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6—1199
【介紹】:
宋開封人,字光錫,初名興宗?;兆卩嵑笸饧胰缹O。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馬鈐轄。知廬、揚(yáng)二州,皆有政績。光宗紹熙中,遷保靜軍承宣使。寧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軍節(jié)度使。卒謚忠肅。有《奏議》。
全宋文·卷四九九○鄭興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興宗,字光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兆卩嵒屎笾秾O。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辦祗候庫,累至江東路鈐轄。乾道間徙福建路。淳熙間,歷差浙東、浙西、江東提刑,入知閤門事兼干辦皇城司,又兼樞密副都承旨,出知廬州、揚(yáng)州。紹熙元年,遷保靜軍承宣使,召領(lǐng)內(nèi)祠。寧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軍節(jié)度使。慶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謚忠肅。見《武泰軍節(jié)度使贈太尉鄭公興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簡介紹興二十六年(1156)任明州知州,十二月到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8—1174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德濟(jì)。宇文粹中子。以蔭補(bǔ)承務(wù)郎,為德陽縣丞。歷知綿州,整科條,察蠹弊,節(jié)用度,理學(xué)校,行鄉(xiāng)飲酒禮,士風(fēng)丕變。改知閬州卒。
全宋詩宇文師獻(xiàn)(一一二八~一一七四),字德濟(jì),成都(今屬四川)人。粹中子。以叔父恩補(bǔ)承務(wù)郎,為德陽縣丞。歷知簡、綿、閬諸州。孝宗淳熙元年卒,年四十七。事見《南軒集》卷四一《宇文史君墓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雁門人,字伯威。仕宋累官清平尉,金兵至,出降,攝本路兵馬都監(jiān)。海陵正隆末,為河?xùn)|防御使。后曾從攻宋河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29—1202
【介紹】:
金洺州人,字紹祖。熙宗皇統(tǒng)九年進(jìn)士。調(diào)澤州軍事判官。歷大理卿、吏部尚書、陜西西路轉(zhuǎn)運(yùn)使。承安間累拜參知政事,進(jìn)尚書左丞。處事精敏。嘗謂宰相不當(dāng)事細(xì)務(wù),要在知人才,振綱紀(jì)。卒謚文定。
中州集師中字紹祖,邯鄲人,后徙洺州?;式y(tǒng)九年進(jìn)士。承安中,入政府,直道自立,而以通材濟(jì)之。泰和初,元妃李氏方寵幸,兄喜兒為宣徽使,有楊國忠之權(quán)。一日,德州教授田庭方上書言事云:大臣持祿,近臣怙寵,此言路之所以塞也。道陵顧謂紹祖言:大臣持祿當(dāng)謂公等,近臣怙寵者為誰?時喜兒侍立殿上,紹祖倒笏指之曰:莫非謂李喜兒之屬否?上頷之。紹祖嘗言:作宰相不難,但一心正,兩眼明足矣。少日以詼諧得名,及在相位,亦未嘗廢談笑,然不害其為國朝名相也。俄致政,賜第京師。后三年薨。有燕賜邊部詩傳于世。紹祖師王內(nèi)翰彥潛,而與之同榜登科。彥潛沒后,待其子恩禮殷重,不減骨肉。論者謂孫鐸振之事其兄明之,張彀伯英愛其弟伯玉,舉世無與為比。至于紹祖之待其師之子,則古所未有也。有漳川集傳于家。
人物簡介
全宋詩麋師旦(一一三一~一一九七),字周卿,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jìn)士(《吳郡志》卷二八)。歷高郵、西安尉,通州、南康軍、衢州教授,知富陽縣,秀州。寧宗慶元初以左司郎中召,適金國賀生辰使至,假顯謨閣學(xué)士充接伴使。三年卒于常州,年六十七。事見明崇禎《吳縣志》卷四五。
全宋文·卷五四一九麋師旦(一一三一——?),字周卿,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鍇子。紹興十八年第進(jìn)士。曾為高郵、西安二縣尉,通州、衢州、南康軍三郡教授,歷知富陽縣、秀州。慶元初以尚書左司郎中遷顯謨閣學(xué)士,官至吏部侍郎。見《慶元黨禁》,《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宋元學(xué)案》卷九七,《宋詩紀(jì)事補(bǔ)遺》卷四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2—?
【介紹】:
宋平江府吳縣人,字周卿。糜鍇子。高宗紹興十八年進(jìn)士。歷知富陽、秀州,賑荒□災(zāi),民甚德之。寧宗慶元中累官顯謨閣學(xué)士,提舉萬壽觀兼侍讀,封咸安郡開國侯卒。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八○法鄰,天臺宗大師知禮之法孫,賜號慧照大師,南宋初在世。
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紹興府嵊縣(今浙江紹興嵊州)人。隆興元年(1163年)進(jìn)士?!端蔚强朴浛肌钒矗菏菤q知舉官不用臺諫官,不用樞密院官為試官,以重邊事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34—1208
【介紹】:
金大興宛平人,字師魯。世宗大定三年進(jìn)士。累遷祁州刺史,章宗時,歷中都、西京等路提刑副使,官至定海軍節(jié)度使。性剛直,長于治民,所在皆有功跡,時稱能吏。
人物簡介
簡介乾道元年(1165)任廬州知州兼安撫使,11月特降一官。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琳。升佛智裕公之堂。得言外之旨。故于講演。惟提大意。揭綱宗。不沾泥于名相。使聞?wù)呋腥蛔缘?。皆知道之在己。不關(guān)文字。而又不外文字也。雖老禪宿德。無不趨下風(fēng)。聆謦欬。皆服其辯。而厭其心。大慧杲公醉心焉。嘗謂師曰。時人秪知老侄有教。徑山卻許老侄有禪。杲于裕同嗣佛果。故稱師為侄云。仍為師。題其真曰。悟得旋陀羅尼三昧。于一切法得大自在。舌端之上海波翻。第一義諦無違背。孝宗乾道元年春。召師問道。上曰。朕欲讀經(jīng)。以何為要。師曰。金剛圓覺最為要道。曰。參禪如何。師曰。禪須自悟。曰以何為功。師曰。澄寂身心。久當(dāng)自契。上說。一日謂門人曰。吾為首座十八年。日課蓮經(jīng)一部。夢間嘗見普賢。住持以來。無復(fù)夢見。信知領(lǐng)徒損己。其言有徵。又半載。書偈而化。
人物簡介
全宋詩趙師訓(xùn),一作師詘,字從道,太祖八世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jìn)士。孝宗乾道九年(一一七三)除秘書郎,遷起居舍人兼侍讀,權(quán)兵部侍郎。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敷文閣待制。事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宋中興東宮官寮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