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事 → 叓事”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典故 
婚嫁畢
  
向平婚嫁
  
了婚嫁
 
婚嫁了
 
婚嫁累
   
兒婚女嫁
 
畢婚姻
 
尚平婚嫁畢
 
嫁娶畢
 
昏嫁了
 
女嫁兒婚
 
子平婚嫁
 
婚娶未畢
 
未終婚嫁
 
向平事了
 
向平約
 
一婚倘畢
 
追尚子
  
子平嫁娶
 
子平窺破
 
昏嫁向平
 
門容向子過
  
尚平加累
 
十年婚嫁愿
 
向平多累

相關(guān)人物
向長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列傳·向長〉~2758~
向長字子平,河內(nèi)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馀。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連年乃至,欲薦之于莽,固辭乃止。潛隱于家。讀易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菇ㄎ渲?,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唐·李賢注引《高士傳》:「『向』字作『尚』?!?/span>
《昭明文選》卷二十六南朝宋·謝靈運(yùn)《初去郡》
「畢娶類尚子,薄游似邴生?!固?#183;李賢注:「嵇康《高士傳》曰:尚長,字子平,河內(nèi)人。隱避不仕,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span>

簡釋

子平嫁娶:指兒女婚嫁。唐白居易《將歸渭村寄舍弟》:“子平嫁娶貧中畢,元亮田園醉里歸?!?/p>


例句

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yuǎn)公。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廬山

伏枕嗟公干,歸山羨子平。 孟浩然 李氏園林臥疾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 孟浩然 經(jīng)七里灘

陶公自放歸,尚平去有依。 孟郊 隱士

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 岑參 緱山西峰草堂作

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 岑參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

待我休官了婚嫁,桃源洞里覓仙兄。 張仲方 贈(zèng)毛仙翁

尚平方畢娶,疏廣念歸期。 李德裕 思山居一十首憶種瓜時(shí)

畢娶何時(shí)竟,消中得自由。 杜甫 西閣二首

龐公竟獨(dú)往,尚子終罕遇。 杜甫

欲追綿上隱,況近子平村。 林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將命者畫圖而至欣然有感聊賦此詩兼寄上浙東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鶴

待學(xué)尚平婚稼畢,渚煙溪月共忘機(jī)。 權(quán)德輿 田家即事

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王維 早秋山中作

子平一去何時(shí)返,仲叔長游遂不來。 王績 北山

況無婚嫁累,應(yīng)拍尚平肩。 王轂 贈(zèng)蒼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長生

萬重云樹下,數(shù)畝子平居。 錢起 東溪杜野人致酒

畢娶愿已果,養(yǎng)恬志寧違。 錢起 酬陶六辭秩歸舊居見柬

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 韓愈 縣齋有懷(陽山縣齋作。時(shí)貞元二十一年順宗新即位)

典故   
長平事
  
長平苦
 
長平冤氣

相關(guān)人物
白起(武安君)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826~
趙遂發(fā)兵取上黨。廉頗將軍軍長平。七月,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馀萬皆坑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jì),故有長平之禍焉。

簡釋

長平苦:喻指戰(zhàn)爭慘敗。唐李益《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畢昴不見胡天陰,東征曾吊長平苦、”


例句

豈令冤氣積,千古在長平。 劉長卿 按覆后歸睦州贈(zèng)苗侍御

感念殽尸露,咨嗟趙卒坑。 李商隱 五言述德抒情詩一首四十韻獻(xiàn)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縱未移周鼎,何辭免趙坑。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趙闕五十韻

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 李白 系潯陽上崔相渙三首

畢昴不見胡天陰,東征曾吊長平苦。 李益 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設(shè)伏軍謀密,坑降塞邑愁。 李端 送彭將軍云中覲兄

