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85—1337
【介紹】:
元霸州文安縣人,字希顏。以官家子在太學,力學如寒士。仁宗延祐初,為興文署丞,補中書省掾,典章故實,律令文法,無不研習。及典銓選,平允無私。泰定中,官監(jiān)察御史,忠直不畏權(quán)貴。宰相倒剌沙雖剛狠,亦服其敢言。文宗天歷中,官兵部侍郎。后出為河間路轉(zhuǎn)運鹽使,棄官歸。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二圜悟賑禪師者,不知何許人。得法東山本無玄公,孤藤只缽至磐山,修報國寺。延祐五年戊午,聞于朝,賜號契宗禪師。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浦尚。字希古。槜李人。母夢僧乘白馬入門而娠。七歲。母授以孝經(jīng)。一過即成誦。弗忘好佛書。十二歲。見紫微山惠力海公。白父母。愿從受業(yè)。許之。祝發(fā)為沙彌。既長。聞景巖福公。住崇德之嘗樂。因往參焉。晝夜究華嚴觀。公悅其穎悟曰。異日樹教東南者。必尚也。及侍公于杭之高麗。代公教授。眾心賓服。僉舉為都講。天歷戊辰。領(lǐng)宣政院劄。住嘗樂。嘗樂自福公去。寺廢已久。師葺而新之。學徒不遠千里而至。至無所容。重紀至元四年。遷皋亭之崇先。益闡其秘。名聞于朝。有旨。賜號慈峰妙辯大師。閱七年退。處御溪別峰蘭若。至正十年。行省丞相。尊其道。遣使延之高麗。特授御制金襕袈裟。及張士誠據(jù)姑蘇。累聘不應。疾亟起。索筆書偈曰。七十三年住世。只為佛祖出氣。今朝打個散場。驚得虛空落地。擲筆而逝。二十二年秋九月也。茶毗。會者二萬馀人。舍利千馀顆。顱骨舌本牙齒念珠不壞。焚地三夕。有光射天。人以為師淳行之符云。師狀偉器宏。勇于進道。口轉(zhuǎn)佛名不輟??椭羷≌?。抵暮無倦色。探深抉秘。非得于語言文字之淺漏者。得師法傳持名世者。不下數(shù)十人。學古海住崇先。滋澤翁住西湖妙心。二十最著。師晚年自號雜華道人。宗華嚴。志不忘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92—1359
【介紹】:
元僧。臺州臨海人,字大用,俗姓屈。十二歲受經(jīng)于瞿公,旋即祝發(fā)受具足戒。秦定帝時居海鹽德勝寺講經(jīng),聽者咸詫,轉(zhuǎn)杭之興福,三年,升住演福寺。順帝賜號佛鑒園照論師。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釋必才字大用姓屈氏。臺州臨海人。父哲明大經(jīng)為科目之儒。母趙氏嗜善崇佛惟謹。才娠十月母一夕夢。梵僧振錫入堂內(nèi)。覺而生。甫能言輒記孝經(jīng)一卷。七歲善屬句脫口而就。聲文諧協(xié)宛有思致。時有江西瞿法師居越之報恩。實剡源暹公諸孫。通天臺教觀。才年十二乃挾冊從之。未幾為祝發(fā)進具戒。十六出游虎林謁湛堂澄于南竺。湛堂與語皆中肯綮。即以法器期之命典客司。時玉岡潤法師居第一座。學者歸之如云。才亦執(zhí)經(jīng)入室。雖至流金之暑折膠之寒。足不踰戶限者十年。凡山家之玄教觀之要一經(jīng)指授。意釋心融靡不臻其閫奧。玉岡嘆曰。此子非靈山會上業(yè)已習之。烏能至此哉。一時儕輩如我庵無絕宗繼。皆英聲偉望超出時流。至于剖決宗旨議析教章。必推才為上首。玉岡出主海鹽德藏。命才分座講演。其辯若雨注河翻縱橫無礙。聽者稱之。泰定元年玉岡遷演福。宣政院請才繼德藏。當是時湛堂聲譽喧播中外。眾意其必愿為其弟子。及升座瓣香嗣玉岡。君子謂其知義。至正二年遷杭之興福。三年補演福。元臣康里常咨決心要。先因寺燼于兵。才為次第新之建萬佛閣。其高一百三十尺有奇。才之為人凝重沈默觀行精勵。孜孜修進無斯須懈怠。接人以慈。誨人無倦。門弟子據(jù)猊座者百人。順帝特賜佛鑒圓照之號。一日忽覺頭目岑然即謂眾曰。吾緣盡矣。乃焚香面西端坐。高稱彌陀佛號。盡一晝夜又告眾曰。汝等勿謂修持無驗。吾凈土緣熟三昧現(xiàn)前矣。即索浴更衣為書以別相識。遂合掌而逝。輿龕荼毗。有五色光自龕中發(fā)。火馀不壞者二。舌根如紅蓮華。齒牙若珂貝。舍利滿地眾競?cè)≈粫r俱盡。最后至者乃穴地尺許。求之亦有得者塔于寺南。閱世六十有八。座五十六夏。著述有妙玄文句止觀增治助文法華涅槃講義章安荊溪法智禮文詩偈等。并行于世。
