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49,分3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感通
感人
感傷
感愧
感應(yīng)
增感
萬感
感涕
感泣
感悟
感戴
感生
感慰
相感
感懷
《國語辭典》:感通  拼音:gǎn tōng
以至誠通達(dá)而獲得回應(yīng)。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yīng),豈非正直能感通?」
《國語辭典》:感人  拼音:gǎn rén
感動(dòng)人,使人深受感動(dòng)。如:「這部戲編導(dǎo)俱佳,感人至深?!?jié)h。王褒〈四子講德論〉:「夫樂者感人密深,而風(fēng)移俗易。」
《國語辭典》:感傷(感傷)  拼音:gǎn shāng
1.因有所感觸而心傷。《文選。張載。七哀詩二首之二》:「哀人易感傷,觸物增悲心。」《紅樓夢(mèng)》第三三回:「只是此時(shí)一心總為金釧兒感傷,恨不得此時(shí)也身亡命殞,跟了金釧兒去?!?br />2.感染疾病。漢。王充《論衡。氣壽》:「所懷子兇者,字乳亟數(shù),氣薄不能成也。雖成人形體,則易感傷?!?/div>
《漢語大詞典》:感愧
既感激又慚愧。亦指感激或感謝。晉書·孝友傳·孫晷:“時(shí)年饑穀貴,人有生刈其稻者, 晷 見而避之,須去而出,既而自刈送與之。鄉(xiāng)鄰感愧,莫敢侵犯?!?宋 蘇軾 《與黃洞秀才書》之一:“寄示石刻,感愧雅意?!?span id="pnoxv8j"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三二回:“今弟在困厄之中,蒙先生慨然以尊齋相借,令弟感愧無地。” 葉圣陶 《席間》:“乃蒙我?guī)煪?jiǎng)贊,為之作序,感愧無已?!?/div>
《國語辭典》:感應(yīng)(感應(yīng))  拼音:gǎn yìng
1.互相感動(dòng)相應(yīng)?!兑捉?jīng)。咸卦》:「二氣感應(yīng)以相與?!?br />2.受外界事物的影響,而引起相應(yīng)的情感和動(dòng)作?!稘h書。卷二二。禮樂志》:「《書》云:『擊石拊石,百獸率舞。』鳥獸且猶感應(yīng),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西游記》第三六回:「你本是泥塑金裝假像,內(nèi)里豈無感應(yīng)?」
3.人以精誠感動(dòng)神明,神明自然會(huì)回應(yīng)人?!稘h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應(yīng),然后營之?!?br />4.用于表示交互影響的物理現(xiàn)象,例如靜電感應(yīng)、電磁感應(yīng)等。
《駢字類編》:增感(增感)
宋史樂志:霜露增感,粢盛潔祭。張次宗謝賜冬衣狀:承寵命而載慚,啟緘封而增感。
《漢語大詞典》:萬感
種種感觸。例如:萬感交集。
分類:種種感觸
《國語辭典》:感涕  拼音:gǎn tì
受感動(dòng)而流淚?!端问?。卷三三八。蘇軾傳》:「軾不覺哭失聲,宣仁后與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div>
《漢語大詞典》:感泣
感動(dòng)得下淚。 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三》:“及覩皇太子儀表班行,既退,無不相賀,至有感泣者?!?span id="mnb8zy3"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七回:“ 盧俊義 慰撫勸勞,就令 武順 鎮(zhèn)守城池,因此賊將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鎮(zhèn)南關(guān)起義清方檔案》:“回思七晝夜血戰(zhàn),令人感泣?!?/div>
分類:感動(dòng)
《國語辭典》:感悟  拼音:gǎn wù
心有所感而醒悟。《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周太祖感悟,遂赦之?!?/div>
《國語辭典》:感戴  拼音:gǎn dài
感念他人的德惠而尊敬擁護(hù)?!度龂尽>砦辶?。吳書。朱桓傳》:「往遇疫癘,谷食荒貴,桓分部良吏,隱親醫(yī)藥,飧粥相繼,士民感戴之?!埂都t樓夢(mèng)》第六二回:「又難為兩位姨娘受委屈,我們爺兒們感戴不盡?!?/div>
《漢語大詞典》:感生
見“ 感生帝 ”。
《漢語大詞典》:感生帝
古代認(rèn)為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因稱其祖所感生之帝為“感生帝”。亦省作“ 感帝 ”、“ 感生 ”。周書·武帝紀(jì)上:“甲寅,祠感生帝於南郊?!?span id="mzqgh0n" class="book">《北史·周紀(jì)下·武帝》作“感帝”。隋書·高祖紀(jì)下:“壬子,親祀感帝?!?宋 李如箎東園叢說·雜說:“五行之帝,居太微中,受命之君,必感其精氣而生。東方木帝曰 靈威仰 ,西方金帝曰 白招拒 ,北方水帝曰 葉光紀(jì) ,南方火帝曰 赤熛怒 ,中央土帝曰 含樞紐 。故以木德受命有天下者則祭 靈威仰 ,金德受命有天下者則祭 白招拒 ,水德則祭 葉光紀(jì) ,火德則祭 赤熛怒 ,土德則祭 含樞紐 。謂之感生帝?!?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感生帝》:“ 乾德 初,用博士 聶崇義 之言,以 赤帝 為感生,每歲正月祠,用壇。”參閱《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漢 鄭玄 注。
《漢語大詞典》:感慰
亦作“ 感尉 ”。 感激欣慰。 唐 李商隱 《為滎陽公與京兆李尹狀》:“伏承榮膺新命,伏惟感慰?!?宋 王安石 《與孟逸秘校手書》之四:“某頓首 仲休 足下:辱手筆,感尉?!?鄒魯 《丁未鎮(zhèn)南關(guān)之役》:“備悉兄之熱心好義,實(shí)深感慰?!?葉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他這句短語,充滿了定心,喜悅,感慰的意思?!?/div>
分類:感激欣慰
《漢語大詞典》:相感
相互感應(yīng)。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21' target='_blank'>《楚辭·九章·悲回風(fēng)》:“聲有隱而相感兮,物有純而不可為。”漢書·蒯通傳:“然物有相感,事有適可?!?span id="l33re5o" class="book">《說郛》卷十三引 宋 晁說之 晁氏客語:“人心動(dòng)時(shí)言語相感?!?/div>
《國語辭典》:感懷(感懷)  拼音:gǎn huái
內(nèi)心有所感觸?!都t樓夢(mèng)》第七六回:「不覺對(duì)景感懷,自去俯欄垂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