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福州閩清人,字子敬。少從黃干學(xué)。入太學(xué)。理宗寶慶二年進士。調(diào)婺州教授,學(xué)政一以呂祖謙為法。累拜監(jiān)察御史,劾罷史嵩之。歷官簡淡自守,于邪正之辨甚明。由江西轉(zhuǎn)運使遷禮部侍郎,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眉州眉山人,字內(nèi)機。理宗寶慶二年進士。寶祐間知泰寧縣,累遷知惠州。為政簡靜,暇時手不釋卷,著書自娛。有《文鑒集注》。
全宋詩師顯行,字內(nèi)機,眉山(今屬四川)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清乾隆《四川通志》卷三三)。淳祐八年(一二四八)知泰寧縣(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四)。景定四年(一二六三)知惠州。曾為《宋文鑒》作注(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三、一一)。
人物簡介
簡介淳祐四年(1244)任廣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開慶元年(1259)任韶州知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饒州馀干人,字伯輿,一字仲元,號雙峰。少從學(xué)于黃干,干甚器之。嘗赴試不遇,遂潛心經(jīng)學(xué),以致知力行為本,四方聘講無虛日。及卒,門人私謚文元。有《五經(jīng)講義》、《論孟紀(jì)聞》、《春秋節(jié)傳》、《學(xué)庸纂述》、《近思錄注》等。
全宋詩饒魯,字伯輿,一字仲元,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從黃干學(xué)。赴試不第,遂專意經(jīng)學(xué)。作石洞書院,前有兩峰,因號雙峰。理宗寶祐二年(一二五四)補饒州教授(《宋史》卷四四《理宗本紀(jì)》)。卒,門人私謚文元。有《五經(jīng)講義》等,已佚。事見明正德《饒州府志》卷四。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饒魯,字伯輿,一字仲元,一字師魯,號雙峰,饒州馀干(今江西余干西)人。幼從黃干游,干甚器之。不事科舉,一意經(jīng)學(xué)。其學(xué)以致知力行為本。當(dāng)事累薦召,不起。四方聘講無虛日,作朋來館以居學(xué)者,又作石洞書院。寶祐二年以布衣補饒州教授。及卒,門人私謚文元。所著有《饒雙峰講義》(存)、《語孟紀(jì)聞》,《春秋節(jié)傳》、《學(xué)庸纂述》、《西銘圖》、《近思錄注》等。見《宋史》卷四四《理宗本紀(jì)》,《南宋書》卷六三,《宋元學(xué)案》卷八三,《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八三,《宋史翼》卷二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建昌軍南豐人,字道子,一作字師孔。曾易占九世孫。入太學(xué),有文譽。理宗寶祐中,丁大全秉政,逐右丞相董槐。唯與同舍生陳宜中、黃鏞、劉黻、林則祖、陳宗六人上書攻大全,被削籍,編管崖州。大全敗,免歸。時稱唯等六人為六君子。
人物簡介
全宋詩何子舉(?~一二六六),字師尹,號寬居,婺州(今浙江金華)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進士。仕至樞密院都承旨,出知贛州。度宗咸淳二年卒,謚文直。事見《魯齋集》卷一二《跋寬居帖》、清康熙《金華府志》卷一八。今錄詩九首。
全宋文·卷八一五六何子舉,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淳祐七年自太學(xué)登進士。寶祐、開慶間累官軍器大監(jiān)、兼左司郎官,知贛州。景定四年,以吳潛黨謫,押歸本貫居住。見《黃氏日鈔》卷九六,《宋季三朝政要》卷二、三,《宋史全文》卷三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人物簡介
簡介寶祐元年(1253)任郴州知州。寶祐五年(1257)任廣南東路提舉市舶。寶祐五年(1257)任廣南東路提舉常平等事。景定二年(1261)任吏部郎中。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釋雄辯,賜號洪鏡,姓李氏,善闡人也。才思俊倜,聰穎絕倫,語音輕利,善通方言。少年出家,事子云國師,為上足弟子。元世祖既破大理,段氏遺孽,轉(zhuǎn)徒朝元,南詔僧侶隨入華夏。逾歲,雄辯亦復(fù)北來居中國。二十五年,更事四師,皆當(dāng)世大德,最后登班集之堂,嗣壇主之法,研窮方等,妙解玄理,其學(xué)大備,乃喟然嘆曰:佛法種子不絕于世,矯矯龍象豈擇地而行?吾其南歸將以方言譯其經(jīng)論,饟我荒服。因詣壇主乞白其語于帝師,遂為璽書以賜之,號曰洪鏡。