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圍巖
某地區(qū)常見的巖石(指礦體周圍的巖石,有時也指巖漿侵入體周圍的巖石)
為斷層脈所穿過的巖石;斷層脈或礦床側(cè)的巖石
《國語辭典》:二郎神  拼音:èr láng shén
1.民間傳說中的神:(1)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第二子,助父斬蛟鎖龍,筑堰平患,蜀人奉為灌口二郎神,祠祀不絕。也稱為「灌口二郎」。(2)隋代嘉州太守趙昱斬蛟定患,后又顯靈平定水災(zāi),民感其德,立廟灌口,奉為二郎神。也稱為「灌口二郎」。(3)《西游記》與《封神演義》中記玉皇大帝外甥楊戩,神通廣大,曾誅六怪、劈桃山,號為「灌口二郎」。(4)晉鄧遐為襄陽太守,斬沔水蛟除患,鄉(xiāng)人立廟祠祀,因嘗為二郎將,故尊為二郎神。
2.詞牌名。屬商調(diào)。原為唐教坊曲,后用作詞調(diào)名,有不同格體數(shù)種。
3.曲牌名。南曲入商調(diào)正曲,北曲入商調(diào)只曲。管色配六字調(diào)或凡字調(diào)。
《國語辭典》:海蟹  拼音:hǎi xiè
動物名。節(jié)肢動物甲殼綱。生長在海濱,其體型比河蟹大,殼略呈菱形,褐色,腹部白色,沒有毛。最后的一對腳呈扁形,適合游泳。
《漢語大詞典》:水仙子
(1).曲牌名。常見者有二,均為北曲。一屬雙調(diào);另一屬黃鐘宮,又名《古水仙子》。
(2). 南宋 時 西湖 游船上歌舞妓的通稱。 宋 周密 武林舊事·西湖游幸:“歌妓舞鬟,嚴(yán)妝自衒,以待招呼者,謂之‘水仙子’。”
(3).蝌蚪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蟲四·蝌蚪
《漢語大詞典》:仁草
(1).瑞草。指朱草、萱莢等不常見的草。古人以為見則祥瑞。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仁草晨莩,德宿宵映?!?錢振倫 注:“宋書·符瑞志:‘朱草,草之精也,世有圣人之德則生。 宋文帝 元嘉 十一年,朱草生?!?br />(2).煙草。 清 李調(diào)元 《南越筆記》卷五:“煙草今在處有之。按 熊人林 《地緯》云: 粵中 有仁草,名金絲,醺可辟瘴氣,多吸之能令人醉。亦曰煙酒。”
《漢語大詞典》:尾犯
(1).從犯。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欵犯》:“除訪犯收監(jiān),尾犯羈倉,其餘應(yīng)取保者取保,應(yīng)寧家者寧家。”
(2).詞牌名。又名《碧芙蓉》。雙調(diào),以九十四字為較常見。仄韻。
(3).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呂宮又有《尾犯序》,與詞牌略異,用作過曲。
《國語辭典》:風(fēng)箱(風(fēng)箱)  拼音:fēng xiāng
可鼓動空氣以生風(fēng)的箱形裝置?!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六:「喉急的渾如那扇的風(fēng)箱,體懈的只當(dāng)?shù)檬⒀钠ご!挂沧鳌革L(fēng)匣」。
《漢語大詞典》:魚孽(魚孽)
亦作“魚孼”。
(1).古代迷信謂魚類的某些不常見現(xiàn)象所預(yù)示的災(zāi)異。尚書大傳卷二:“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孼,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一本作“ 魚孽 ”。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寒氣動,故有魚孽?!?span id="exoheby" class="book">《晉書·五行志下》:“ 魏 齊王 嘉平 四年五月,有二魚集于武庫屋上,此魚孼也?!?span id="ryqiwyv" class="book">《隋書·五行志下》:“魚孽: 梁 大同 十年三月,帝幸 朱方 ,至 四塹 中,及 玄武湖 ,魚皆驤首見於上,若望乘輿者。帝入宮而沒?!?br />(2).見“ 魚孽 ”。尚書大傳卷二:“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孼,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币槐咀鳌?魚孽 ”。漢書·五行志中之下:“寒氣動,故有魚孽。”晉書·五行志下:“ 魏 齊王 嘉平 四年五月,有二魚集于武庫屋上,此魚孼也?!?span id="goadvna" class="book">《隋書·五行志下》:“魚孽: 梁 大同 十年三月,帝幸 朱方 ,至 四塹 中,及 玄武湖 ,魚皆驤首見於上,若望乘輿者。帝入宮而沒?!?/div>
《國語辭典》:休克  拼音:xiū kè
醫(yī)學(xué)上指末梢循環(huán)急性衰竭的情況。英語shock的音譯。一般特徵為皮膚蒼白濕冷,血壓降低,嚴(yán)重時會導(dǎo)致意識不清,甚至死亡。
《漢語大詞典》:使見識(使見識)
用計謀,使手段。常見于古代戲曲和白話小說。《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一時見財起意,殺死丈夫,刼了錢,又使見識往鄰舍家借宿一夜,卻與漢子通同計較,一處逃走?!?元 無名氏 《硃砂擔(dān)》第二折:“若不是我使見識,一杯也那一跪,天那!可不將我這潑殘生早做了千死萬休。”《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太師府里使些見識,解救哥哥的事。”
《國語辭典》:浪板  拼音:làng bǎn
沖浪運(yùn)動所使用的薄板。最常見的是狹長的馬力布板,另外也有較短的腹板。腹板運(yùn)動員是將板緊貼在胸部而以腿調(diào)整方向前進(jìn)。如:「他喜歡在浪頭較大時立于浪板上沖浪。」
《國語辭典》:饕餮紋(饕餮紋)  拼音:tāo tiè wén
一種商周青銅器上常見的紋飾。紋樣象徵古代傳說中一種貪食的兇獸──饕餮的面形。其特徵是僅雕有動物的顏面,圓眼突出,常以浮雕出的扉棱為顏面的鼻,并作卷曲的眉和耳。多襯以云雷紋。西周后期以后逐漸失去主題紋飾的突出地位,常用作器耳或器足的紋飾。也稱為「獸面紋」。
《國語辭典》:蟻鼻錢(蟻鼻錢)  拼音:yǐ bí qián
一種古錢。上狹下廣,背平面凸,長七分,下闊三分,上銳處約闊一分,重十二銖。因正面文字連寫,筆畫有如一只螞蟻,而兩口像鼻孔,故稱為「蟻鼻錢」。也稱為「鬼臉錢」。
分類:銅幣常見
《國語辭典》:航標(biāo)(航標(biāo))  拼音:háng biāo
導(dǎo)航的標(biāo)志。參見「航路標(biāo)識」條。
《漢語大詞典》:粉蝶兒(粉蝶兒)
(1).詞牌名。雙調(diào),七十二字,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中呂宮,但北曲中較為常見。南曲例見 明 高明 《琵琶記》第二十六出,北曲例見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