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5
詞典
7
分類詞匯
34
其它
4
共34,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大氐
方都
大抵
兩京
行書
鄉(xiāng)兵
大城
筆記
窮生
管多
武生
正陽門
陶范
王實甫
云雷紋
《漢語大詞典》:
大氐
大抵;大都。
《
史記·秦始皇本紀
》
:“自 關 以東,大氐盡畔 秦 吏應諸侯,諸侯咸率其眾西鄉(xiāng)。”
《
漢書·食貨志下
》
:“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矣?!?顏師古 注:“氐,讀曰抵。抵,歸也。大歸猶言大凡也。” 宋
洪皓
《
松漠紀聞
》
卷上:“婦人皆悍妬,大氐與他姓相結(jié)為十姊妹。”
《
明史·楊鎬傳
》
:“ 鎬 未至,先奏陳十事……大氐皆茍且之事?!?章炳麟
《五無論》
:“及設議院,而選充議士者,大氐出於豪家,名為人民代表,其實依附政黨。”
分類:
大抵
大都
《漢語大詞典》:
方都
大都;大城。
《
管子·輕重乙
》
:“寡人欲毋殺一士,毋頓一戟,而辟方都二,為之有道乎?” 馬非百 新詮:“
《博雅》
云:‘方,大也?!蕉?,即大都?!?/div>
分類:
方都
大都
大城
《國語辭典》:
大抵
拼音:
dà dǐ
大概、大多數(shù)。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雜文》:「觀其大抵所歸,莫不高談宮館?!埂都t樓夢》第一回:「大抵也因劫數(shù),于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燄山一般?!挂沧鳌复筘怠?。
分類:
大抵
大都
大要
要旨
總括
《國語辭典》:
兩京(兩京)
拼音:
liǎng jīng
1.兩個京師:(1)漢代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2)唐代指長安和洛陽。(3)宋代指開封府和河南府。
2.西漢和東漢?!蛾悤?。卷三三。儒林傳。沈不害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huán)林璧水,業(yè)盛于兩京。」
分類:
兩京
兩個京城
京城
首都
北京
南京
大都
鎬京
長安
和上
上都
《國語辭典》:
行書(行書)
拼音:
xíng shū
書體名。筆勢和字形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比草書端莊,近于楷書,但筆勢較流暢活潑。書體自由,講究點畫、結(jié)構(gòu)和墨色的變化。也稱為「連真」。
分類:
行書
介于
寫作
八股文章
作文
文書
草書
楷書
選集
大都
漢字
舉人
字體
作品
《國語辭典》:
行卷
拼音:
xíng juàn
古代應試者于考前將自己的詩文寫于卷軸內(nèi),呈給達官貴人冀求延譽介紹。唐。
李商隱
〈
與陶進士書
〉:「文尚不復作,況復能學人行卷耶?」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三。李播》:「有李生攜詩謁之,播曰:『此吾未及第時行卷也?!弧?/div>
分類:
習尚
應舉
舉人
人中
中式
考試
詩文
作詩
卷軸
《漢語大詞典》:
鄉(xiāng)兵(鄉(xiāng)兵)
古代地方武裝。始于 西魏 、 北周 ,由大都督或儀同統(tǒng)領,居于本鄉(xiāng)。其后歷代有之。
《
隋書·張奫傳
》
:“ 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領鄉(xiāng)兵?!?span id="iltgnfm" class="book">《
宋史·兵志四
》:“鄉(xiāng)兵者,選自戶籍,或土民應募,在所團結(jié)訓練,以為防守之兵也。”
《
清史稿·兵志四
》
:“鄉(xiāng)兵始自 雍 乾 ,旋募旋散,初非經(jīng)制之師……各省舉辦團練,有駐守地方者,有隨營征勦者?!?/div>
分類:
鄉(xiāng)兵
地方武裝
西魏
北周
大都
統(tǒng)領
《漢語大詞典》:
大城
(1).大都,大的城池。
《
左傳·文公十五年
》
:“凡勝國曰滅之,獲大城焉曰入之?!?杜預 注:“得大都而不有。”
(2).外城。
《
周書·文帝紀下
》
:“ 青雀 據(jù) 長安 子城……以拒還師。 長安 大城民皆相率拒 青雀 ,每日接戰(zhàn)?!?span id="1hu0rev" class="book">《
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四年
》“比至,子城已洞開,惟牙城拒守” 元 胡三省 注:“凡大城謂之羅城,小城謂之子城。又有第三重城,以衛(wèi)節(jié)度使居宅,謂之牙城。”
分類:
大城
外城
大都
城池
《國語辭典》:
筆記(筆記)
拼音:
bǐ jì
1.隨手記錄或指所記錄的文字。如:「上課筆記」、「演講筆記」?!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回:「天下事真是愈出愈奇了!老弟,你這回到南京來,將所有閱歷的事,都把他筆記起來,將來還可以成一部書呢!」
2.一種文體。大抵雜記見聞、辨訂俗訛,或綜述古義。如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辭賦極其精深,筆記尤盡典實?!?/div>
分類:
用筆
筆記
記錄
散文
隨筆
為筆
韻文
著作
報告
體裁
對時
讀書
書時
大都
見聞
《國語辭典》:
窮生(窮生)
拼音:
qióng shēng
戲劇中飾演寒微人士的小生角色。
分類:
平生
貧民
戲曲
生年
窮人
腳色
行當
終生
小生
大都
扮演
不第
寒酸
文人
《漢語大詞典》:
管多
多半,大都。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曉》
套曲:“縱不為五更風,管多因半夜雨?!?/div>
分類:
多半
大都
《國語辭典》:
武生
拼音:
wǔ shēng
1.武生員。
2.在戲劇中扮演擅長武打的男性角色。
分類:
戲曲
腳色
行當
大都
扮演
擅長
長武
青壯
壯年
男子
《國語辭典》:
正陽門(正陽門)
拼音:
zhèng yáng mén
1.宋代汴京宮城門名,即宣德門,明道元年改稱為「正陽門」。
2.今北平內(nèi)城的正南門,俗稱前門,即元代的麗正門,明正統(tǒng)年間改稱為「正陽門」。
分類:
北京
汴京
前門
宮城
城門
門名
大都
明道
元年
年改
正統(tǒng)
改名
《國語辭典》:
陶范(陶笵)
拼音:
táo fàn
鑄造青銅器的陶質(zhì)模型。一般由外范、內(nèi)范所組成。外范按照器物的外形制造,內(nèi)范是比外范較小的范心。內(nèi)外范之間容受銅液。范上雕鏤紋飾、銘文。
分類:
鑄造
陶瓷器
青銅器
模型
中國
大都
《國語辭典》:
王實甫(王實甫)
拼音:
wáng shí fǔ
人名。名德信,生卒年不詳,元大都(今北平市)人。工樂府,所著《西廂記》,世推為北曲第一,又有《麗春堂諸雜劇十四種》。
分類:
王實甫
人名
名德
大都
北平
平市
《漢語大詞典》:
云雷紋(雲(yún)雷紋)
殷 周 青銅器上的紋飾之一。大都是連續(xù)的回旋狀線條。一般稱圓形的為云紋,方形的為雷紋。多用作地紋,以襯托主題紋飾。 郭沫若
《中國史稿》
第二編第二章第三節(jié):“﹝ 商 代青銅器﹞花紋多富麗繁縟,有饕餮紋,夔紋,蟬紋,云雷紋,蟠龍紋等形式?!?/div>
分類:
青銅器
紋飾
大都
連續(xù)
回旋
線條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