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引足救經(引足救經)  拼音:yǐn zú jiù jīng
經,上吊。引足救經指以拉腳的方式挽救上吊者。語本《荀子。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贡扔飨刖热朔炊α藢Ψ?,或想要完成某事,卻得到反效果。
分類:上吊挽救
《國語辭典》:電擊法(電擊法)  拼音:diàn jí fǎ
醫(yī)療技術上為挽救危急病人以電流刺激心臟的急救方式。如:「醫(yī)生使用電擊法,挽救心跳已停止的病人?!?/div>
《漢語大詞典》:工讀教育(工讀教育)
挽救、改造失足青少年的特殊教育。《解放日報》1985.4.17:“工讀教育是挽救教育失足青少年的特殊教育,這種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有輕微違法犯罪行為的學生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成為社會需要的勞動者。”
《漢語大詞典》:工讀學校(工讀學校)
教育、挽救、改造失足青少年的學校。《1980年中國百科年鑒》:“舉辦工讀學校,實行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下,以教育部門為主,共青團,公安部門積極配合,有關方面大力支持的原則。辦學方針是‘挽救孩子,培育人才’,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既抓思想教育,又抓文化知識的學習?!?/div>
《國語辭典》:補偏救弊(補偏救弊)  拼音:bǔ piān jiù bì
矯正偏差疏漏,補救弊害缺點。《元史。卷四。世祖本紀一》:「仍以興利除害之事、補偏救弊之方,隨詔以頒?!埂兑佰牌匮浴返诎似呋兀骸刚\得一圣人之徒,為之補偏救弊,興廢舉墜,則井田可復,禮樂不亡,而唐、虞三代之治可致?!?/div>
《國語辭典》:不可救藥(不可救藥)  拼音:bù kě jiù yào
病重無藥可醫(yī)治。比喻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对娊?。大雅。板》:「多將熇熇,不可救藥?!埂端问?。卷二三。欽宗本紀。贊曰》:「惜其亂勢已成,不可救藥,君臣相視,又不能同力協(xié)謀,以濟斯難?!挂沧鳌笩o可救藥」、「無藥可救」。
《國語辭典》: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中醫(yī)上指心下脂肪。肓,膈上薄膜。膏肓相傳是身體內藥力所不及的地方。病入膏肓指人病重,無藥可救。語本《左傳。成公十年》:「醫(y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弧埂剁R花緣》第一三回:「賤妾之恙,雖得女兒取參略延殘喘,奈病入膏肓,不啻風中之燭。」后比喻事情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镀缏窡簟返诙鸹兀骸笩崮c動處真難默,冷眼覷時便欲暗;病入膏肓嗟已矣,愿奉宣圣失言箴。」也作「病染膏肓」、「病在膏肓」。
《漢語大詞典》:調救(調救)
調停挽救。 明 劉若愚 酌中志·累臣自敘略節(jié):“幸當時先監(jiān)掌東廠,委曲調救,中外始安。”
分類:調停挽救
《漢語大詞典》:匡國濟時(匡國濟時)
匡正國家,挽救時局。 唐 李翱 卓異記·三十二年居相位:“ 玄齡 初與 杜如晦 為友,屬 隋 室喪亂,未嘗不慨然相顧,有匡國濟時之心。” 唐 康駢 劇談錄·鳳翔府舉兵:“﹝ 鄭相國 ﹞匡國濟時,終始一致,文經武緯,何謝古人!”
《國語辭典》:沒治(沒治)  拼音:méi zhì
1.情況惡劣或復雜,無法挽救或處置。如:「這病已沒治了?!?、「這事復雜得沒治了。」
2.無可奈何。如:「我真拿他沒治?!?/div>
《漢語大詞典》:沒救
(病情、傷勢等)十分危險,已經無法挽救。例如:肝癌已經晚期,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