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卓孝復(fù)(1855年—1930年),原名凌云,字芝南,號毅齋,晚號巴園老人,福建閩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登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官刑部主事,升任杭州府知府,兼浙江省發(fā)審局總辦,又任浙江省巡警局總辦、岳常豐道。子卓宣謀,媳聶其純,親家聶緝規(gu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56—1875
【介紹】:
即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皇帝。文宗子,那拉氏出。咸豐十一年七月于熱河嗣位,由肅順、載垣、端華等八人輔政,宣布明年改元祺祥。九月,上嫡母、生母兩太后徽號為慈安、慈禧。同月,還京師。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訴發(fā)動政變,殺肅順,賜載垣、端華自盡,改年號為同治,兩太后垂簾聽政。慈禧太后專政時期自此開始。在位時,湘、淮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捻軍、回民、苗民起事,號為“中興”。奕訴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推行“洋務(wù)”。于十二年正月親政,十二月病卒。謚毅皇帝。
晚晴簃詩匯·卷三穆宗毅皇帝,文宗顯皇帝子。建元同治,在位十三年。葬惠陵。
人物簡介
維基陳孝恪,山東省兗州府滋陽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二年(1886年),參加光緒丙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06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朱孝臧(1857-1931) 一名祖謀,字古微,號漚尹,又號彊村。浙江歸安(今湖州)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授編修。充國史館協(xié)修、會典館總纂總校。歷官侍講、侍講學士、少詹事、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廣東學政。稱病辭歸。入民國,在滬為寓公。早年工詩,及交王鵬運,始專于詞。為"清季四家"之一,論者以為堪稱詞學一大結(jié)穴。以王沂孫為骨,以吳文英為神,以蘇軾為姿態(tài)。輯刊《彊村叢書》,收唐至元一百六十余家。編有《湖州詞徵》、《國朝湖州詞徵》、《滄海遺音集》、《宋詞三百首》。晚歲刪定詞集為《彊村語業(yè)》。
彊村語業(yè)1857.7.21-1931.11.22,原名朱孝臧,字藿生,一字古微,一作古薇,號漚尹,又號彊村,浙江吳興人。光緒九年(1883)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因病假歸作上海寓公。工倚聲,為晚清四大詞家之一,著作豐富。書法合顏、柳于一爐;寫人物、梅花多饒逸趣。卒年七十五。著有《彊村詞》。
彊村語業(yè)·序語業(yè)二卷,彊村先生晚年所定也。曩者半塘翁固嘗目先生詞似夢窗。夫詞家之有夢窗,亦猶詩家之有玉溪。玉溪以瑰邁高材,崎嶇于鉤黨門戶,所謂篇什,幽憶怨斷,世或小之為閨襜之言,顧其他詩,如何匡國分,不與素心期。又曰,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豈與夫豐艷曼睩競麗者。竊以為感物之情,古今不易,第讀之者弗之知爾。先生早侍承明,壯躋懋列,庚子先撥之始,折檻一疏,直聲震天下,既不得當,一抒之于詞。解佩纕以結(jié)言,欲自適而不可。靈均懷服之思,昊天不平,我王不寧,嘉父究讻之愾,其哀感頑艷,子夜吳趨,其芬芳悱惻,哀蟬落葉。玉溪官不掛朝籍,先生顯矣。觸緒造端,湛冥過之。信乎所憂者廣,發(fā)乎一人之本身,抑聲之所被者有藉之者耶。復(fù)堂老人評水云詞曰,咸同兵事,天挺此才,為聲家老杜。余亦謂當崇陵末葉,廟堂厝薪,玄黃水火,天生先生,將使之為曲中玉溪耶。迨至王風委草,小雅寢聲,江濆飛遁,臥龍無首,長圖大念,隱心已矣。慬留此未斷樵風,與神皋寒吹,響答終古,向之瘏口嘵音,沈泣飲章,腐心白馬者,且隨艱難天步以俱去。玉溪未遭之境,先生親遘之矣。我樂也,其無知乎,我寐也,其無吪乎。是又諷先生詞者,微吟焉,低徊獨抱焉,而不能自已也。甲子嘉平月,遁堪居士張爾田引。
