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質(zhì)證(質(zhì)證)
(1).憑據(jù);證據(jù)。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 履 曾於 紹圣 初録奏。比三省又令 履 録私藳以為質(zhì)證。”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三折:“不知他殺壞您父子之時,有甚么贓仗質(zhì)證來?!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唐才常漢口起義清方檔案》:“票匪大頭目 沈克諴 咨行通緝有案,近經(jīng)步軍統(tǒng)領在京城捕獲,刑部審訊,堅稱并非 沈克諴 ,恃無質(zhì)證,任意狡展。”
(2).質(zhì)疑論證。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讀書:“院中肄業(yè)生,亦欣欣向榮,日以詩文相質(zhì)證?!?田北湖 《與某生論韓文書》:“承示高論,實獲我心。猥辱明問,相與質(zhì)證?!?br />(3).對質(zhì)證明。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圓駕》:“聽旨: 柳狀元 質(zhì)證, 麗娘 所言真假?因何預名 夢梅 ?”紅樓夢第九五回:“又不好與他質(zhì)證他會扶乩的話?!?br />(4).核實驗證。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五:“近見后生小子,皆喜讀《毛西河集》。其所稱引,未足為據(jù),必須搜討源頭,字字質(zhì)證,慎勿為懸河之口所謾?!?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印本上雖有可疑之處,也無從質(zhì)證,而且連小引也恐怕和初稿未必完全一樣了?!?/div>
《國語辭典》:折對(折對)  拼音:zhé duì
對質(zhì)、辯白。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若尋得這賣藥的人來,和小人折對,死也無詞?!乖?。無名氏《朱砂擔》第三折:「尊神,你使些神通,拿將他來折對咱?!挂沧鳌纲|(zhì)對」。
《漢語大詞典》:赴質(zhì)(赴質(zhì))
(1).奔赴目標。質(zhì),箭靶,引申指目標。 漢 王粲 《浮淮賦》:“凌驚波以高騖,馳駭浪而赴質(zhì)。”
(2).前往對質(zh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田七郎:“俄聞御史家訟其叔姪,遂偕叔赴質(zhì)?!?清 惲敬 《書獲劉之協(xié)事》:“教匪大頭目 安徽 太和 劉之協(xié) 以訟事赴質(zhì) 河南 扶溝 ?!?/div>
《漢語大詞典》:詰辯(詰辯)
(1).刨根問底。宋書·后妃傳·孝武文穆王皇后:“其間又有應答問訊,卜筮師母,乃至殘餘飲食,詰辯與誰,衣被故弊,必責頭領。”
(2).對質(zhì),辯論。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幸其心無愧怍,故倉卒間敢與詰辯?!?宋教仁 《宋漁父日記·一九○五年八月》:“復與詰辯良久,至亥初始回?!?/div>
《漢語大詞典》:詰對(詰對)
詰問和對質(zhì)。《漢書·王莽傳下》:“郡縣力事上官,應塞詰對,共酒食,具資用,以救斷斬,不給復憂盜賊治官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七:“誰曾受捉?那説來的畜生在那里?喚取來夫人面前詰對。”
《漢語大詞典》:質(zhì)供(質(zhì)供)
對質(zhì)、招供。 清 袁枚 續(xù)新齊諧·溫將軍:“其家人從窗外聚俟,靜以聽之。更餘作聲,皆質(zhì)供語也?!?/div>
《漢語大詞典》:質(zhì)辯(質(zhì)辯)
亦作“ 質(zhì)辨 ”。
(1).質(zhì)疑辯論。新唐書·劉子玄傳:“宰相 宋璟 等不然其論,奏與諸儒質(zhì)辯?!?明 歸有光 《送吳純甫先生會試序》:“時有質(zhì)辨,剖析毫髮,議論蠭起,羣疑豁如。”
(2).指質(zhì)正分辯。《平山冷燕》第五回:“ 山顯仁 質(zhì)辯道:‘天子寵愛,豈獨寵愛老臣一人?’”
(3).對質(zhì)訊辯。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四折:“兀那 張鼎 ,我還要閻王殿下攀告你來,挐去質(zhì)辨?!?清 俞蛟 夢廠雜著·齊東妄言·謝云:“遂聞堂上呼 謝云 ,則一武夫,冠帶而前,質(zhì)辯良久?!?/div>
《漢語大詞典》:廷質(zhì)(廷質(zhì))
在朝廷上對質(zhì)。明史·范志完傳:“事定,議罪,召 縯祚 廷質(zhì),問 志完 逗遛淫掠狀, 志完 辨。問御史 吳履中 ,對如 縯祚 言?!?/div>
《國語辭典》:對光兒(對光兒)  拼音:duì guāng ér
俗謂對質(zhì)。如:「讓他們來個對光兒,就知道誰是誰非了?!?/div>
分類:對質(zhì)
《漢語大詞典》:分子量
分子的相對質(zhì)量。是一個分子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總和,如水(H2O)的分子量約為18,氫(H2)的分子量約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