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一作田期、陳忌、田期思。戰(zhàn)國時齊國人。齊公族,封于徐州,又稱徐州子期。威王時為將,曾薦孫臏于齊王。威王四年,魏將龐涓圍趙都邯鄲,忌率軍圍魏救趙,用孫臏計,迫使龐涓回師,在桂陵大敗魏軍,俘獲龐涓。后又與田朌、田嬰大敗魏軍于馬陵。與鄒忌不和,亡走楚國。齊宣王立,復任田忌為將。
人物簡介
【生卒】:?—477 【介紹】: 北魏范陽人,字元盛,小名真奴。為太武帝所知,除中書助教博士,入授太子經(jīng)。文成帝即位,遷儀曹尚書,賜爵扶風公,歷相州刺史。以治為諸州最,加賜衣服。驕矜自得,多方受納。獻文帝死,遷司空,進爵范陽公,出為侍中、鎮(zhèn)南大將軍、徐州刺史。馮太后臨朝,忿訴。?心腹范??希旨告發(fā)訴外叛,殺之。全后魏文·卷二十九
?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陽人。太武時,入都為中書學生,除中書助教博士。文成即位,遷儀曹尚書,領中秘書,賜爵扶風公,加安東將軍。出為安南將軍、相州刺史。獻文時,以賊罪免,復為太倉尚書,攝南部,兼典選舉。孝明即位,遷司空,進爵范陽公、侍中、鎮(zhèn)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太和元年坐罪誅。
人物簡介
【生卒】:438—500 【介紹】: 北魏河東聞喜人。仕南齊明帝為徐州刺史,徙豫州刺史、屯壽陽。明帝死,東昏侯寶卷立,欲遷以為南兗州刺史,叔業(yè)不愿。寶卷乃疑其有異。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叔業(yè)遣子奉表以壽陽降魏,拜為散騎常侍、征南將軍、豫州刺史,封蘭陵郡公。全齊文·卷二十一
叔業(yè),河東聞喜人。宋元徽末為羽林監(jiān)。高帝為驃騎,引為參軍,及受禪,除屯騎校尉、寧朔將軍,永明中,累遷廣平扶風太守、晉熙王冠軍司馬,延興初加寧朔將軍,建武中封武昌縣伯、持節(jié)、冠軍將軍、徐州刺史,徙輔國將軍、豫州刺史。東昏侯即位,徙南兗州刺史,進冠軍將軍。懼誅,降于魏,尋卒。
人物簡介
【生卒】:962—1011 【介紹】: 宋并州太原人,字君華。吳廷祚第四子。尚太宗女,授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知鄆州、河陽。淳化間秋霖河溢,元扆督工補塞,濟民以餅餌、舟楫。真宗時遷寧國軍留后、知定州。累拜武勝軍節(jié)度使,出知潞州,分領澤、潞、晉、絳、磁、隰、威勝七州軍戎事。官終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卒謚忠惠。全宋文·卷一九五
吳元扆(九六二——一○一一),字君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廷祚第四子。選尚太宗第四女蔡國公主,授左衛(wèi)將軍、駙馬都尉。歷愛州刺史、團練使,知鄆州、河陽,改鄯州觀察使。真宗即位,知澶州、定州。景德元年拜武勝軍節(jié)度,三年,出知潞州,后加檢校太傅、知徐州。大中祥符四年卒,年五十,謚忠惠?!?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五七《吳廷祚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5—1006 【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拱正。太宗淳化三年進士。累官太常博士,出為京西轉運副使。上言與契丹修好,又自請往使,時論韙之。真宗咸平二年,上疏請重農(nóng)積谷、任將選兵、慎擇守令、輕徭節(jié)用、均賦慎刑等。景德初,為陜西轉運使,與楊覃不協(xié),徙知郢州,改知洪州,卒于道。全宋詩
朱臺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山(今屬四川)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進士。通判青州,入直史館,遷秘書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同知貢舉,俄出為京西轉運副使。景德初為陜西轉運使,三年,知洪州,卒于赴任途中,年四十二。有集三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六