補續(xù)高僧傳·解義篇必才。字大用。臺臨海屈氏子。父哲明大經(jīng)。為科目之儒。母趙氏。嗜善崇佛惟謹。師生甫能言。輒記孝經(jīng)一卷。七歲善屬句。脫口而就。諧協(xié)有思致。祝發(fā)受具戒。出游武林。謁湛堂澄公。公見其顏貌峻拔。出語皆中肯綮。即以法器期之。時潤玉岡為第一座。師折節(jié)事之。雖流金之暑。折膠之寒。足不踰戶限者十年。凡臺家部味之玄。教觀之要。一經(jīng)指授。意釋心融。無不臻其閫奧。玉岡嘆曰。此子。非靈山會上業(yè)已習之。烏能至此哉。玉岡出主海鹽德勝。師分座焉。暨玉岡遷演福。宣政院請師。繼其教席。當是時。湛堂聲稱。喧播中外。眾意。師必愿與之子。及升座瓣香嗣玉岡。君子謂其知義。至正二年。遷杭之興福。未幾。升主演福。丞相康里公。屢至香幣。咨決心要。寺久圮。師為次第新之。建萬佛閣。其崇以尺許一百三十有奇。師之為人。凝重簡默。觀行精勵。孜孜修進。無斯須懈怠。每夏終制解。同業(yè)者。皆囊衣自便。師獨掩關(guān)謝客。益加磨淬。人不堪其清苦。而處之忻忻也。一日忽覺。頭目岑然。即謂眾曰。吾緣盡矣。乃危坐西向。稱彌陀佛號。盡一晝夜。因告眾曰。汝等勿謂修持無驗。吾凈土緣熟。三昧現(xiàn)前矣。即索浴更衣。為書別相識。合掌而逝。阇維有五色光。自龕中發(fā)火?;疴派嗳缂t蓮。齒如珂貝。舍利如菽者滿地。萬眾競?cè)?。一時俱盡。后至者。穴地尺馀。亦得之。塔干寺之南。閱世六十有八。坐五十六夏。具庵玘公謂。師以恢涵之量。邁遠之識。于空壞劫中。建成住之效。而或有可齊者。至于發(fā)性具之微。肆辨說之雄。燦真燈于既昏。膠慧和于將墜。此豈力之所能為哉。斯言得之。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釋必才,字大用,姓屈氏,臺州臨海人。父哲明大經(jīng),為科目之儒。母趙氏嗜善,崇佛惟謹,才娠十月,母一夕夢梵僧振錫入堂內(nèi),覺而生。甫能言,輒記《孝經(jīng)》一卷。七歲善屬句,脫口而就,聲文諧協(xié),宛有思致。時有江西瞿法師,居越之報恩,實剡源暹公諸孫,通天臺教觀,才年十二,乃挾冊從之。未幾,為祝發(fā)進具戒。十六出游虎林,謁湛堂澄于南竺,湛堂與語,皆中肯綮,即以法器期之,命典客司。時玉岡潤居第一座,學者歸之如云,才亦執(zhí)經(jīng)入室。雖至流金之暑,折膠之寒,足不踰戶限者十年,凡山家之玄,教觀之要,一經(jīng)指授,意釋心融,靡不臻其閫奧,玉岡嘆曰:“此子非靈山會上業(yè)已習之,烏能至此哉?!币粫r,儕輩如我庵無、絕宗繼皆英聲偉望,超出時流,至于剖決宗旨,議析教章,必推才為選首。玉岡出主海鹽德藏,命才分座講演,其辦若雨注河翻,縱橫無礙,聽者稱之。泰定元年,玉岡遷演福,宣政院請才繼德藏。當是時,湛堂聲譽,喧播中外,眾意其必愿為其弟子,及升座辦香嗣玉岡,君子謂其知義。至正二年,遷杭之興福。三年,補演福,郡帥康里嘗咨決心要。先是寺燼于兵,才為次第新之,建萬佛閣,其高一百三十尺有奇。才之為人凝重沈默,觀行精勵,孜孜脩進,無斯須懈怠,接人以慈,誨人無倦,門弟子據(jù)猊座者百人,順帝特賜“佛鑒圓照”之號。一日,忽覺頭目岑然,即謂眾曰:“吾緣盡矣?!蹦朔傧忝嫖鞫俗?,高稱彌陀佛號盡一畫夜,又告眾曰:“汝等勿謂脩持無驗,吾凈土緣熟,三昧現(xiàn)前矣?!奔此髟「?,為書以別相識,遂合掌而逝。輿龕荼毗,有五色光自龕中發(fā),火馀,不壞者二舌根如紅蓮華,齒牙若珂貝,舍利滿地,眾競?cè)≈?,一時俱盡,最后至者,乃穴地尺許求之,亦有得者。塔于寺南。閱世六十有八,坐五十六夏,所著有《妙玄文句止觀》、《增治助文》、《法華涅槃講義》及《詩偈》并行于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寧國人,字仲愚。曾兩領(lǐng)仁宗延祐、文宗天歷鄉(xiāng)薦。從汪澤民游,嘗同編《宛陵群英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仲淵,宛陵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寧國人,字叔輿。張師愚弟。好學,工詩。有《梅堯臣年譜》。(按:《宛陵群英集》名作張師魯)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叔輿,師愚弟。延祐天歷,再領(lǐng)鄉(xiāng)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95—1358
