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簡介
琉球人,字勤院,久米村人。道光年間,阮宣詔受尚育王派遣,與向克秀、鄭學(xué)楷、東國興等人入學(xué)國子監(jiān)。學(xué)成歸國后曾兩次來華,歷任駐福州存留通事、大通事、進(jìn)貢大夫,歷官著作總師、正議大夫、總理唐榮司等職。再次來華時(shí),阮宣詔惠贈(zèng)折扇五十枚于其業(yè)師孫衣言,孫氏用黃庭堅(jiān)《戲和文潛謝穆父松扇》《次韻錢穆父贈(zèng)松扇》之韻,作詩以記之,成文化交流美談。阮宣詔詩今存于孫衣言所輯《琉球詩錄》《琉球詩課》。
《國語辭典》:宣詔(宣詔)  拼音:xuān zhào
1.傳達(dá)詔書?!逗鬂h書。卷五六。種皓傳》:「大將軍何進(jìn)將誅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澠池,而進(jìn)意更狐疑,遣劭宣詔止之?!埂段饔斡洝返谌兀骸竿鞯钔?,有東海龍王敖廣進(jìn)表,聽天尊宣詔?!?br />2.詔書、命令。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我若是不應(yīng)心,今夜便辭了宣詔?!?/div>
《漢語大詞典》:敷綸(敷綸)
宣詔。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話言之詔,貽在英粹。寅亮大寶,敷綸妙秘?!?/div>
分類:宣詔
《國語辭典》:中書(中書)  拼音:zhōng shū
1.宮中所藏的書籍?!稘h書。卷八八。儒林傳??装矅鴤鳌罚骸赋傻蹠r(shí)求其古文者,霸以能為百兩徵,以中書校之,非是?!埂逗鬂h書。卷六四。盧植傳》:「并在東觀校中書五經(jīng)記傳,補(bǔ)續(xù)漢記。」
2.中書令的簡稱。參見「中書令」條。
3.中書舍人的簡稱。參見「中書舍人」條。
4.中書省的簡稱。參見「中書省」條。
5.宋代的政事堂。宋。葉少蘊(yùn)《石林詩話。卷中》:「文潞公在樞府,嘗一日過中書,與荊公行至題下,特遲留誦詩。」
《國語辭典》:中書君(中書君)  拼音:zhōng shū jūn
唐韓愈《毛穎傳》的虛構(gòu)人物。毛穎居中山為蒙恬所擒,獻(xiàn)于秦皇,秦皇封之于管城,后累拜為中書令,與上親狎,上呼之為「中書君」。見唐。韓愈《毛穎傳》。后用來指毛筆。宋。蘇軾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埂队讓W(xué)瓊林。卷三。宮室類》:「管城子、中書君,悉為筆號(hào)?!?/div>
《國語辭典》:中書令(中書令)  拼音:zhōng shū lìng
職官名。中書省的長官,掌傳宣詔命。簡稱為「中書」。漢武帝時(shí)以宦官任之,后則多任以當(dāng)時(shí)有文學(xué)名望之士。元代權(quán)位極重,或以皇太子兼任。明初廢。也稱為「大令」。
《國語辭典》:口敕  拼音:kǒu chì
天子口授詔令?!赌淆R書。卷二五。垣崇祖?zhèn)鳌罚骸干蠌?fù)遣荀伯玉口敕,以邊事受旨夜發(fā),不得辭東宮。」唐。白居易新樂府??澗c〉:「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樣人間織?!?/div>
《漢語大詞典》:送宣
傳送帝王宣詔的文書。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第二折:“誰想這送宣的再也不辨?zhèn)€根苗。他道是蓋世豪,我道是兒女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