朱臺符(九六五——一○○六),字拱正,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舉淳化三年進士甲科,解褐將作監(jiān)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館,再遷秘書丞、知浚儀縣。咸平元年同知貢舉,俄擢太常博士,出為京西轉運副使。后入為鹽鐵判官,改判戶部勾院,拜工部員外郎,換度支判官。景德元年為陜西轉運使。九月,降知郢州。三年,改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有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969—1045 【介紹】: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陽,字習之。張齊賢子。少喜學兵法,通究陰陽、象緯之書。以父任為秘書省正字。知富順監(jiān),率郡兵平夷人斗郎春之叛。累遷太常少卿,為鄜延路鈐轄兼知鄜州。元昊寇延安,嚴斥候,籍入而禁出,使老幼并力守御之。再徙永興軍鈐轄,兼知邠州。以秘書監(jiān)致仕。性貪,雖謝事,猶事貨殖,以至于卒。全宋文·卷二六九
張宗誨(九六九——一○四五),字習之,洛陽(今河南洛陽)人;齊賢第二子。以蔭為秘書省正字,四遷至太子中舍,貶海州別駕。歷通判河陽、知富順監(jiān)、知徐州、代州,衛(wèi)州。累遷太常少卿,為永興軍兵馬鈐轄,移鄜延路鈐轄,未至,改知邠州,以秘書監(jiān)致仕。慶歷五年五月一日卒,年七十七。著有《安邊議》三十卷、文集若干卷,別著《刻漏記》、《花木記》二卷。見尹洙《張公墓志銘》(《河南先生文集》卷一七),又《宋史》卷二六五《張齊賢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979—1057 【介紹】: 宋鄭州管城人,字元輔。王超子。年十七隨父出擊李繼遷。累遷內殿崇班。仁宗時,歷殿前都虞候、知樞密院事、宣徽南院使。因狀貌類太祖,降知隨州。契丹求關南地,以兵壓境,拜保靜軍節(jié)度使、知澶州,徙真定府、定州路都總管,訓練士卒,加強守備。累拜同平章事、判澶州,以太子太師致仕。再起,歷官至樞密使,封魯國公。卒謚武恭。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濮州鄄城人,字景山。太宗淳化三年進士。歷大理寺評事、知萬年縣。諸將討李繼遷,轉餉有功,累遷殿中丞。歷梓州、京東、京西路轉運使,擢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性卞急,不納僚屬議,頗遭怨謗,歲余以煩苛罷。后以樞密直學士知并州,官終兵部侍郎。
人物簡介
【生卒】:986—1039 【介紹】: 宋兗州曲阜人,字原魯。初名延魯??鬃铀氖宕鷮O,孔勖子。真宗大中祥符初同學究出身,五年復舉進士及第。知仙源縣。歷龍圖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知許、徐、兗、鄆、泰五州,留守南京。召為左正言,知諫院,受命日,上書請章獻太后歸政天子。論奏曹利用、羅崇勛竊弄權柄,宜早斥去,太后可其言乃退。仁宗明道二年,權御史中丞,以諫廢郭后出知泰州,徙徐、兗州。復入為御史中丞,性鯁挺特達,遇事彈劾無所避。因為程琳辨,出知鄆州,道卒。全宋詩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字原魯,初名延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四十五代孫。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遷知仙源縣。召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仁宗明道二年(一○三三)召為右諫議大夫。出知泰州,徙徐州、兗州,在兗三年,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一○三九),出知鄆州,至韋城卒,年五十四(《臨川先生集》卷九一《給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銘》)?!?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七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五九
孔道輔(九八六——一○三九),初名延魯,字原魯,兗州仙源(今山東曲阜)人,孔子四十五代孫,孔勖子。大中祥符五年舉進士,釋褐彭原幕,擢知仙源縣,主孔子祠事。召為左正言,未幾為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奉使契丹。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出知鄆州,徙青州,還判流內銓,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明道二年,召權御史中丞,因諫止廢郭皇后,出知泰州,徙徐州、袞州,復入為御史中丞。寶元二年,因言程琳事,為宰相張士遜所賣,出知鄆州,道卒。事跡詳張宗益《宋守御史中丞贈太尉孔公后碑》(《闕里志》卷二四),《宋史》卷二九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