彊村語業(yè)·跋右彊村語業(yè)三卷,前二卷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則先生卒后據(jù)手稿寫定補刊者也。先生始以光緒乙巳,從半塘翁旨,刪存所自為詞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為前集,曾見庚子秋詞、春蟄吟者為別集附焉。后又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別集,即世傳彊村詞四卷本是也。晚年復(fù)并各集,釐訂為語業(yè)二卷,嗣是不復(fù)多作,嘗戲語沐勛,身丁末季,理屈詞窮,使天假之年,庶幾足成一卷。而竟不及待矣。傷哉。先生臨卒之前二日,呼沐勛至榻前,執(zhí)手嗚咽,以遺稿見授曰,使吾疾有閒,猶思細定。其矜慎不茍如此。茲所編次,一以定稿為準,其散見別本,或出傳鈔者,不敢妄有增益,慮乖遺志也。壬申初夏,龍沐勛謹跋。
彊村詞剩稿·彊村詞原序漚尹大兄閣下,前上書之次日,郵局即將東塾讀書記、無邪堂答問各書交來。大集琳瑯,讀之尤歆快無量,日來料量課事訖,即焚香展卷,細意披吟,宛與故人酬對。昨況夔笙渡江見訪,出大集共讀之。以目空一世之況舍人,讀至梅州送春、人境廬話舊諸作,亦復(fù)降心低首曰,吾不能不畏之矣。夔笙素不滿某某嘗與吾兩人易趣,至公作則直以獨步江東相推,非過譽也。若編集之例,則弟日來一再推求,有與公意見不同之處,請一陳之。公詞庚辛之際是一大界限,自辛丑夏與公別后,詞境日趨于渾,氣息亦益靜。而格調(diào)之高簡,風度之矜莊,不惟他人不能及,即視彊村己亥以前詞亦頗有天機人事之別。鄙意欲以己見庚子秋詞、春蟄吟者編為別集,己亥以前詞為前集,而以庚子三姝媚以次以汔來者為正集,各制嘉名,各不相雜。則后之讀者亦易分別。叔問詞刻集勝一集,亦此意也。至于去取則公自為沙汰之嚴,已毫無塵雜,俟放暑假后再為吹求,續(xù)行奉告。自世之人知學夢窗,知尊夢窗,皆所謂但學蘭亭面者,六百年來真得髓者非公更有誰耶。夔笙喜自咤,讀大集竟,浩然曰,此道作者固難,知之者并世能有幾人??上胍娖鋬A倒矣。拙集既用味梨體例,則春明花事諸詞,其題目儗金明池下書扇子湖荷花,題序則另行低一格,而去其弟一弟二等字,似較大方。公集去之良是,體例決請如此改繕。暑假不遠,儗之若耶上冢,便游西湖,江干暑濕,不可久留,南方名勝當亟游,以便北首。此頌起居,弟王鵬運再拜上言,五月廿六日。
予素不解倚聲,歲丙申重至京師,半塘翁時舉詞社,強邀同作,翁喜獎借后進,于予則繩檢不少貸,微叩之,則曰,君于兩宋涂徑固未深涉,亦幸不睹明以后詞耳,貽予四印齋所刻詞十許家,復(fù)約校夢窗四稿,時時語以源流正變之故,旁皇求索,為之且三寒暑。則又曰,可以視今人詞矣。示以梁汾、珂雪、樊榭、稚圭、憶云、鹿潭諸作。會庚子之變,依翁以居者彌歲,相對咄咄,倚茲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領(lǐng)受,而翁則翩然投劾去,明年秋遇翁于滬上,出示所為詞九集,將都為半塘定稿。且堅以互相訂正為約,予強作解事,于翁之閎指高韻,無能舉似萬一,翁則敦促錄副去,許任刪削,復(fù)書至未浹月,而翁已歸道山矣。自維劣下,靡索成就,即此趑趄小言,度不能復(fù)有進益,而人琴俱逝,賞音闃然,感嘆疇昔,惟有腹痛。既刊翁半塘定稿,復(fù)用翁旨,薙存拙詞若干首,姑付剞氏,即以翁書弁之首,以永予哀云。乙巳夏五月,上彊村人記。
彊村詞剩稿·跋尾彊村詞剩二卷,歸安朱先生語業(yè)刪馀稿也。先生既于光緒乙巳薙存丁酉以來所為詞,刻彊村詞三卷,前集別集各一卷,而三卷末有丁未年作。是此集雖開雕于乙巳,亦續(xù)有增益,以汔于宣統(tǒng)辛亥,足成四卷,而汰其前集別集不復(fù)附印,世幾不獲見先生詞集之全矣。戊午歲先生復(fù)取舊刊各集,益以辛亥后作,刪存一百一闋,為彊村樂府,與臨桂況氏蕙風琴趣以活字版合印為鶩音集。后五年癸亥續(xù)加訂補,刻語業(yè)二卷,先生詞蓋以是為定本焉。其癸亥以后有手稿題語業(yè)卷三者,已為寫定續(xù)刊矣。先生臨卒之前數(shù)月,曾舉手圈彊村詞四卷本及前集別集見付。其詞為定本所刪者過半,在先生固不欲其流傳,然先生所不自喜者,往往為世人所樂道,且于當時朝政以及變亂衰亡之由,可資考鏡者甚多。烏可任其散佚,爰商之夏閏枝、張孟劬兩丈,仿先生刻半塘翁詞例,取諸集中詞為語業(yè)所未收者次為剩稿二卷,而以辛亥后存有手稿不入語業(yè)卷三者別為集外詞,以附遺書之末,俾世之愛誦先生詞者不復(fù)以缺失為憾云。壬申冬十二月,龍沐勛謹跋于真如寓居。