【介紹】:
元哈剌魯氏。一名師圣,字宗道。世居開州濮陽縣。通經(jīng)學。順帝至正四年,以隱士征至京師,授翰林待制,預修《金史》。既畢,辭歸,四方來學者千余人。后避兵至磁州,遇農(nóng)民軍,被殺,謚文節(ji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98—1362
【介紹】:
元寧國府宣城人,字泰甫,號玩齋。貢奎子。國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紹興路總管府推官,郡有疑獄,悉為詳讞而剖決之,治行為諸郡最。后入翰林為應奉,預修后妃、功臣列傳?;葑谥琳哪辏瑸槔舨渴汤?。時江淮兵起,京師缺糧。師泰至浙西糴糧百萬石給京師。遷兵部侍郎。旋為平江路總管。十五年,張士誠破平江,師泰逃匿海濱。士誠降元,出任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二十年,官戶部尚書,分部閩中,以閩鹽易糧,由海道運給京師。二十二年,召為秘書卿,道卒。工詩文。有《玩齋集》。
元詩選師泰,字泰甫,仲章之子也。以國子生中江浙鄉(xiāng)試,釋褐太和州判官,薦應奉翰林文字。出為紹興路推官,稱治行第一。復入翰林,遷宣文閣授經(jīng)郎,累拜監(jiān)察御史。至正十四年,擢吏部侍郎。時江淮兵起,奉命和糴于浙西,改兵部侍郎,除浙西都水庸田使。尋拜禮部尚書,調(diào)平江路總管。張士誠據(jù)吳,避之海上,江浙行省丞相達識帖睦邇承制授行省參知政事。二十年,朝命改戶部尚書。俾以閩鹽易糧,由海道轉(zhuǎn)運京師。二十二年,召為秘書卿。行至海寧卒,年六十五。泰甫狀貌偉然,既以文知名,而于政事尤長。所至績效暴著。詩文甚多,有《友迂》、《玩齋》、《奊奊》、《東軒》、《閩南》諸稿。門人劉中、朱燧輩類為一編,總題曰《玩齋集》。會稽楊廉夫序之曰:「本朝古文,殊遜前代,而詩則過之。郝、元初變,未拔于宋;范、楊再變,未幾于唐。至延祐、泰定之際。虞、揭、馬、宋諸公者作,然后極其所摯,下顧大歷與元祐,上踰六朝而薄風雅,吁!亦盛矣。繼馬、宋而起者,世惟稱陳、李、二張。而宛陵貢公,則又馳騁虞、揭、馬、宋諸公之間,未知孰軒而孰輊也。蓋仲章雍容館閣。翱翔于延祐諸公之間;而泰甫當師旅倥傯,獨擅文名于元統(tǒng)、至元之后。有元之文,其季彌盛,于宛陵父子間見之矣。」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字泰甫,奎子。官秘書。即有玩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98—1358
【介紹】:
元徽州歙縣人,字子美,號師山。博究五經(jīng),于《春秋》尤精,絕意仕進,講學于師山書院,受業(yè)者眾,學者稱師山先生。順帝至正中,征為翰林待制、奉議大夫,不起,以著述為事。朱元璋將鄧愈至,強之出仕。不從,被拘囚,自縊死。有《春秋經(jīng)傳闕疑》、《師山集》。
元詩選玉字子美,徽州歙縣人。敏悟嗜學,門人受業(yè)者,所居至不能容,構(gòu)師山書院以處焉。為文章不事雕刻,亟稱于虞、揭、歐陽諸公。至正十四年,除翰林待制,遣使者賜以上尊名幣,浮海徵之,辭疾不起。十七年,明太祖下徽州,守將要之使出,玉曰:吾豈仕二姓者耶!北向再拜自經(jīng)死。嘗作詩云:「何時四海收兵甲,還向師山理舊書。」學者稱師山先生,所著有《師山集》。同郡程以文稱其制行高,見道明,故卓然能自為一家言如此。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01—1375
【介紹】:
元河南人,遷江東,字宏道。性夷易,好讀書,不事迎合,樂以教人。吳中學者稱為五經(jīng)師。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弘道,鄱陽人。家于吳張氏授湖州學正不赴
