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68,分105頁顯示  上一頁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烈女不更二夫
烈女不嫁二夫
女人心海底針
女為悅己者容
女性第二性徵
女子參政主義
婦女解放運動
割拉老鼠嫁女兒
癡心女子負心漢
賣了兒子招女婿
基督教女青年會
維多利亞女王
《國語辭典》: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  拼音:hǎo nán bù chī fēn jiā fàn,hǎo nǚ bù chuān jià shí yī
(諺語)比喻人有志氣,不靠父母馀蔭度日?!?a target='_blank'>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小姐道:『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灰篮旱囊馑?,總是自掙的功名好,靠著祖父,只算做不成器!」也作「好男不吃婚時飯,女子不著嫁時衣」。
《國語辭典》: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拼音:jià chū qù de nǚ ér,pō chū qù de shuǐ
舊時比喻女子出嫁后,不再與娘家有任何關系,一切好壞都歸屬于夫家。如:「現代女性多不被傳統(tǒng)觀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凰`,與娘家親人保有良好的互動?!埂赌鹾;ā返诙兀骸讣蕹龅呐畠?,潑出的水,你倒怕了他!我告訴你說,一個女娘們,只要得夫心,得了夫心,誰也不怕。」
《國語辭典》: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拼音:nán dà dāng hūn,nǚ dà dāng jià
(諺語)男女長大成人,結婚成家,乃人之常情?!端疂G后傳》第三九回:「蕭讓沉吟了一會道:『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理之當然。兄長之舉,兩全其美?!弧?/div>
《國語辭典》:烈女不更二夫  拼音: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
(諺語)貞烈的女子守節(jié)而不改嫁。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夫人怒欲悔親,依舊要將鶯鶯與鄭恒,焉有此理?道不得個『烈女不更二夫』?!挂沧鳌噶遗患薅颉?。
《國語辭典》:烈女不嫁二夫  拼音:liè nǚ bù jià èr fū
(諺語)貞烈的女子守節(jié)而不改嫁。元。關漢卿《五侯宴。楔子》:「你說的差了也。便好道一馬不背兩鞍,雙輪豈碾四轍,烈女不嫁二夫,我怎肯嫁侍于人?!挂沧鳌噶遗桓颉?。
《國語辭典》:女人心海底針(女人心海底針)  拼音:nǚ rén xīn hǎi dǐ zhēn
形容女人心思善變,想法像海底針一樣,令人難以捉摸,多含貶義。如:「女人心海底針,是一些男人逃避溝通的托詞?!?/div>
《國語辭典》:女為悅己者容(女為悅己者容)  拼音:nǚ wèi yuè jǐ zhě róng
女人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如:「現代女性打扮自己,不僅是女為悅己者容,更常是為了讓自己愉悅?!?/div>
《國語辭典》:女性第二性徵  拼音:nǚ xìng dì èr xìng zhēng
女性在青春期出現的某些與男性不同的生理特徵。如身材較男性嬌小、肩部狹窄、臀部寬闊、皮膚細膩、皮下組織豐滿、乳房隆凸長大、無須、發(fā)音尖銳等。
《國語辭典》:女子參政主義(女子參政主義)  拼音:nǚ zǐ cān zhèng zhǔ yì
民主政治發(fā)展初期,女子不具有參與政事的權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興起了女子參政運動,主張女性和男性擁有平等的投票權及參政權。
《國語辭典》:婦女解放運動(婦女解放運動)  拼音:fù nǚ jiě fàng yùn dòng
西元1960年代末,興起于美國的一系列針對女性權益、地位之女性主義思潮與改革行動。主要的課題包括性別歧視、家庭暴力、育嬰假、同工同酬、婦女參政、性暴力與性騷擾、墮胎權、就業(yè)安全等。
《國語辭典》:割拉老鼠嫁女兒(割拉老鼠嫁女兒)  拼音:gē lā lǎo shǔ jià nǚ ér
(歇后語)熬夜。割拉是妨害的意思。舊俗以為老鼠在深夜嫁女兒,人們深夜不睡,老鼠就不敢出來?!缎咽酪鼍墏鳌返谒幕兀骸改貌鑱恚粤怂X,休要割拉老鼠嫁女兒!」
《國語辭典》:癡心女子負心漢(癡心女子負心漢)  拼音:chī xīn nǚ zǐ fù xīn hàn
戀愛中的女子,往往多情癡迷,而男子卻虛情假意,辜負女子的一片心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小生救了人,反被害了。自古人云:『癡心女子負心漢。』今日反其事了。」《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癡心女子負心漢,準道陰中有判斷!」也作「癡心婦人負心漢」。
《國語辭典》:賣了兒子招女婿(賣了兒子招女婿)  拼音:mài le ér zi zhāo nǚ xù
(歇后語)騰倒著做。騰倒,倒騰。北方稱將東西翻轉為倒騰。比喻倒行逆施。《金瓶梅》第三四回:「恁賊沒廉恥的昏君強盜,賣了兒子招女婿──騰倒著做!」
《國語辭典》:基督教女青年會(基督教女青年會)  拼音:jī dū jiào nǚ qīng nián huì
即Young Wo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簡稱為YWCA,西元1855年由金耐德夫人(Lady Mary Jane Kinnaird)和羅巴茨女士(Miss Emma Robarts)創(chuàng)辦于英國倫敦,發(fā)展至2010年代已在一百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設有分會,總會稱為世界基督教女青年會,會址位于瑞士日內瓦。該會也是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女性組織,主要宗旨在于增進女性的社會權利、領導能力與自我培力。參見「基督教青年會(YMCA)」條。
《國語辭典》:維多利亞女王(維多利亞女王)  拼音:wéi duō lì yà nǚ wáng
Victoria
十九世紀英國女王。(西元1819~1901)西元一八三七年即位。在位期間,內修文治,外張國威,參與多次戰(zhàn)役,勢力遍拓世界各地,是英國在位最久的國君。當時英國文治武功鼎盛一時,史稱為「維多利亞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