彊村集外詞·跋彊村集外詞一卷,據(jù)先生手稿寫定。稿原二冊,于先生遺篋中檢得之。大抵皆二十年來往還吳門滬瀆閒所作,亦有成于國變前者。料其初當為零縑斷楮,掇拾匯存,故不盡依歲月編次。各詞每自加標識,隱寓去取之意,今悉仍之。其卷首買陂塘一闋,則江陰夏閏枝丈自舊京錄示者也。先生晚歲酬應(yīng)題詠之筆,閒或假手他人,即此冊中亦復(fù)時有代做作。先生往矣,輒本過而存之之意,并付手民。學者分別觀之可也。校錄既竟,附識數(shù)語于此。壬申重九,龍沐勛謹跋于真茹寓居之受硯廬。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沈宗畸(1857-1926) 字孝耕,號太侔、南雅。番禺人。光緒十五年舉人。南社社員。有《繁霜詞》。
人物簡介
維基江逢辰(1859年—1900年),字雨人,又字孝通,號密庵,廣東省惠州府歸善縣人,晚清官員、書畫家。光緒進士,官至戶部主事。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二甲進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授戶部主事。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北京震動,官員出走避禍者甚多。江逢辰“獨居職,終日憂憤,咯血盈斗”。最終乞假歸鄉(xiāng)。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母喪哀毀卒,年41歲,葬于鱷湖旁紫薇山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899
【介紹】:
清安徽合肥人,本名得勝。初入淮軍,以敢戰(zhàn)名。參與鎮(zhèn)壓太平軍、捻軍,積勛至總兵。光緒間,與法軍戰(zhàn)于中越邊境,屢有功,授北海鎮(zhèn)總兵,旋任廣東水師提督。
人物簡介
維基高永孝,安徽省六安直隸州人,同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三甲59名。同年五月,著主事,分部學習。
人物簡介
詞學圖錄鄭孝胥(1860-1938) 字蘇龕(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嘗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意,顏所居曰'海藏樓',世稱'鄭海藏'。 福建省閩侯縣人。清末官僚,偽滿洲國總理。改革派政治家,亦偽滿洲國建國參與者。工詩,擅書法,為詩壇"同光體"倡導(dǎo)者之一。編有《孔教新編》。有《海藏樓詩》八卷、《驂乘日記》二卷。
人物簡介鄭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蘇龕(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嘗取東坡‘萬人如海一身藏’詩意,顏所居曰‘海藏樓’,世稱‘鄭海藏’。中國福建省閩侯縣人。工詩,擅書法,為詩壇“同光體”宣導(dǎo)者之一。著有《海藏樓詩集》(電子版錄入:顧青翎)。
人物簡介
維基李孝先,廣西省平樂府賀縣人,進士出身。光緒十六年(1890年),參加光緒庚寅科殿試,登進士二甲82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著以部屬用。
人物簡介
維基張孝謙,河南省光州直隸州商城縣人,進士出身。光緒十五年(1889年),參加光緒己丑科殿試,登進士二甲23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六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九年,登癸卯經(jīng)濟特科進士。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八二王孝稱,字芍莊,會稽人。光緒甲午舉人,官莊河同知。
人物簡介