上黨爭為天下脊,邯鄲四十萬秦坑。 杜牧 東兵長句十韻

人非西喻蜀,興在北坑趙。 杜甫 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shí)屬江漲泊于方田

扈從由來是方朔,為申冤氣在長平。 沈佺期 獄中聞駕幸長安二首

武安君何在,長平事已空。 陳子昂 登澤州城北樓宴

《漢語大詞典》:平事
(1).平常之事。 漢 王充 論衡·商蟲:“蟲食他草,平事不怪,食五穀葉,乃謂之災(zāi)。”
(2).兩國間友好相遇之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及 宋 向戌 將平 晉 楚 , 聲子 通使於 晉 ” 晉 杜預(yù) 注:“為國通平事。”
(3).指評議事情。 清 魏禧 《賣酒者傳》:“里中有數(shù)聚飲,平事不得決者,相對咨嗟?!?/div>
《漢語大詞典》:行實(shí)(行實(shí))
亦作“ 行寔 ”。
(1).行為樸厚。 唐 韓愈 《舉薦張籍狀》:“學(xué)有師法,文多古風(fēng),沉默靜退,介然自守,聲華行實(shí),光映儒林?!?br />(2).謂實(shí)際行為;實(shí)際。 宋 王安石 《擬寒山拾得》詩之十八:“汝無行實(shí)者,以取著名高。行實(shí)尚非實(shí),利名豈堅(jiān)牢?!?span id="y9ocmlz"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四年》:“ 范仲淹 等意欲復(fù)古勸學(xué),數(shù)言興學(xué)校,本行實(shí),詔近臣議。”
(3).指生平事跡。 唐 黃滔 《華嚴(yán)寺開山始祖碑銘》:“十一年,其徒 從紹 疏師行實(shí)于闕,昇其院為 華嚴(yán)寺 ?!?金 王若虛 《王氏先塋之碑》:“為人后者,生盡愛敬,死極哀戚,立身揚(yáng)名,以顯其親,宜若足矣。而又思所以致美乎松楸,而增光乎泉壤,表其行寔,大書深刻,為不朽之説?!?明 宋濂 《雷府君墓志銘》:“既葬十餘年, 燧 自狀其行 實(shí) ,謁 濂 為之銘?!?br />(4).猶行狀。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 清 方苞 《書直隸新安張烈婦荊氏行實(shí)后》:“往年,或以烈婦 荊氏 行實(shí)視余?!?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時(shí)候做自傳,死了想有人分訃文,做行實(shí),甚而至于還‘宣付國史館立傳’。”
《國語辭典》:墓志(墓誌)  拼音:mù zhì
埋在墓中的石刻文字,內(nèi)容記述死者的生平,通常采散文形式。
《國語辭典》:年譜(年譜)  拼音:nián pǔ
以編年體裁記載一人生平事跡的著作。如:「韓愈年譜」、「段玉裁年譜」。也稱為「年表」。
《國語辭典》:小傳(小傳)  拼音:xiǎo zhuàn
由私人撰寫,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著作。如唐朝李商隱的〈李賀小傳〉。
《國語辭典》:神道碑  拼音:shén dào bēi
墓道前用以記載死者生平的石碑,有時(shí)亦指碑上的文字。
《國語辭典》:圣地(聖地)  拼音:shèng dì
教徒對其創(chuàng)教者出生地、葬地或悟道地的尊稱。如耶路撒冷、麥加等。
《國語辭典》:打死  拼音:dǎ sǐ
1.毆打、擊打至死。如:「她在廚房打死一只蟑螂。」《三國演義》第二回:「飛曰:『此等害民賊,不打死等甚!』」
2.用錢財(cái)來擺平事情。如:「只消用幾萬元就可以把這件糾紛打死。」
《漢語大詞典》:議謚(議謚)
亦作“ 議諡 ”。 古代帝王或大臣死后,禮官評議其生平事跡,擬具上謚或賜謚的名號(hào)請旨定奪,叫“議謚”。國語·楚語上:“王卒,及葬, 子囊 議謚。”晉書·秦秀傳:“ 何曾 卒,下禮官議諡?!?唐 顏真卿 《請復(fù)七圣謚號(hào)狀》:“ 寶應(yīng) 中,二圣山陵有司議諡,事不師古,變而行權(quán)?!?清 馮景 《濮議議》:“始議謚時(shí),有司奏為人后者為之子,故降其父母不得祭?!?/div>
《漢語大詞典》:傳志(傳誌)
亦作“ 傳誌 ”。 文體名。即傳記。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章或書籍。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辨證·文公能畫:“又 歐文 説 林逋 亦能畫,皆傳志所不載也?!?清 惲敬 《〈李氏三忠事跡考證〉書后》:“ 宜興 李慶來 鹿耔 采集先世三忠事蹟,為考證一卷,而以諸名人所為傳志雜文冠之?!?章炳麟 《文學(xué)說例》:“夫惟官號(hào)地望,著於標(biāo)題,施於傳誌譜録者,必用今名,而廢棄、外來、新造之語,皆不得代,此文辭之恒例也?!?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沿路有人發(fā)一張《克氏日報(bào)》,上面還載著許多弔文傳志。”
