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549
典故
18
詞典
470
佛典
31
其它
30
共549,分3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5
6
7
8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感召
感疾
感秋
感格
誠感
感發(fā)
感遇
感刻
感事
感知
深感
感念
感佩
感悅
知感
《國語辭典》:
感召
拼音:
gǎn zhào
感化號召。如:「他受到政府的感召,毅然決心回國貢獻己力?!?/div>
分類:
感動
感應
召喚
《國語辭典》:
感應(感應)
拼音:
gǎn yìng
1.互相感動相應?!兑捉?jīng)。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br />2.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引起相應的情感和動作?!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書》云:『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圾B獸且猶感應,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西游記》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裝假像,內里豈無感應?」
3.人以精誠感動神明,神明自然會回應人?!稘h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應,然后營之?!?br />4.用于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xiàn)象,例如靜電感應、電磁感應等。
分類:
感應
物理學
影響
神明
人事
起反
反應
電磁
裝置
電場
磁場
狀態(tài)
《漢語大詞典》:
感疾
患病。
《
后漢書·皇后紀下·桓思竇皇后
》
:“太后母卒於 比景 ,后感疾而崩。”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
:“涂中奔馳,冒大暑,感疾?!?清
姚鼐
《〈南園詩存〉序》
:“君家貧,衣裘薄,嘗夜入暮出,積勞感疾以殞?!?/div>
分類:
患病
《分類字錦》:
感秋
劉侗促織志:促織感秋而生,其音商,其性勝,秋盡則盡。
曹鄴
詩
桐樹心孤易感秋。
分類:
秋
蟋蟀
《國語辭典》:
感格
拼音:
gǎn gé
感動、感化?!都t樓夢》第五八回:「一心誠虔,就可感格了。」
分類:
于此
《漢語大詞典》:
誠感(誠感)
謂精誠感動神祇,因而出現(xiàn)奇跡。
《
晉書·束晳傳
》
:“ 太康 中,郡界大旱, 晳 為邑人請雨,三日而雨注,眾謂 晳 誠感,為作歌?!?span id="7iu1lyg" class="book">《
南史·劉歊傳
》:“母每疾病,夢 歊 進藥,及翌日轉有間効,其誠感如此。” 唐
孫逖
《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
:“公克葬之日,雷雨頓歇於通衢;反虞之際,靈芝或生於靈寢。神明昭格,姻族嗟稱,此又孝妻孝子之誠感也?!?/div>
分類:
精誠
感動
神祇
因而
奇跡
《國語辭典》:
感發(fā)(感發(fā))
拼音:
gǎn fā
情感動于心中而發(fā)于外?!都t樓夢》第六一回:「不覺紅了臉,一時羞惡之心感發(fā)?!?/div>
分類:
感奮
情感
奮激
激發(fā)
《國語辭典》:
感遇
拼音:
gǎn yù
1.?感念知遇的恩惠。《晉書。卷七三。列傳。庾亮》:「既今恩重命輕,遂感遇忘身?!埂杜f五代史。卷四○。唐書。明宗本紀六》:「琪,梁之故相,私懷感遇,敘彥威在梁歷?任?,不欲言偽梁故也?!?br />2.感慨。唐。
張九齡
〈
感遇
〉詩一二首之一一:「至精無感遇,悲惋填心胸?!固?。
白居易
?與元九書
:「又有事?物牽于外,情??性動于?內,隨感遇而形于嘆詠者一百首,謂之感傷詩?!?/div>
分類:
感應
感激
遇合
遇事
知遇
感慨
《漢語大詞典》:
感刻
感激之情,銘刻于心。 宋
蘇軾
《與張元明書》
之四:“遠辱專人惠書,輔以藥物,極濟所乏,衰疾有賴矣。感刻!感刻!” 明
李贄
《復夏道甫書》
:“公何念我之甚也!感刻!感刻!” 明
屠隆
《綵毫記·難中相會》
:“妾夫荷君活命之恩,我母子不勝感刻?!?/div>
分類:
感激
激之
銘刻
《國語辭典》:
感事
拼音:
gǎn shì
經(jīng)歷某事而有感觸。如:「唐朝詩人的感事之作,每能觸動人心。」晉。
郭璞
江賦
:「及其譎變倏恍,符祥非一,動應無方,感事而出?!?/div>
分類:
外界
觸動
《國語辭典》:
感知
拼音:
gǎn zhī
1.感激知遇。唐。
李商隱
〈
為滎陽公上西川李相公狀
〉:「空吟風水,感知懷戀?!?br />2.外在客觀的環(huán)境或事物,通過感官接收,所引發(fā)的感覺與知覺反應。
分類:
感知
哲學
感覺
感激
知遇
認識
與知
知覺
《漢語大詞典》:
深感
深深感到。例如:深感遺憾。
分類:
深深
深感
《國語辭典》:
感念
拼音:
gǎn niàn
1.感激懷念。《紅樓夢》第九○回:「真真的二奶奶和姑娘們的行事叫人感念?!?br />2.感傷思念?!段倪x。陸機。為顧彥先贈婦詩二首之一》:「修身悼憂苦,感念同懷子?!?/div>
分類:
感念
思念
感激
懷念
《國語辭典》:
感佩
拼音:
gǎn pèi
1.感激不忘,如佩不離身。唐。李商隱〈上尚書范陽公第三啟〉:「感佩恩私,不知所喻?!埂都t樓夢》第九三回:「倘使得備奔走,糊口有資,屋烏之愛,感佩無涯矣。」
2.感動欽佩。如:「他奮勇救人、不顧危險的行為,實在讓人衷心感佩?!顾巍LK軾〈答臨江軍知軍啟〉:「感佩之至,筆舌難宣。」
分類:
感動
欽佩
忘懷
《漢語大詞典》:
感悅
亦作“感說”。 感動喜悅。
《韓詩外傳》
卷一:“ 宋 人聞之,儼然感説,而 晉國 日昌。”
《
后漢書·虞延傳
》
:“有囚於家被病,自載詣獄,既至而死, 延 率掾,殯于門外,百姓感悅之?!?南朝 宋 鮑照
《轉常侍上疏》
:“欣喜感悅,不敢偽讓?!?宋 王讜
《
唐語林·補遺一
》
:“上之愛才宥過,聞之者莫不感悅。”
《東周列國志》
第七一回:“ 景公 乃除去煩刑,發(fā)倉廩以貸貧窮,國人感悅。”
分類:
感動
喜悅
《漢語大詞典》:
知感
知恩感德。
《
南史·顧越傳
》
:“二宮恩遇,有異凡流,木石知感,犬馬識養(yǎng),臣獨何人,敢忘報德。”
《初刻拍案驚奇》
卷二七:“承蒙相公夫人抬舉,人非木石,豈不知感?”
《
儒林外史
》
第二一回:“這一門親,蒙老哥親家相愛,我做兄弟的知感不盡?!?/div>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