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世數(世數)
(1).世系的輩數。左傳·昭公八年:“ 虞 之世數未也,繼守將在 齊 ,其兆既存矣?!?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凡宗親世數,有從父,有從祖,有族祖?!?宋 張載 《正蒙·王禘》:“蓋以殤未足語世數,特以己不祭禰,故不祭之?!?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昭王南征:“言 鄭武公 與王溺水,于是世數既懸,為不近情矣?!?br />(2).壽數;定數。 唐 裴铏 《傳奇·文簫》:“姝因題筆作詩曰:‘一斑與兩斑,引入 越王山 。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span id="a9kdvtn"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我命未該死,陰間不肯收留。還有世數未盡,又去脫胎做人不得。隨你追薦陰功,也無用處。直等我世數盡了,才得托生?!?/div>
《漢語大詞典》:定端
(1).一定的頭緒。 宋 劉敞 《獨行》詩:“野興宜獨往,春愁無定端?!?br />(2).猶定數。 唐 李白 《空城雀》詩:“天命有定端,守分絶所欲?!?br />(3).固定的地方。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九:“白日掩徂暉,浮云無定端。” 明 高啟 《送賈鳳進士》詩:“人生如蓬萍,飄流無定端?!?/div>
《漢語大詞典》:恒數(恆數)
(1).定數。 南朝 梁武帝 《贈蔡道慕詔》:“言念傷悼,特兼常懷;追榮加等,抑有恆數?!?唐 杜甫 《宿花石戍》詩:“茫茫天地間,理亂豈恆數?!?br />(2).常規(gu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夫才量學文,宜正體製……然后品藻玄黃,摛振金玉,獻可替否,以裁厥中。斯綴思之恆數也?!?br />(3).方言。橫豎,反正。《金瓶梅詞話》第二四回:“你恆數不是爹的小老婆就罷了,是爹的小老婆,我也不怕你?!?/div>
《漢語大詞典》:二三
(1).謂不專一;反復無定。書·咸有一德:“德唯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兇?!?孔 傳:“二三,言不一?!?span id="9keyvpi" class="book">《晉書·慕容垂載記》:“雖曰君臣,義深父子,豈可因其小隙,便懷二三?!?宋 文天祥 《羅融齋墓志銘》:“不以利害為二三。其忠信如此?!?span id="dvlc4td" class="book">《醉醒石》第四回:“這事斷要死爭,二三不得的?!?br />(2).約數,不定數。表示較少的數目,猶言幾。國語·吳語:“﹝ 越王 ﹞曰:‘ 勾踐 用帥二三之老,親委重罪,頓顙於邊?!?漢 王褒 《僮約》:“日暮以歸,當送乾薪二三束?!?唐 皎然 《詠小瀑布》:“瀑布小更奇,潺湲二三尺?!?span id="ez7dvsm" class="book">《水滸傳》第五七回:“ 呼延灼 吃了一驚,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趕了二三里?!?石楠 《張玉良傳》:“她一定會興奮得兩頰泛上荷紅,上面滴灑著二三點露珠?!?br />(3).約數,不定數。謂二成或三成。 漢 班固 《西都賦》:“草木涂地,山淵反覆,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清 李漁 《奈何天·逃禪》:“正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br />(4).約數,不定數。謂第二或第三。 宋 陳亮 《謝張侍御啟》:“第其度程,亦在二三之數。”
(5).約數,不定數。猶言再三,多次。百喻經·婦詐稱死喻:“婦於后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虼鹬裕骸覌D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br />(6).即六。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故載祀二三,而國富刑清?!?張銑 注:“二三,謂 明帝 六年也?!?/div>
《漢語大詞典》:無算(無算)
亦作“ 無筭 ”。
(1).不計其數。極言其多。周禮·春官·男巫:“冬堂贈無方無筭?!?鄭玄 注:“無筭,道里無數,遠益善也?!?span id="j6rofb8" class="book">《南史·齊竟陵王子良傳》:“﹝ 子良 ﹞遣人視 淮 中魚無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門?!?span id="ccuqlh8" class="book">《舊五代史·唐書·朱友謙傳》:“ 友謙 覲於 洛陽 , 莊宗 置宴饗勞寵錫無算?!敝袊焚Y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漢戰(zhàn)紀》:“是役也……獲山砲三十六尊,槍械子彈無算。” 李大釗 《聯(lián)治主義與世界組織》:“國與國……你爭我戰(zhàn),常常釀成大戰(zhàn),殺人無算,耗財無算?!?br />(2).沒有一定數量。《孔子家語·觀鄉(xiāng)射》:“降,脫屨升座,修爵無算。飲酒之節(jié),旰不廢朝,暮不廢夕?!眳⒁姟?無算爵 ”、“ 無算樂 ”。
(3).不成數目。表示甚少。《淮南子·泰族訓》:“遠之則邇,延之則疏,稽之不得,察之則虛,日計無算,歲計有餘?!?br />(4).引申指不足比量,謂無足與別人相比。 南朝 齊 謝朓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 朓 實庸流,行能無算?!?/div>
《國語辭典》:定數(定數)  拼音:dìng shù
1.運命為天所定,不能改易?!段倪x。劉孝標。辯命論》:「將榮悴有定數,天命有至極?!埂度龂萘x》第一○四回:「伏聞生死有常,難逃定數?!?br />2.制定一遵循標準?!独m(xù)漢書志。第一。律歷志上》:「竹聲不可以度調,故作準以定數?!?br />3.一定的數目。如:「在軍隊中,行伍有一定數,不可太多太少,才符合標準編制。」
《漢語大詞典》:有當(有當)
猶言有定數。《楚辭·九歌·大司命》:“固人命兮有當,孰離合兮可為!”