維基徐孝豐,湖北省漢陽府黃陂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參加光緒乙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53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學習。
人物簡介
維基吳孝愷,福建省福州府閩縣人,同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參加光緒戊戌科殿試,登進士三甲120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簽分發(fā)各省,以知縣即用。
人物簡介
維基鄧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號孝先,晚號群碧翁,又號漚夢老人。江蘇江寧(今南京)人,祖籍蘇州洞庭西山明月灣。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書家。鄧邦述是兩廣總督鄧廷楨的孫子。鄧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歷代居于江寧萬竹園,藏書的地方叫青黎閣。后來鄧家家道衰落,藏書四散不見。鄧邦述22歲時,和舅舅趙烈文之女結(jié)婚。趙家是藏書世家,藏書樓為天放樓,鄧邦述常到該樓看書。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鄧邦述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九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撫端方幕。光緒三十年(1904年),鄧邦述住在吳縣。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隨出使各國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國考察,次年四月歸國。此后,他住在北京,參與厘訂新官制。其間,他搜羅了大量善本。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設(shè)行省。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鄧邦述于該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宣統(tǒng)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鄧邦述轉(zhuǎn)任奉天交涉使,不久棄官回到北京。宣統(tǒng)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棄官回到北京。在吉林任職期間,他促成了吉林省圖書館的創(chuàng)立。吉林省過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書樓。嘉慶十四年(1809年),吉林將軍秀林在吉林文廟尊經(jīng)閣捐資修建了吉林省內(nèi)最早的官辦圖書館。后來,筆帖式國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書家。吉林省圖書館(今吉林市圖書館)于1909年建立,是中國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氐奖本┲螅嚢钍鍪状螌ψ约旱牟貢幠?,所著錄的圖書共2.5萬卷,后又續(xù)增1.3萬卷。因為其藏書樓內(nèi)藏有兩部珍稀的宋版書即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詩集》、唐朝李中撰《碧云集》,他遂命名其藏書樓為“群碧樓”。中華民國成立后,鄧邦述曾任東三省鹽運使,后來獲趙爾巽聘為清史館纂修,負責編撰《清史稿》的本紀、光宣列傳。1918年,他當選安福國會江蘇省參議員。晚年,他住在蘇州,一心著述。1927年,為償還巨額債務(wù),他將藏書售予中央研究院。1939年,鄧邦述逝世。他逝世之后,其家屬將其所存圖書售予北京景文閣、東來閣、文殿閣、蘇州集寶齋等四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