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0詞典 1分類詞匯 69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征 → 徵征”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力役  拼音:lì yì
1.以武力征伐?!豆攘簜?。僖公十九年》:「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br />2.勞役。
3.徵用民力。《孟子。盡心下》:「孟子曰:『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是時(shí)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
《漢語大詞典》:天討(天討)
上天的懲治。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焙笠酝鯉熣鞣椤疤煊憽保庵^稟承天意而行。后漢書·光武帝紀(jì)贊:“神旌乃顧,遞行天討。” 唐 楊炯 《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 魯 伯禽 始得征伐, 周穆王 遂行天討?!?span id="d6z0g57" class="book">《封神演義》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師,正代天以彰天討,救民于水火?!?清 陳夢雷 《題寧海將軍白沙受降圖》詩:“天討原無敵,王師自有真。”
《漢語大詞典》:作牧
(1).畜牧,放牧。《書·禹貢》:“ 萊 夷作牧。” 蔡沉 集傳:“作牧者,言可放牧,夷人以畜牧為生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434' target='_blank'>《楚辭·天問》:“ 伯昌 號衰,秉鞭作牧。”
(2). 周 代,侯伯有功德者,加命為州長,得專征伐于諸侯,謂“作牧”。周禮·春官·大宗伯:“七命賜國,八命作牧。”
(3).泛指擔(dān)任州郡地方長官。 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建麾作牧,明德攸在。” 唐 李頻 《送侯郎中任新定》詩之一:“為郎非白頭,作牧授 滄州 ?!?宋 李綱 《召赴文字庫祗候引對札子》:“命皇太子作牧 開封 ,以係天下之望。”
《漢語大詞典》:上征
(1).上升。《楚辭·離騷》:“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風(fēng)余上征?!?漢 王延壽 《魯靈光殿賦》:“飛陛揭孽,緣云上征?!?明 烏斯道 《澤畔》詩:“上征天無風(fēng),遠(yuǎn)游橐無金?!?br />(2).引申為向前發(fā)展。 魯迅 《墳·人之歷史》:“雖后世學(xué)人,或更上征而無底極,然十九世紀(jì)末之言進(jìn)化者,固已大就于斯人矣。”
(3).謂溯流而上。 漢 馮衍 《顯志賦》:“浮 江河 而入海兮,泝 淮 濟(jì) 而上征。” 唐 李白 《丁都護(hù)歌》:“ 云陽 上征去,兩岸饒商賈?!?br />(4).指 春秋 時(shí) 吳 、 越 、 楚 諸國征伐中原各諸侯國。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宋 、 鄭 、 魯 、 衛(wèi) 、 陳 、 蔡 執(zhí)玉之君皆入朝?!?/div>
《國語辭典》:彤弓  拼音:tóng gōng
1.紅色的弓。古代天子用來賞賜有功的諸侯或大臣,使專用于征伐。《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br />2.《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彤弓,天子錫有功諸侯也?!构糯熳友琊嬘泄χT侯賞賜弓矢時(shí)的樂歌。首章二句為:「彤弓弨兮,受言藏之?!?/div>
《國語辭典》:龍旗(龍旗)  拼音:lóng qí
1.畫龍為飾的旗子。《荀子。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yǎng)信也。」《國語。齊語》:「賞服大輅,龍旗九旒?!?br />2.清代國旗繪有龍形,稱為「龍旗」。
《國語辭典》:龍章(龍章)  拼音:lóng zhāng
1.龍的形狀。南朝宋。鮑照〈從庾中郎游園山石室〉詩:「怪石似龍章,瑕壁麗錦質(zhì)?!?br />2.?畫有龍形的天子服飾?!逗鬂h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褫龍章于終朝,就侯服以卒歲?!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1436' target='_blank'>韓偓 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詩:「清暑簾開散異香,恩深咫尺對龍章。」
