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錄錄(彔彔)  拼音:lù lù
1.事情忙碌。如:「近日錄錄,無片刻稍息?!?br />2.清晰可數。如:「往事錄錄,如在眼前?!?/div>
分類:碌碌平庸
《漢語大詞典》:凡士
平庸的人。晉書·習鑿齒傳:“璅璅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宋 陸游 《題庵壁》詩:“湖邊吹笛非凡士,倘肯相從寂寞中。”
《國語辭典》:凡近  拼音:fán jìn
平凡淺陋。唐。姚崇答張九齡書〉:「仆本凡近之才,素非經濟之具。」
《漢語大詞典》:凡陋
(1).平庸淺陋;平凡陋劣。晉書·劉超傳:“每帝所賜,皆固辭曰:‘凡陋小臣,橫竊賞賜,無德而祿,殃咎足懼?!?前蜀 杜光庭 《鮮楚臣本命九曜醮詞》:“臣自惟凡陋,獲奉真靈,懼履行之間,易成愆咎,修持之道,未契端真。” 宋 辛棄疾 《念奴嬌·戲贈善作墨梅者》詞:“丹青圖畫,一時都愧凡陋?!?br />(2).指平庸淺陋的人。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謝官表》:“殊常之命,非望之恩,出自宸衷,加於凡陋?!?/div>
《國語辭典》:凡品  拼音:fán pǐn
普通的物品?!都t樓夢》第一回:「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div>
《漢語大詞典》:庸鄙
平庸鄙俗。南齊書·王思遠傳:“臣實庸鄙,無足奬進?!?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今人往往以歌詩習禮為不切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 魯迅 《書信集·致章廷謙》:“據我所見,則昔之稱為戰(zhàn)士者,今已蓄意險仄,或則氣息奄奄;甚至舉止言語,皆非常庸鄙可笑?!?/div>
《國語辭典》:庸材  拼音:yōng cái
低劣無用的木材。比喻才干平庸的人。《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某樗櫟庸材,何敢當此重譽。」《老殘游記》第六回:「像我們這些庸材,只好混混罷了?!挂沧鳌赣共拧埂?/div>
《國語辭典》:凡愚  拼音:fán yú
平凡愚笨。漢。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人之所見凡愚,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div>
《國語辭典》:庸俗  拼音:yōng sú
平凡而俗氣。《西湖佳話。六橋才跡》:「愛慕的是風流才子,鄙薄的是庸俗村夫。」也作「傭俗」。
《漢語大詞典》:庸主
(1).平庸的君主。韓非子·守道:“立法非所以備 曾 、 史 也,所以使庸主能止 盜跖 也?!?漢 賈誼 《過秦論下》:“藉使 子嬰 有庸主之材,僅得中佐, 山 東雖亂, 三秦 之地可全而有,宗廟之祀未當絶也?!?清 侯方域 《宦官論》:“弊釀於庸主易返,而偏中於英主者難回也?!?br />(2).指昏庸的君主。《漢鼓吹鐃歌十八曲·芳樹曲》“妒人之子愁殺人,君有它心,樂不可禁” 清 陳祚明 注:“夫被妒者深愁,而庸主與奸邪,且相得極歡,悲夫!”
《漢語大詞典》:駑材(駑材)
亦作“ 駑才 ”。 平庸低劣之材。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貴游子弟﹞及離亂之后,朝市遷革……當爾之時,誠駑材也?!?span id="egylapd" class="book">《新五代史·雜傳十三·朱守殷》:“ 王彥章 攻 德勝 , 守殷 無備,遂破南城, 莊宗 駡曰:‘駑才,果悮予事!’”資治通鑒·唐昭宗天復元年:“ 朱全忠 ……召諸將謂曰:‘ 王柯 駑材,恃 太原 自驕汰,吾今斷長蛇之腰,諸君為我以一繩縛之!’”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三:“﹝ 范溫元 實 ﹞嘗為吾言:‘ 孫皓 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勸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武帝 悔之。及 陳后主 上 隋文帝 詩曰:“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太平無以報,愿上登封書?!鼻乙环N降王,就中 后主 真駑才?!?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實錄》:“ 黑騾張 曰:‘是皆駑材者,焉能以與吾騾擬!’”
分類:平庸低劣
《漢語大詞典》:庸臣
平庸之臣。管子·小匡:“﹝ 桓公 ﹞使 鮑叔牙 為宰, 鮑叔 辭曰:‘臣,君之庸臣也。’”漢書·賈誼傳贊:“﹝ 賈誼 ﹞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清 黃燮清 《黃天蕩懷古》詩:“從古庸臣好和議,寒潮嗚咽使人悲?!?/div>
分類:平庸
《漢語大詞典》:庸下
平庸低下。 宋 曾鞏 《謝賜〈唐六典〉表》:“顧最疎之庸下,忘輒請之妄逾?!?span id="4u82osw"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妾看君決非庸下之人。”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誠使內而部院大臣、百執(zhí)官,外而督、撫、司、道、守、令皆不必自顧其身與家,則雖有庸下小人,當飽食之暇,亦必以其餘智籌及國之法度,民之疾苦。” 章炳麟 《辨詩》:“‘悠悠大上,民之厥初’,‘於皇時 晉 ,受命既固’,蓋庸下無足觀,非其材劣,固四言之埶盡矣。”
《漢語大詞典》:庸淺(庸淺)
平庸淺陋。常用作自謙之詞。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三》:“愚臣庸淺,謂 湯 卒從吏議,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非所以勵死難之臣也?!?南朝 梁 蕭統(tǒng) 《止三郡民丁就役疏》:“臣意見庸淺,不識事宜?!?清 惲敬 《上董蔗林中堂書》:“彼在上之庸淺者,蓋亦有之矣,而不為庸淺者,識至遠而不見其識,才至大而不見其才,守至堅而不見其守,皆無跡可求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凡吏
(1).平庸官吏。 宋 秦觀 《官制上》:“館閣者,圖書之府,長育英材之地也……故士非學術藝文屹然為一時之望者莫得而居之,可謂天下之妙選矣。今中材凡吏一為大臣之所論薦,則皆得居其位?!?br />(2).一般差役。漢書·酷吏傳·尹賞:“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姦惡;甚於凡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