《漢語大詞典》:論謚(論謚)
評論其生平事跡,然后賜給謚號(hào)。藝文類聚卷四○引 晉 張璠 《漢記》:“ 范丹 , 中平 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弔,累行論謚,僉曰宜為 貞節(jié)先生 。會(huì)葬二千餘人?!?/div>
《漢語大詞典》:行略
(1).生平事跡的梗概。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閏馀中:“ 杜 皆紀(jì)其行略,率豪俠節(jié)介,有大志而不遂者。”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bǔ)遺》卷六:“余出 孫公 門下,採其行略,為作神道碑。”
(2).記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我見他們那些有聽頭兒的人,過去之后,他的子孫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們把他平日的好處怎長怎短的給他寫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狀’的,我也不知他準(zhǔn)叫作什么?!?葉圣陶 《鄉(xiāng)里善人》:“有些人家請他做傳記墓志銘,送了四百五百的潤筆,他把行略一看,說聲不做,就原璧奉還,沒有第二句話?!眳⒁姟?行狀 ”。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敘述死者生平事跡的文章。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體貌本原,取其事實(shí),先賢表謚,并有行狀,狀之大者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014' target='_blank'>李翱 百官行狀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狀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狀(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記述死者生平行為的文字。也稱為「行述」。
《漢語大詞典》:圣城(聖城)
(1).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作用的城市。 何其芳 《一個(gè)平常的故事》:“我那時(shí)是那樣狂妄,當(dāng)我坐著 川 陜 公路上的汽車向這個(gè)年輕人的圣城進(jìn)發(fā),我竟想到了 倍納德·蕭 離開 蘇維埃聯(lián)邦 時(shí)的一句話:請你們?nèi)菰S我仍然保留批評的自由?!?沙汀 《磁力》:“十多天前, 小袁 和 黃俊 退了學(xué),從省城里跑回來,打算弄到一筆路費(fèi),就立刻到新 中國 的革命圣城 延安 去的?!?br />(2).宗教徒稱與教主或教中重要人物生平事跡有重大關(guān)系的城市。
《國語辭典》:女嫁男婚  拼音:nǚ jià nán hūn
男女嫁娶成家之事。如:「張小姐已經(jīng)和男友分手,從此女嫁男婚,互不相干。」也作「男婚女嫁」。
《國語辭典》:子平  拼音:zǐ píng
1.東漢向長的字。朝歌人。性尚中和,隱居不仕,精通老、易之學(xué)。
2.宋朝徐居易的字。相傳徐子平精于星象、命算。后人乃以「子平」稱呼利用星象、或生辰八字替人算命的方法?!段饔斡洝返谒亩兀骸赶壬悠骄欤c我推看五星?!?/div>
《國語辭典》:富不如貧(富不如貧)  拼音:fù bù rú pín
富有并不如貧窮為優(yōu)?!逗鬂h書。卷八三。逸民傳。向長傳》:「讀《》至損、益卦,喟然嘆曰:『吾已知富不如貧,貴不如賤,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弧?/div>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東漢 尚長 。《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傳》:“ 尚長 ,字 子平 , 河內(nèi) 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勑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div>
《漢語大詞典》:尚平
指 東漢 尚長 。 尚長 字 子平 。為子嫁娶畢,即不復(fù)理家事。見 三國 魏 嵇康 《高士傳》。后用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實(shí)。 唐 許渾 《村舍》詩之一:“ 尚平 多累自歸難,一日身閑一日安?!?明 張邦伊 《沉嘉則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詩:“知爾 尚平 家累淺,逢人勝事好相聞?!眳⒁姟?尚子 ”。