既歸,取《圓覺》諸經(jīng)及《摩訶衍四絕綸(論)》,翻以僰語,反復(fù)論辯,曲盡幽微,而詞旨淺近,通于俗說,故其書盛傳,習(xí)者益眾。六詔玄風(fēng),普及婦孺,實自茲始。當(dāng)其攝齋升講,口如泉瀉,滔滔不竭,人稱雄辯法師,足副其名云。時梁王為云南王,以天屬之尊,事之甚嚴(yán)。雄辯晚歲精進行道,化人及物,本諸慈惠,于是德聲遐布,法隆荒徼,四眾歸之,達數(shù)萬指,而自視欿然。蓋其猛志邁修,閎愿慈忱,有不可思議者。以大德五年十一月九日坦化,壽七十有三,臘四十有七,荼毗時見有五色舍利,其他異徵甚多。弟子玄堅建塔于玉案山陽,所譯經(jīng)論多僰人語言,華俗不曉,故不流入中土,今雖有傳書,罕見善本。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九呂師夔(一二三○——一三○一),字虞卿,號道山,文德子。安豐(今安徽壽縣南)人。咸淳八年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次年其叔文煥降元,五疏乞罷,召赴闕。德祐元年擢權(quán)刑部尚書、都督府參贊公事,不受命,降元。從平宋有功,以中書左丞行省事于贛州。大德五年卒,年七十二。見《宋史新編》卷一八九、《元史新編》卷二九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30—1303
【介紹】:
名一作功嘉葛剌思。元吐蕃朵甘斯旦麻人。幼從西天竺古達麻失利傳習(xí)梵文經(jīng)典,得其法要。世祖中統(tǒng)間,以帝師八思巴薦,見世祖。至元末,以不容于時相桑哥,謫潮州。桑哥敗,還大都。后為成宗禱疾,賜與甚厚,詔分御前校尉十人為之導(dǎo)從。
神僧傳·卷第九國師膽巴者。一名功嘉葛剌思。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從西天竺古達麻失利。傳習(xí)梵秘得其法要。世祖中統(tǒng)間帝師八思巴薦之。時懷孟大旱。世祖命禱之立雨。又嘗咒食投龍湫。頃之奇花異果涌出波面。取以上進。世祖大悅。樞密副使月的迷失鎮(zhèn)潮。而妻得奇疾。膽巴以所持?jǐn)?shù)珠加其身即愈。又嘗為月的迷失言異夢。及已還朝期后皆驗。元貞間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禱于摩訶葛剌神。已而捷書果至。又為成宗禱疾遄愈。賜予甚厚。且詔分御前校尉十人為之導(dǎo)從。成宗北巡。命膽巴以象輿前導(dǎo)。過云川語諸弟子曰。此地有靈怪恐驚乘輿當(dāng)密持神咒以厭之。未幾風(fēng)雨大至。眾咸驚懼惟幄殿無虞。復(fù)賜碧鈿杯一。大德七年夏卒?;蕬c間追號大覺普惠廣照無上膽巴帝師。
補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膽巴。此云微妙。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孤。依季父。聞經(jīng)聲止啼。年十五六。精通顯密諸部。世祖居潛邸。聞西國有綽理哲瓦道德。遣使迎之。時綽瓦已歿。廓丹大王。以師應(yīng)命。既至。上問曰。師之佛法。比叔何如。對曰。吾叔佛法如大海水。吾所得舌點而已。上笑顧左右曰。種性不凡。遂禮以為師。王公以下。皆秉戒師。宿具靈心。咒語精密。凡有禱祈。感應(yīng)之疾。如風(fēng)馳電卷。不可思議。時懷孟大旱。咒之立雨。嘗咒食投龍湫。頃之。奇華異果。涌出波面。取以上進。樞密副使月的迷失鎮(zhèn)潮。其妻得奇疾。百方無效。師但咒數(shù)珠以加其身。不知病之去也。元貞間。海都犯西番界。成宗謀于師。咒之而捷。又以咒水。起上于垂死。上北狩。師象輿在前。過云州。語弟子曰。此地有靈怪。上至必有薄警。當(dāng)以咒勝之。后果風(fēng)雨暴至。眾咸震懼伏草中。獨行幄無少挫撓。初相哥。受師戒。繼為帝師門人。為人豪橫自肆。師責(zé)而不悛。繇是銜之。逮登相位。懼師讜直。因譖之于上。師遂有潮陽之行。相哥既以罪誅。上患股。召師還京。建師子吼道場。七日于內(nèi)殿。而上愈。言及相哥。師以宿業(yè)為對。上以國用不足。欲徵稅于僧。師奏曰。昔成吉思皇帝。有國之日。疆土未廣。尚免僧徵。今四?;焱?。萬邦入貢。豈因微利而棄成規(guī)。倘蠲其賦。則身安志專。庶可勤修報國。上悅而止其事。乙未。被詔住大護國仁王寺。癸卯夏示疾。上遣醫(yī)候視。師笑曰。色身有限。藥豈能留。但問左右。今何時。曰。日午矣。即斂容端坐而逝。上聞悲悼。賜沉檀眾香。結(jié)塔茶毗?;鸷箝_視。頂骨不壞。舍利不知其數(shù)。建塔仁王寺。西域秘密之教。以大持金剛為始祖。累傳至師。益顯著。故有金剛上師之稱焉。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九二余師魯,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景定中為朝奉大夫、通判建寧府。在任時,曾輯朱熹遺文編為《朱文公別集》傳世。見該書自跋及卷五《與林子方書》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