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6詞典 3分類詞匯 83
《漢語大詞典》:奉宣
宣布帝王的命令。漢書·循吏傳·黃霸:“時上垂意於治,數(shù)下恩澤詔書,吏不奉宣。” 唐 杜甫 《奉謝口勅三司推問狀》:“今日巳時,中書侍郎平章事 張鎬 ,奉宣口勅,宜放推問?!?/div>
《國語辭典》:問罪(問罪)  拼音:wèn zuì
1.指出對方的罪狀而加以責(zé)備或討伐。如:「興師問罪」。《隋書。卷四。煬帝紀(jì)下》:「況乎甘野誓師,夏開承大禹之業(yè),商郊問罪,周發(fā)成文王之志?!?br />2.審問罪犯以定罪。《三國演義》第一回:「遣中郎將董卓來代將我兵,取我回京問罪?!?/div>
《國語辭典》:罪狀(罪狀)  拼音:zuì zhuàng
犯罪的事實。《晉書。卷六七。溫嶠傳》:「嶠于是列上尚書,陳峻罪狀?!埂洞笏涡瓦z事。利集》:「與汝罪狀一同,在此公事未了。」
《漢語大詞典》:誕布(誕布)
廣泛宣布。說郛卷八五引 宋 張商英 護法論:“誕布詔令?!?宋 晁補之 《河中府謝歷日表》:“初郊上帝,肇改新元。謹 堯 歷以迎推,因 夏 時而誕布。”《元典章·詔令·大德改元詔》:“誕布更新之政。”
分類:廣泛宣布
《漢語大詞典》:兩司(兩司)
明 清 兩代對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合稱。兩司是一省的最高官署,布政使司管民政,按察使司管刑名。兩司最高長官是布政使和按察使。二刻拍案驚奇卷四:“時值萬壽圣節(jié)將近,兩司里頭例該一人賫表進京朝賀?!?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吏治上》:“天下者,州、縣之所積也,內(nèi)而六部,外而兩司、道、府諸官,皆考察此州、縣者耳。”
《國語辭典》:木鐸(木鐸)  拼音:mù duó
1.金口木舌的銅鈴,古代施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招眾注意。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原道》:「木鐸起而千里應(yīng),席珍流而萬世響?!姑?。朱權(quán)《卓文君》第一折:「常言道時來木鐸也叮當(dāng)響,時不至呵蘭麝也不生香?!?br />2.指宣揚教化的人?!墩撜Z。八佾》:「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國語辭典》:嘉獎(嘉獎)  拼音:jiā jiǎng
1.贊許獎勵?!端问贰>砣鹞?。薛映傳》:「以映有治狀,賜御書嘉獎。」宋。曾鞏應(yīng)舉啟〉:「嘉獎士倫,助成世教?!?br />2.一種獎勵的等級。如:「對于他拾金不昧的行為,學(xué)校特地記他一個嘉獎。」
《國語辭典》:外史  拼音:wài shǐ
1.非正史,大抵為瑣記及小說之類。如《儒林外史》。
2.文人常以此作為雅號。《明史。卷二八五。文苑傳一。趙塤傳》:「入見,賜之宴,賦詩稱旨,除廣信教授,自號榮陽外史。」
3.職官名。職掌記錄王者下達于京畿外的命令,并掌理四方邦國志書,三皇五帝的典籍。
《國語辭典》:振鐸(振鐸)  拼音:zhèn duó
1.搖鈴。古時宣布政令或教化時,用來警眾。《周禮。夏官。大司馬》:「司馬振鐸,群吏作旗。」《國語。吳語》:「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于,振鐸。」
2.從事教職。明。章懋〈與沈副使仲律書〉:「近見湖南錄,始知先生繼文定胡公之舊職,而振鐸于濂溪之鄉(xiāng)?!?/div>
《國語辭典》:口宣  拼音:kǒu xuān
古代天子臨時使近臣代己口傳意旨?!稌x書。卷四○。楊駿傳》:「便召中書監(jiān)華廙、令何劭,口宣帝旨使作遺詔?!?/div>
《漢語大詞典》:宣押
指宣布朝廷簽署的文告。凡公文需書押,因稱。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二:“宰相遇誕日,必差官具口宣押,賜禮物?!?宋 吳自牧 夢粱錄·士人赴殿試唱名:“前三日,宣押知制誥、詳定、考試等官,赴學(xué)士院鎖院,命御策題,然后宣押赴殿?!?span id="749vkcv" class="book">《宋史·楊存中傳》:“二年春,進神武中軍統(tǒng)制,宰相 呂頤浩 袖敕以授 存中 。 俊 奏留 存中 軍中…… 存中 亦固辭,且謂:‘神武諸帥如 韓世忠 、 張俊 ,皆貴擁旌鉞,名望至重,如臣么么,一旦位與之抗,實不自安?!辉S,遣中使宣押,乃視事?!?/div>
《國語辭典》:宣旨  拼音:xuān zhǐ
傳布皇帝的命令。《宋書。卷七七。柳元景傳》:「上遣丹陽尹顏竣宣旨慰勞?!埂度圃姟>砥呔虐?。花蕊夫人。宮詞》:「春早尋花入內(nèi)園,竟傳宣旨欲黃昏?!?/div>
《國語辭典》:宣傳(宣傳)  拼音:xuān chuán
1.宣布傳達。《北齊書。卷二四。孫搴傳》:「又能通鮮卑語,兼宣傳號令,當(dāng)煩劇之任,大見賞重?!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9677' target='_blank'>曹唐 升平詞五首之二:「宣傳無草動,拜舞有衣聲?!?br />2.講解說明,闡揚?!侗阕?。內(nèi)篇。勤求》:「徒以一經(jīng)之業(yè),宣傳章句,而見尊重?!?br />3.宣揚、廣告。如:「文宣宣傳」、「電視宣傳」。
《漢語大詞典》:宣制
宣布帝王的詔命。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一:“ 延和 之賜坐而茶湯者,遇拜相、正衙、會百官,宣制才罷,則其人親抱白麻見天子於 延和 ,告免禮畢?!?span id="4naqfbv" class="book">《金史·禮志十》:“皇太子已下應(yīng)在位官皆再拜,躬身,侍中宣制曰‘冊某王為皇太子’?!?span id="3lboid2" class="book">《明史·禮志八》:“承制官奏發(fā)皇后冊寶,承制訖,由中門出,降自中陛,至宣制位,曰:‘有制’。正副使跪,承制官宣制曰:‘冊妃某氏為皇后,命卿等持節(jié)展禮?!叄傻钗鏖T入?!?/div>
《國語辭典》:發(fā)出(發(fā)出)  拼音:fā chū
傳出、送出或表達出來。如:「發(fā)出聲音」、「發(fā)出函件」、「發(fā)出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