廢,將論官者必於大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