明詩紀事·甲簽·卷三十光祖字弘道,蘇州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303—1366
【介紹】:
元永新人,字莘樂,號桂岡。順帝至正八年進士,授永豐丞,有惠政,民德之。后歸隱連里之桂岡,學者稱桂岡先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樂安人,字師點。性孝友。順帝至元初奉母避地,遇明兵,乞以身代母死,軍憐之,不加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真定人,字師魯。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歷官翰林編修,國子博士,翰林待制。順帝至正初為禮部尚書,嘗參與宋、遼、金三史編撰。至正中卒。有《伊濱集》。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師魯,襄陰人。延祐設(shè)科登進士第,薦授應奉翰林文字至順間任翰林國史院編修官
人物簡介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古梅禪師者。名正友。姓于氏。廣信人也。住閩之高仰山。為絕學誠禪師入室之真子。誠得道于靈云定。定嗣雪巖欽。欽為友四世之祖也。友為人。文而烈。不依違兩可。好立言行。以潔白著聲。初依末山本得度。本示以禪關(guān)節(jié)要。不領(lǐng)。因循住江淮兩浙之間。歸省本。本揭其所得。友罔措。本曰。你參病鶴禪耳。翥翼九天。未有日在。友愧無所容。乃遍歷宗庭。因小便觸地。恍有所發(fā)。又參絕學誠公于洪州之般若寺。誠曰。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且道是許它語。未肯語。對曰。言下委然。誠大笑而起。次早友得上方丈。誠曰。夜來事作么生。友以坐具便摵曰。靈云捉得賊。玄沙不放贓。即今贓賊一時斷還和尚了也。曰。黃檗打臨濟意作么生。友喝。誠曰。筑大愚三拳則且置。因甚又來掌黃檗。友擬對。誠搖手曰。不是。友曰。畢竟那個是。誠擊之曰。不是不是。次早友又上方丈。誠厲聲曰。抽袈裟。友擬議。誠痛打三十。友連喝。復打六十。次早哀求掛塔。誠公不許。且叱之。于是友浮沉。歲月自愛也。度夏雪巖。因讀法昌語?;砣挥行伦C。乃書頌古數(shù)則。寄呈般若誠公。誠曰。此人得我第三番竹篦。氣力猶欠脫殼在。今兄弟家。三年五載做工夫。無個入處。將從前話頭拋卻。不知行到中途而廢。可惜前來許多心機。有志之士??幢娭胁袂闵脺責?。發(fā)愿三年不出門。決定有個受用。有等才做工夫。但見境物現(xiàn)前。便成四句。將謂是大了當人??诳焐啾?。誤了一生。三寸氣消。將何保任。若欲出離。參須真參。悟須實悟。友遙聞之。閨閣中物。一時放下。又三年赴齋。打動缽盂。乃徹法源。披伽黎焚香。向般若大展曰。非吾師大機大用。正友幾成木強人耳。住后上堂曰?;蹌纬帧C餍姓?。擬議不來。喪身失命。還有當鋒底么。良久云。正好一帆風過海。個中不遇駕濤人。喝一喝。又曰。月落山頭慘。云橫谷口陰。欲明生死事。直指本來心。且道如何是本來心。夜靜不勞重借月。玉蟾常掛太虛中。至正壬辰深春高。仰山樹不穎。泉忽涸。眾懼。友曰。老僧向后自有嘉徵。五月初三。集眾跏趺。垂訓諄諄。奄然斂目而寂。仰山泉始涌。樹始花。友初住天心。掘地見藏金。友掩之。或曰。無主之物。方便納之。以興佛事。曷不可乎。友曰。吾教以檀施為佛事。發(fā)藏得物。未之載也。冒而容之。寧不慚乎。其夜風雨暴作。巨石崩壓其處。人名其山。曰卻金山。
贊曰。蒿枝之令。數(shù)百年來。叢林畏而不聞矣。是以驢乳十斛。雜濫人間。而端人正士。故有流涕長太息之感也。誠公滴桃源真乳于嚴霜巨凍之秋。而古梅之器琉璃也。自無迸裂之患。則雪巖橫出一枝。灼可觀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元湖州安吉人,字師德。凌時中子。泰定帝泰定二年進士。知連州,招諭諸洞,首領(lǐng)無不悅服。順帝至正初考兩浙鄉(xiāng)試,號稱得人。歷官翰林學士,秘書監(jiān)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