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二僧寶通。梵行精修長誦法華經(jīng)陀羅尼品。稍有靈異。時楊橋村有趙氏家妻為神所魅。請通持咒。通既至。神即現(xiàn)形。通告曰。神在村中合當興福。如何反魅于人。神曰。非弟子事。此乃下部小鬼耳。遂呼小鬼至前責罰。趙妻因此得差。續(xù)后趙妻之病仍發(fā)歌吟竟夕又告通。通又去見所責鬼在病床前。通曰。前已誡治那得再來。汝若不去吾當誦咒令汝頭作七分。如阿梨樹枝也。鬼叩頭求哀云。不煩咒也。從此病差。鬼不復至矣。
人物簡介
簡介高惠寶,名寶,字惠寶,以字行,勃海郡蓨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人,追尊齊文穆帝高樹生之子,高琛同母弟。
人物簡介
維基魏文帝元寶炬(507年—551年3月28日),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孝文帝元宏之孫,京兆王元愉第三子,母楊奧妃,南北朝時代西魏建立者。政權(quán)被宇文泰父子控制。大統(tǒng)十七年三月庚戌(551年3月28日),元寶炬去世,虛歲四十五,四月庚辰(551年4月27日)葬于永陵,上謚曰文皇帝,史稱西魏文帝。嫡長子皇太子元欽嗣位。
全后魏文·卷十三帝諱寶炬。孝文帝之孫,京兆王愉之子。歷安南將軍、大鴻臚卿。永安末封南陽王,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太昌初進太尉,永熙中進太宰。以三年閏十二月即位,是為西魏,改元大統(tǒng)。在位十七年,謚曰文皇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10—568
【介紹】:
北周沛國沛人,字寶義。少好讀書,兼善文筆,為梁上黃侯蕭曄所器重。仕梁,元帝時宜豐侯蕭循為雍州刺史,璠為循平北府司馬。旋在南鄭降宇文泰,以為中外府記室,遷黃門侍郎。明帝時官內(nèi)史中大夫,掌制誥,在職不合于時,左遷同和郡守,善撫羌民。有《梁典》。
全后周文·卷十九璠字寶義,沛國沛人,徙居廣陵,仕梁為王國常侍,出為蕭循北徐州主簿兼記室參軍,領刑獄。循為梁州,復為參軍,領南鄭令,補華陽太守。元帝承制,授樹功將軍、鎮(zhèn)西府咨議,仍為循平北府司馬。武陵王紀稱制,召為中書侍郎,又以為黃門侍郎,復以為循隨郡王府長史,加蜀郡太守。尋降于魏,為文帝中外府記室,遷黃門侍郎、儀同三司,明帝初授內(nèi)史中大夫,封平陽縣子,左遷同和郡守,后為陳公純隴右總管府司錄,天和三年卒,有《梁典》三十卷,《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安漢趙氏。徙居綿州隆昌之蘇溪。始周歲。父母以諸物羅置其前。觀其所取。以見其宿習。彖悉撥棄。而獨取書疏。眾共嘆異。七歲至巴西。太守楊眺問曰。或謂兒頗讀書。且道老子何以得名。答曰。以其生則頭白耳。年十六為道士童子。事梁平西王。使知營功德事。偶見佛經(jīng)。讀而喜之。由是每求訪奧旨。以袪昏蔽。年二十有四。乃獲出家。受具戒。先究律藏。后研成實。樂于傳授。有欲得其私記者。即以付之。無所靳惜。未幾。又聽韶法師講。武陵王門師。大集摩訶堂。命講請觀音經(jīng)。此經(jīng)素無文疏。而創(chuàng)茲開演。標敘委悉。詞義允暢。四席歡慶。因輯其言。為文疏行世。復還涪川。化度道俗。內(nèi)外墳典相續(xù)訓釋。拔邪歸正。十室而九。且鈔寫醫(yī)方以療疾苦?;驁笠越鸩?。無所受。因之以投誠舍俗者甚眾。不然猶持八戒。以致其虔恪云。嘗著大集經(jīng)疏。至虛空藏品。義未通徹。方閉目長想。不覺身在空中。去所坐床三四尺許?;砣淮笪?。疏成。益州武擔寺僧寶請講。屬僧崖菩薩為造經(jīng)本。遂流通至今。又著涅槃法華等疏。每言吾命不久。忽染風疾不能出聲。臨終遽誨戒弟子。分付衣物。既而如故。侍者以漿飲進。閉口拒之。兀然終日略無顧恤。惟稱佛名。輒合掌加額。竟卒于潼州光興寺。即今之綿州大振響寺也。當保定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壽五十。先是寺山無故崩裂。山北人見寺像乘空北逝。幡華列前。僧眾擁后。彖時方講?;蛞云渌姲字?。彖曰凡為我也。已而卒。
續(xù)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篇四釋寶彖。姓趙氏。本安漢人。后居綿州昌隆之蘇溪焉。天性仁讓慧心俊朗。嬰孩有異。二親欲試其度。以諸?帛花果弓矢書疏。羅置其前。彖便撥除餅果。止取書疏。眾共嘆異。咸知必有成濟也。及年七歲。有緣至巴西郡。太守楊眺問云。承兒大讀書。因何名為老子。彖曰。始生頭白故也。眺密異之。十六事梁平西王。初為道士童子。未學佛法。平西識其機鑒。使知營功德事。因見佛經(jīng)欣其文名重其義旨。就檢讀誦迷悟轉(zhuǎn)分。恒求佛法用祛昏漠。年二十有四。方得出家。即受具戒。先聽律典。首尾數(shù)年略通持犯?;芈牫蓪崅魇谕搿2涣咚接涰毐爿m給。研心所指科科別致。末又聽韶法師講偏窮旨趣。武陵王問師大集摩訶堂。令講請觀音。初未綴心本無文疏。始役情慧抽帖句理。詞義洞合聽者盈席。私記其言因成疏本。廣行于世。后還涪川開化道俗。外典佛經(jīng)相續(xù)訓導。引邪歸正十室而九又鈔集醫(yī)方療諸疾苦?;驁笠越鸩咭粺o所受。