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曾就義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曾就義(?—1639年),字赤生,江西贛州府寧都縣軍籍。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進(jìn)士,授溧水縣知縣,以興除利弊為己任。境內(nèi)苦于水災(zāi),率先捐出俸祿建了三座圩壩??h民陳文海遭誣陷十年,得其雪冤。因母喪致休。服滿補南宮,治行如溧水。流寇圍鄰邑,就義預(yù)筑四座御臺于城外,儲備很多火藥,流寇不敢進(jìn)犯。數(shù)月后因父喪致休。服滿補唐縣,有德政。后奉詔入京,皇帝親自與之討論,談到兵餉國用。當(dāng)時催逼賦稅嚴(yán)急,老百姓多投靠盜賊賊。就義認(rèn)為國賦在民,民之休養(yǎng)在官,官員廉儉則民不受害。上拔為第一。欽定授翰林院編修,任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經(jīng)筵日講官。十二年己卯,充東宮講官。因職務(wù)繁重,勞瘁得疾去世。都門諸縉紳為其具棺殮,有旨部給勘合,馳驛扶柩歸葬。就義清介正直,己卯省試,雖與江西監(jiān)臨御史交厚,仍秉公不令其子入闈。入祀鄉(xiāng)賢祠。
《國語辭典》:就義(就義)  拼音:jiù yì
1.歸向正義。《莊子。列御寇》:「故其就義若渴者,其去義若熱?!?br />2.為義而死?!端问?。卷四五○。忠義傳五。尹谷傳》:「尹務(wù)實,男子也,先我就義矣?!?/div>
《國語辭典》:從容就義(從容就義)  拼音:cōng róng jiù yì
為維護正義或道義,一點也不害怕的安然赴死。《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趙卯發(fā)傳》:「慷慨殺身易,從容就義難。」
《國語辭典》:赴難(赴難)  拼音:fù nàn
趨救國難,以示救國之心殷切?!度龂尽>硪灰弧N簳?。王脩傳》:「食其祿,焉避其難?居府雖舊,非赴難之義?!?/div>
《國語辭典》:赴義(赴義)  拼音:fù yì
為義犧牲。如:「為了全國人民的幸福,他毅然決然的慷慨赴義。」《三國演義》第四三回:「當(dāng)陽之?dāng)?,豫州見有?shù)十萬赴義之民,扶老攜幼相隨,不忍棄之,日行十里,不思進(jìn)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亦大仁大義也?!?/div>
《漢語大詞典》:取義(取義)
猶言求義。謂就義而死。《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宋 文天祥 《自贊》:“ 孔 曰成仁, 孟 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div>
分類:取義就義
《國語辭典》:柴市  拼音:chái shì
1.販賣木柴的市集。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職,可則刬地著我在柴市里遷除?!?br />2.地名。位于北平市府學(xué)胡同,教忠坊西北。元時殺宋丞相文天祥于此,明初就其地建文丞相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