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科戒
修道的戒律、法規(guī)。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二:“ 后魏 嵩山 道士 寇謙之 修 張道陵 之術(shù),以其教太冷淡無所得,自言遇 老子 降授以辟穀輕身之法及科戒二十卷?!?/div>
《漢語大詞典》:制教
(1).佛教語。即戒律。戒律用以制止邪非之教,故謂“制教”。 唐 道宣 《四分律隨機(jī)羯磨疏》卷一之上:“教由制興,故名制教?!?br />(2).謂教育感化。 宋 曾鞏 《為人后議》:“罔極之重,非制教之所裁;昔日之名,非一朝之所去。此出后之身所以有服本親也?!?/div>
《國語辭典》:具壽(具壽)  拼音:jù shòu
佛教僧侶間的稱呼。依戒律規(guī)定,為長老稱年少比丘專用。
《國語辭典》:吃素  拼音:chī sù
吃素食,不吃肉食葷腥?!独蠚堄斡浂帯返诹兀骸缚墒怯锌蜁r吃葷,無客時吃素,儜沒留心我在葷碗里仍是夾素菜吃?!埂段拿餍∈贰返诙嘶兀骸改赣H鬧差!來的不是教士,是洋兵,他那大炮,一放起來,沒有眼睛的,不曉得那家念佛,那家吃素,是分不清楚的?!挂沧鳌赋札S」。
《漢語大詞典》:玄規(guī)(玄規(guī))
佛門戒律。法苑珠林卷六一:“謹(jǐn)守明禁,雅説玄規(guī)。”
分類:佛門戒律
《國語辭典》:開葷(開葷)  拼音:kāi hūn
1.吃素的人戒律解除,開始食用酒肉葷腥?!锻ㄋ壮Q允枳C。飲食。開葷》引《表異錄》:「東昏侯喪,潘妃之女、閹豎共營肴羞,曰:『為天子解菜?!唤獠?,猶今云開葷也?!挂沧鳌搁_齋」、「開素」。
2.引申為第一次嘗試新的事物?!逗I匣袀鳌返诙兀骸竿醢⒍朗莻€沒有開葷的小夥子,但看那一種靦腆神情,倒也惹氣?!?/div>
《國語辭典》:具足戒  拼音:jù zú jiè
佛教戒律之一。指比丘戒和比丘尼戒?!端姆致伞肪砣模骸甘雷鸶姘㈦y:『不應(yīng)授年未滿二十者具足戒。』」簡稱為「具戒」。
《國語辭典》:禁欲(禁慾)  拼音:jìn yù
禁止性欲或一切的欲望。如:「禁欲懲忿」。
《漢語大詞典》:毀禁
毀棄戒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且闕行之臣,猶求祿位;毀禁之侶,何慚供養(yǎng)乎?”
分類:毀棄戒律
《國語辭典》:十誡(十誡)  拼音:shí jiè
猶太教、基督教的十種戒約。相傳為上帝在西奈山上親自授予摩西,作為同以色列人訂立的約法。包括崇拜唯一上帝而不可拜別神、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不可妄稱上帝名字、須守安息日為圣日、須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別人妻子財物等。
《漢語大詞典》:內(nèi)律
佛教的戒律。《魏書·釋老志》:“自今已后,眾僧犯殺人已上罪者,仍依俗斷,餘犯悉付昭玄,以內(nèi)律僧制治之?!?/div>
分類:佛教戒律
《國語辭典》:舍墮(舍墮)  拼音:shě duò
佛教戒律之一。指只要舍棄財物和懺悔即可原諒的輕罪。如比丘、比丘尼的衣物,若超出規(guī)定或以違犯戒律的方式取得,即犯了舍墮,但若將此衣物舍給僧團(tuán)與懺悔,即可原諒。
《漢語大詞典》:法綱(法綱)
佛教語。指戒律。世說新語·德行“ 桓常侍 聞人道 深公 者” 劉孝標(biāo) 注引《桓彝別傳》曰:“﹝ 法深 ﹞內(nèi)持法綱,外允具瞻。”
《漢語大詞典》:凈律
佛門清凈的戒律。 明 高啟 《贈朱山人》詩:“學(xué)僧持浄律,避客録奇方?!?/div>
《國語辭典》:波羅夷(波羅夷)  拼音:bō luó yí
修行者所遵守的根本戒律。為梵語P?。颞。辏椋耄岬囊糇g。在大乘菩薩戒律中,犯戒者要被逐出僧團(tuán),且不能成為菩薩。《四分律》卷一:「云何名波羅夷?譬如斷人頭,不可復(fù)起,比丘亦復(fù)如是,犯此法者不復(fù)成比,故名波羅夷?!埂?a target='_blank'>優(yōu)婆塞五戒威儀經(jīng)》:「若菩薩為利養(yǎng)故自贊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