適合;合宜。 魯迅 《致國務院國徽擬圖說明書》:“惟歷史殊特,異乎 歐 西,彼所尚者,此不能用,自應遠據前史,更立新圖,確有本抵,庶幾有當?!?/div>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舊時國家規(guī)定男子有服勞役的義務,包括修筑城池、造橋鋪路、防衛(wèi)鄉(xiāng)里、戍守邊疆等?!赌鲜贰>砥摺?。循吏傳。序》:「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云起,徭役無度。」《資治通鑒。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挂沧鳌羔嬉邸?。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wèi)鄉(xiāng)里、戍守邊疆等工作。漢。晁錯論貴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埂逗鬂h書。卷四九。王符傳》:「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省徭役,使之愛日?!挂沧鳌羔嬉邸?。
《國語辭典》:定額(定額)  拼音:dìng é
規(guī)定、固定的數額。如:「社會新鮮人要養(yǎng)成每月定額儲蓄的好習慣,以備不時之需?!埂缎挛宕贰>硭陌?。雜傳。劉審交》:「租有定額,而天下比年無閑田,民之苦樂,不可等也?!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五回:「每年定額是七十萬,近來加了差不多一倍。其實運腳所用,不及四分之一。漢口的岸費,每引又要派到一兩多,如何不發(fā)財?」
《國語辭典》:課程(課程)  拼音:kè chéng
1.為達教育目標所規(guī)畫與實施的一切教學科目或活動。
2.古代依物價高低而訂定的稅額?!对?。卷七。世祖本紀四》:「諸路課程,歲銀五萬錠,恐疲民力,宜減十分之一。」
《漢語大詞典》:入粟
(1).謂納粟于官府,用以買官或贖罪。史記·平準書:“ 弘羊 又請令吏得入粟補官及罪人贖罪?!?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萬石君傳》:“今君上書言倉庫城郭不充實,民多貧,盜賊眾,請入粟為庶人。”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慶 自以為居相位不能理,請入粟贖己罪,退為庶人?!?span id="r3lfbzr" class="book">《元史·選舉志二》:“凡先嘗入粟遙授虛名者,今再入粟,則依驗糧數,照依資品,今實授茶鹽流官?!?br />(2).指交納一定數額的金錢捐取功名。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王安 道:‘小姐守志至今,誓不改適。因家相公近故,小姐親到京中來訪相公,要與相公入粟北雍,請相公早辦行期?!?清 戴名世 《汪河發(fā)墓志銘》:“ 粵 東人 姚子莊 為 石埭 縣令,聞 河發(fā) 名,召至署中,欲為 河發(fā) 入粟為太學生?!?/div>
《漢語大詞典》:如干
若干。表示不定數。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是用綴緝遺文,永貽世范,為如干秩,如干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元年》:“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如干蠲免,某月須如干救助。” 胡三省 注:“如干,猶言若干也。 程大昌 曰:若干者,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若箇,猶言幾何枚也。又説:干者,十干,自甲至癸也,亦以數言也?!?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張 母大喜,多方乞貸,共得如干數?!?/div>
《漢語大詞典》:出剩(出賸)
亦作“ 出賸 ”。 舊時百姓向官府納糧,超出規(guī)定多交一定數量,稱為出剩。名為防備損耗,實是加重剝削。《宣和遺事》后集:“比來州縣受納租稅,務加概量,以規(guī)出剩,可令禁止?!?span id="7wnicyl"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歷七年》:“ 江西 諸路州軍體例,百姓納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歛之臣,加耗之外,更要一斗?!?清 姚瑩 《寸陰叢錄·賦稅加耗》:“國家錢糧加耗,其來已久,往時謂之出賸,猶今關榷之稱盈餘也?!?/div>
《漢語大詞典》:繇役
徭役。古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強制農民承擔的一定數量的無償勞動。繇,通“ 徭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薄賦歛,省繇役,貴仁義,賤權利。”漢書·霍去病傳:“減 隴西 、 北地 、 上郡 戍卒之半,以寬天下繇役。”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農民壞於繇役,而未嘗特見救恤?!眳⒁姟?徭役 ”。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舊時國家規(guī)定男子有服勞役的義務,包括修筑城池、造橋鋪路、防衛(wèi)鄉(xiāng)里、戍守邊疆等。《南史。卷七○。循吏傳。序》:「繼以昏亂,政由群孽,賦調云起,徭役無度?!埂顿Y治通鑒。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時,天下安平,人無徭役,歲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挂沧鳌羔嬉邸?。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舊時官府指派成年男子義務性的勞役,包括修城、鋪路、防衛(wèi)鄉(xiāng)里、戍守邊疆等工作。漢。晁錯論貴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四時之間,無日休息?!埂逗鬂h書。卷四九。王符傳》:「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國之基也。故務省徭役,使之愛日?!挂沧鳌羔嬉邸?。
《漢語大詞典》:本數(本數)
(1).根本之道。莊子·天下:“明於本數,係於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成玄英 疏:“本數,仁義也;末度,名法也?!?清 姚鼐 《〈莊子章義〉序》:“ 莊子 之書,言明於本數?!?br />(2).原定數目。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條制》:“民納租稅數至或倍其本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