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褒女笑
 
褒女惑周
 
周褒媚己
 
褒女滅周
 
褒姒烽火
  
周惑褒姒

相關(guān)人物
周幽王
 
褒姒


《國語》卷七〈晉語一·史蘇論獻(xiàn)公伐驪戎勝而不吉〉~255~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褒姒有寵,生伯服,于是乎與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而立伯服。太子出奔申,申人、鄫人召西戎以伐周,周于是乎亡。今晉寡德而安俘女,又增其寵,雖當(dāng)三季之王,不亦可乎?且其兆云:「挾以銜骨,齒牙為猾?!刮也贩ンP,龜往離散以應(yīng)我。夫若是,賊之兆也,非吾宅也,離則有之。不跨其國,可謂挾乎?不得其君,能銜骨乎?若跨其國而得其君,雖逢齒牙,以猾其中,誰云不從?諸夏從戎,非敗而何?從政者不可以不戒,亡無日矣!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47~
幽王嬖愛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褒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大鼓,有寇至則舉?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shù)舉?火。其后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于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例句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顏無。 唐彥謙 登興元城觀烽火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 李商隱 華清宮

妲己滅紂,褒女惑周。天維蕩復(fù),職此之由。 李白 雪讒詩贈(zèng)友人

周王惑褒姒,城闕成陂陁。 李華 詠史十一首之十一

明明天子咸戒之,赫赫宗周褒姒滅。 王翰 飛燕篇

紅兒若為回桃臉,豈比連催舉五烽。 羅虬 比紅兒詩

典故
褒姒笑
 
周亡褒姒

相關(guān)人物
周幽王
 
褒姒


《毛詩正義》卷十二之一〈小雅·節(jié)南山之什·正月〉~399~
心之憂矣,如或結(jié)之。今茲之正,胡然厲矣? 燎之方揚(yáng),寧或滅之。赫赫宗周,褒姒?之。唐·孔穎達(dá)疏:「周國雖盛,終將褒姒滅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771 【介紹】: 西周國君。姬姓,名宮涅。宣王子。任虢石父為卿,行苛政。鎬京地震,三川竭,岐山崩。又命伯士攻六濟(jì)之戎,失敗。納褒姒而寵,生子伯服。廢太子宜臼及申后,立伯服。申后之父申侯與犬戎攻王,犬戎破鎬京,殺幽王,擄褒姒。西周亡。在位十一年。諸侯立其子宜臼,是為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楚幽王 朝代:戰(zhàn)國楚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228 【介紹】: 戰(zhàn)國時(shí)楚國國君,熊氏,名悍。母為李園妹,初幸于春申君,有孕而進(jìn)于考烈王,為王后。生子悍,立為太子。考烈王卒,李園刺殺春申君,立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81 【介紹】: 西漢沛人。高祖諸姬生子。高祖十一年立為淮陽王?;莸墼辏阃踮w,以諸呂女為后。王不愛后,遂為呂后幽閉死。謚幽。

人物簡介

簡介
勸龍晟(798年-816年),一作龍盛,尋閣勸之子,南詔第五代國王,809年至816年在位,謚幽王。
《漢語大詞典》:幽王
昏昧的帝王。逸周書·常訓(xùn):“古者明王奉法以明幽,幽王奉幽以廢法。奉則一也,而績功不同,明王是以敬微而順兮?!?/div>
《國語辭典》:周幽王  拼音:zhōu yōu wáng
帝號(hào)。姓姬名宮涅。在位十一年。宣王子,生卒年不詳。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廢申后而立褒姒,又廢太子宜臼改立伯服,申侯不服,引犬戎進(jìn)攻而殺于驪山之下。
《國語辭典》:西周  拼音:xī zhōu
1.朝代名。(西元前1111~771)周武王至幽王定都鎬京,故稱為「西周」。
2.國名。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揭,后稱為「西周」。
《國語辭典》:幽厲(幽厲)  拼音:yōu lì
周代幽王、厲王的合稱?!抖Y記。禮運(yùn)》:「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埂段倪x。謝靈運(yùn)。擬鄴中集詩。王粲詩》:「幽厲昔崩亂,桓靈今板蕩。」
分類:昏亂幽王
《漢語大詞典》:兩周(兩周)
(1). 戰(zhàn)國 時(shí)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東周 兩個(gè)小國的合稱。戰(zhàn)國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過兩 周 ,踐 韓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史記·周本紀(jì):“ 秦 借道兩 周 之間,將以伐 韓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束晳傳》:“是故兩 周 爭東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br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殺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東遷 洛邑 ,遷都前史稱 西周 ,遷都后稱 東周 ,合稱“兩 周 ”。北史·文苑傳序:“逮乎兩 周 道喪,七十義乖。”
《國語辭典》:召旻  拼音:zhào mín
《詩經(jīng)。大雅》的篇名。共七章。根據(jù)〈詩序〉:「召旻,凡伯刺幽王大壞也。」或亦指刺幽王任用小人以致饑饉侵削之詩。首章二句為:「旻天疾威,天篤降喪。」
《國語辭典》:周平王  拼音:zhōu píng wáng
帝號(hào)。姓姬名宜臼。在位五十一年。幽王之子,幽王被犬戎所殺,諸侯迎立為王,東遷雒邑,是為東周,周室自此衰微。
《國語辭典》:秦襄公  拼音:qín xiāng gōng
戰(zhàn)國時(shí)秦君。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于驪山之下,襄公平犬戎,立平王,東遷雒邑,成東周之局,因功而受封岐西之地,數(shù)敗戎人,使秦成為西方霸主。在位十二年卒。
《國語辭典》:舉烽(舉烽)  拼音:jǔ fēng
舉起烽火。古代的一種軍事示警信號(hào)設(shè)備。遇有敵兵入侵時(shí),便在烽火臺(tái)上燃燒薪草,通知警戒和救援?!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傳》:「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
《漢語大詞典》:舉燧(舉燧)
(1).燃起火把。文選·張衡〈西京賦〉:“升觴舉燧,既釂鳴鐘?!?薛綜 注:“燧,火也。謂行酒舉烽火以告眾也。”后漢書·班固傳上:“割鮮野食,舉燧命爵。”按,文選·班固〈西都賦〉作“舉烽”。
(2).燃起告警烽煙。宋史·種世衡傳:“有急,則舉燧介馬以待。”
《漢語大詞典》:褒女
亦作“褒女”。 褒姒 。 三國 魏 李康 《運(yùn)命論》:“ 幽王 之惑 襃女 也,祅始於 夏 庭?!?唐 李商隱 《華清宮》詩:“未免被他 褒女 笑,只教天子暫蒙塵?!?明 沈德符 野獲編·宮闈·高麗女見疑:“圣主之嚴(yán)防女戎如此,又安得 襃女 、 驪姬 之禍乎?”參見“ 襃姒 ”。
分類:褒姒
《國語辭典》:褒姒  拼音:bāo sì
人名。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xiàn),姓姒,故稱為「褒姒」。褒姒生性不愛笑,幽王為取悅褒姒,舉烽火召集諸侯,諸侯匆忙趕至,卻發(fā)覺并非寇匪侵犯,只好狼狽退走。后來犬戎入寇,王舉烽火示警,諸侯以為又是騙局而不愿前往,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弒,褒姒亦被劫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