《漢語大詞典》:尚子
指 東漢 尚長 。《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傳》:“ 尚長 ,字 子平 , 河內(nèi) 人。隱居不仕。為子嫁娶畢,勑家事斷之:勿復(fù)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矣?!?/div>
《漢語大詞典》:畢娶(畢娶)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向長載: 向長 ( 嵇康 高士傳作“ 尚長 ”)隱居不仕,“男女娶嫁既畢,勑斷家事勿相關(guān)”,于是與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遂以“畢娶”為辦完子女婚事,避世優(yōu)游的典故。《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呂延濟(jì)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畢,勑斷家事,勿復(fù)相關(guān)。 邴曼容 養(yǎng)志自脩,薄為游官而已?!?唐 杜甫 《西閣》詩之二:“畢娶何時(shí)竟?消中得自由?!?/div>
《漢語大詞典》:畢婚嫁(畢婚嫁)
猶畢娶。辦完子女婚事。謂了卻俗務(wù),心無牽掛。 唐 元結(jié) 《招陶別駕家陽華作》詩:“無或畢婚嫁,竟為俗務(wù)牽?!?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官租日輸納,村酒時(shí)邀迓;閒愛老農(nóng)愚,歸弄小女姹。如今便可爾,何用畢婚嫁。”參見“ 畢娶 ”。
《漢語大詞典》:畢娶(畢娶)
據(jù)后漢書·逸民傳·向長載: 向長 ( 嵇康 高士傳作“ 尚長 ”)隱居不仕,“男女娶嫁既畢,勑斷家事勿相關(guān)”,于是與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后遂以“畢娶”為辦完子女婚事,避世優(yōu)游的典故。《文選·謝靈運(yùn)〈初去郡〉詩》:“畢娶類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呂延濟(jì)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畢,勑斷家事,勿復(fù)相關(guān)。 邴曼容 養(yǎng)志自脩,薄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閣》詩之二:“畢娶何時(shí)竟?消中得自由?!?/div>
《漢語大詞典》:坑趙(坑趙)
史載, 秦 將 白起 破 趙 ,活埋 趙 降卒四十萬人。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后遂以“坑趙”為殺降的典實(shí)。 唐 杜甫 《聶耒陽書致酒肉》詩:“人非西諭 蜀 ,興在北坑 趙 。”
分類:白起活埋
《漢語大詞典》:坑降
活埋已經(jīng)投降的兵將。 唐 李端 《送彭將軍云中覲兄》詩:“設(shè)伏軍謀密,坑降塞邑愁?!?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兵智·總敘》:“為將者患不知耳,誠知 差 之暴骨,不如 踐 之問孤; 楚 之坑降,不如 晉 之釋原。”
《漢語大詞典》:秦坑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張說 《奉晚宴兩相及禮官麗正學(xué)士序》:“乃命學(xué)者繕落簡,緝遺編,纂 魯 壁之文章,綴 秦 坑之煨燼?!?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詞》:“鳳札龍書,靡存于 魯 壁;虎符龜籙,難訪于 秦 坑?!?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xué)游士聚散:“相與提攜,莫蹈 秦 坑之禍。”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督撫·海忠介撫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動(dòng)以 秦 坑脅上官,至鄉(xiāng)紳則畏之為倀子。”
《漢語大詞典》:趙坑(趙坑)
秦 將 白起 大破 趙 軍于 長平 ,活埋降卒四十余萬,事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后用以指軍事上的慘敗和災(zāi)難。 唐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五十韻》:“縱未移 周 鼎,何辭免 趙 坑?!?馮浩 箋注:“此言縱未能滅我王室,而困守圍城,何以免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