便有銜義懷德者舍俗出家。或緣障未諧者盡形八戒。彖雖道張井絡風播岷峨。而志意頹然唯在通于正法。誠心標樹不競?cè)宋?。見大集一?jīng)未弘蜀境。欲為之疏記使后學有歸。乃付著經(jīng)律。就山修纘。而眾復尋之致有煩擾。再稔方就一無留難。初至虛空藏品。于義不達。閉目思之。不覺身上空中離床三四尺許。欻然大悟。竟文慧發(fā)。寫不供宣。據(jù)此為言。志力難擬矣。時益州武誓寺僧寶愿。最初請講。大眾云集聞所未聞。莫不嘆悅。又屬僧崖菩薩出世為造經(jīng)本。因爾傳持至今不絕。故寶坊一學曲被劍南。后制涅槃法花等疏。皆省繁易解聽無遺閟州境皂素生難遭想。每言。吾命不長。唯當自勵身心節(jié)約衣食望引殘運耳。故粗弊接報弘誘為心護生安眾以為恒務。忽感風疾不言久之。命將欲絕。私心發(fā)誓愿。諸佛護念得分付諸物。作是念已欻然能語。顧命子弟誨示禍福。吾即當去。催作遺疏分處衣資倍奉三寶。下筆署訖。還不能言。侍人逼以漿飲。閉口拒之。疾甚為喚佛名。便合掌在額。奄然而卒于潼州光興寺。今所謂綿州大振向寺也。春秋五十。即周之保定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矣。初未終之前。本所住山于五月內(nèi)無故自崩塵霧闇天。舉眾驚駭莫測其怪。至于八月中。山北村人并見尊像從山寺來乘空北逝。幡花列前僧眾從后。往問寺中都無知者。當爾之時彖赴光興寺講。因以白之。彖曰。此我之徵相。不豫他也。及終于此寺。果如所圖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西魏京槃人,字神寶。孝武帝居藩邸,琰以通俠被知。及即位,封新豐縣公,除洛州刺史。孝武帝入關,以琰為行臺尚書、潼關大都督。西魏文帝大統(tǒng)中,東魏高歡遣竇泰襲恒農(nóng),琰戰(zhàn)敗,奔洛州,城破被擒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514—約536
【介紹】:
東魏渤海蓨人,字永寶。高歡弟。從高歡起兵,頗受重用。北魏末,累官至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封南趙郡公。魏孝武帝與侍中斛斯椿等共謀除高歡,歡謀內(nèi)討,以晉陽為根本,留琛掌后事。以為并、肆、汾大行臺仆射,領六州九酋長大都督,相府政事,悉由琛決。東魏孝靜帝天平中,除御史中尉,糾彈無所回避,遠近肅然。尋亂高歡后庭,被杖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56
【介紹】:
北齊太原人。王則弟。位東廣州刺史。文宣帝天寶七年與蕭軌等攻建業(yè),不克而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559
【介紹】:
或作是寶。北周人。初為東魏將。梁將湛僧珍陷東豫州,州民反于州界,為之內(nèi)應。云寶以統(tǒng)軍隨曹世表討平之,湛僧珍退走。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攻潁川,為西魏軍所敗,云寶殺東揚州刺史降西魏。西魏以為揚州刺史,據(jù)項城。累官涼州刺史,賜爵洞城郡公。西魏亡,入北周。北周明帝武成初,吐谷渾侵涼州,云寶歿于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北齊渤海南皮人,字寶鼎。家貧,春夏務農(nóng),秋冬入學。從師學《詩》、《書》、《三禮》及《左氏春秋》,又從大儒徐遵明受業(yè)五年,稱高第。撰定《孝經(jīng)》、《論語》、《毛詩》、《三禮》義疏及三傳異同等合三十余卷。舉秀才,除太學博士。高歡令高澄選飽學之士教諸子,澄薦鉉,征詣晉陽。于講授之暇刪正六藝經(jīng)注中謬字,名曰《字辨》。齊文宣帝時,累遷至國子博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北齊代人,字懷寶。從高歡起兵,文宣帝天保中為兗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564
【介紹】:
南北朝時后梁濟陽考城人,字敬位。少孤而篤學,善屬文,有智謀。解褐梁武陵王國左常侍。蕭察出鎮(zhèn)會稽,為記室。蒞襄陽,遷咨議參軍。及咨稱帝,為侍中、尚書令,進位柱國,軍師將軍。專掌察之章表、書記、教令、詔冊,實為謀主,時人比之諸葛亮之于劉備。蕭巋嗣位,授中書監(jiān)、中權(quán)大將軍領吏部尚書,加特進。卒謚文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南朝梁沛郡相人,字仲寶。善文辭。自國子禮生射策高第,為寧海令,遷湘東王記室參軍。隨湘東王在藩十余年。侯景亂中,元帝承制,上流書檄多委托瑴,帝甚賞遇之。位終吏部尚書、國子祭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南朝梁人。工畫,無師范而筆意率真,敷彩鮮麗,觀之亦悅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南朝梁人。善畫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