《漢語大詞典》:龍旂(龍旂)
亦作“ 龍旗 ”。
1.畫有兩龍?bào)唇Y(jié)的旗幟。天子儀仗之一。周禮·考工記·輈人:“龍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鄭玄 注:“交龍為旂,諸侯之所建也。” 賈公彥 疏:“九斿,正謂天子龍旂?!?span id="1ultm3d" class="book">《后漢書·明帝紀(jì)》:“ 東海王 彊 薨,遣司空 馮魴 持節(jié)視喪事,賜升龍旄頭、鑾輅、龍旂?!?李賢 注:“交龍為旂,唯天子用之,今特賜以葬?!?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詞之四:“臺城細(xì)仗曉初移,詔賜千官禊飲時(shí)。緑帳遠(yuǎn)籠清珮響,更曛晴日上龍旗?!?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隨駕入侍恭紀(jì)》詩之一:“期門百隊(duì)龍旂后,更有名王萬騎陪?!?br />2.借指天子。 宋 蘇軾 《王晉卿作煙江迭障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特奇麗因復(fù)次韻》:“屈居華屋啗棗脯,十年俯仰龍旂前?!?明 夏完淳 《大哀賦》:“登陴而魚鑰倉皇,入援而龍旂震蕩。”
3.指得專征伐的將帥之旗。 唐 岑參 《獻(xiàn)封大夫破播仙凱歌》之三:“丈夫鵲印搖邊月,大將龍旗掣海云?!?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一:“ 馮雙禮 將左, 白文選 將右,而 可望 建龍旗鼓吹居中。大兵急攻之,敗走。”參見“ 龍章 ”。
4. 清 代國旗。 清 黃遵憲 《香港感懷》:“山頭風(fēng)獵獵,猶自誤龍旗?!?老舍 《老張的哲學(xué)》第八:“鄉(xiāng)下人們對于城里掛著‘龍旗’,‘五色旗’,或‘日本旗’,是毫不關(guān)心的?!?/div>
《國語辭典》:龍旗(龍旗)  拼音:lóng qí
1.畫龍為飾的旗子?!盾髯?。禮論》:「龍旗九斿,所以養(yǎng)信也?!埂秶Z。齊語》:「賞服大輅,龍旗九旒?!?br />2.清代國旗繪有龍形,稱為「龍旗」。
《國語辭典》:龍章(龍章)  拼音:lóng zhāng
1.龍的形狀。南朝宋。鮑照〈從庾中郎游園山石室〉詩:「怪石似龍章,瑕壁麗錦質(zhì)?!?br />2.?畫有龍形的天子服飾?!逗鬂h書。卷一六。鄧寇列傳。鄧禹》:「褫龍章于終朝,就侯服以卒歲。」唐。韓偓 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詩:「清暑簾開散異香,恩深咫尺對龍章?!?/div>
《國語辭典》:黃鉞(黃鉞)  拼音:huáng yuè
天子的儀仗?!段倪x。班固。典引》:「乘其命,賜彤弧、黃鉞之威,用討韋顧、黎崇之不恪?!?/div>
《國語辭典》:討伐(討伐)  拼音:tǎo fā
征伐?!妒酚?。卷一四。十二諸侯年表》:「然挾王室之義,以討伐為會(huì)盟主,政由五伯,諸侯恣行,淫侈不軌,賊臣篡子滋起矣?!?/div>
《漢語大詞典》:允武
指征伐之事。逸周書·允文:“于時(shí)允武,死思復(fù)生,生思復(fù)所?!?朱右曾 校釋:“誅之教之,皆為允武。”
分類:征伐
《國語辭典》:大正  拼音:dà zhèng
1.中正?!度龂?。卷三三。蜀書。后主禪傳》:「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zhì),以愛民全國為貴?!?br />2.日本嘉仁天皇的年號(西元1912~1926)。為日本第一百二十三代天皇,明治天皇第三子,在位十四年。
《國語辭典》:白旄  拼音:bái máo
古代一種軍旗。以犛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揮全軍?!稌?jīng)。牧誓》:「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div>
《漢語大詞典》:伐國(伐國)
征伐別國。左傳·昭公四年:“召諸侯而來,伐國而克城。”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聲色》:“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從而至?” 明 劉基 《莒人伐我東鄙》:“伐國而圍人之邑與救患而入人邑者,皆王法之所不容也?!?/div>
分類:征伐別國
《漢語大詞典》:一征
(1).初次征伐。孟子·梁惠王下:“曰: 湯 一征,自 葛 始,天下信之?!?趙岐 注:“言 湯 初征自 葛 始?!?br />(2).征伐一次。晉書·羊祜傳:“兵不踰時(shí),一征而滅。”
分類:征伐初次
《國語辭典》:北討(北討)  拼音:běi tǎo
討,誅伐。「北討」指向北方征伐。如:「南征北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于時(shí)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