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詞典 4分類詞匯 22
《國語辭典》:大計(大計)  拼音:dà jì
1.重大的計畫或謀略?!度龂?。卷一四。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蔣濟》:「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zhàn)功之失,于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0' target='_blank'>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遞呈蘇渙侍御〉詩:「郭欽上書見大計,劉毅答詔驚群臣?!?br />2.每三年對官吏施政的考察?!睹魇?。卷三○七。佞倖列傳。顧可學(xué)列傳》:「朱隆禧者,昆山人。由進士歷順天府丞,坐大計黜?!骨?。惲敬〈書山東知縣事〉:「巡撫、按察使相繼遷去,會大計,主者當(dāng)知縣年老,官勒休?!?/div>
《漢語大詞典》:舉大計(舉大計)
猶舉大事。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 、 吳廣 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國語辭典》:共商大計(共商大計)  拼音:gòng shāng dà jì
共同商議,籌劃計策。如:「此事非同小可,必須盡快通知有關(guān)人員,大家齊聚一堂,共商大計?!?/div>
《國語辭典》:百年大計(百年大計)  拼音:bǎi nián dà jì
影響深遠的計畫或措施。如:「教育工作是百年大計。」
《漢語大詞典》:大會(大會)
猶大計。管子·揆度:“ 齊桓公 問於 管子 曰:‘自 燧人 以來,其大會可得而聞乎?’”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馬元材 云:“會,會計也。周禮‘月計曰要,歲計曰會’,大會猶大計也。” 漢 劉向 新序·刺奢:“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養(yǎng)鳥,且爾知小計不知大會。 周 諺曰:‘囊漏貯中’,而獨不聞歟?” 唐 白居易 《策林·議罷漕運可否》:“古之明王,所以能興利除害者非他,蓋棄小而取大耳。今若恤汎舟之役,忘移穀之用,是知小計而不知大會矣?!?/div>
分類:大會大計
《國語辭典》:大數(shù)(大數(shù))  拼音:dà shù
1.注定的命運氣數(shù)。亦指壽數(shù)?!抖Y記。月令》:「凡舉大事,毋逆大數(shù),必順其時,慎因其類?!?br />2.大計?!妒酚洝>砭哦?。淮陰侯傳》:「故知者決之?dāng)嘁?,疑者事之害也,審毫離釐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shù)?!?br />3.約計的整數(shù)。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六:「陳恕為三司使,上命其以中外錢糧大數(shù)以聞?!?/div>
《漢語大詞典》:大謀(大謀)
猶大計。論語·衛(wèi)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span id="3tdqi4d" class="book">《后漢書·袁安傳》:“況 屯 首唱大謀,空盡北虜?!?span id="siscx8f" class="book">《新唐書·承天皇帝倓傳》:“有詔以 倓 當(dāng)艱難時,首定大謀,排眾議?!?/div>
分類:大計
《漢語大詞典》:石畫(石畫)
大計。石,通“ 碩 ”。漢書·匈奴傳下:“時奇譎之士,石畫之臣甚眾?!?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廟謨資石畫,兵略倚珠鈐?!?明 唐順之 《答曾石塘總制書》之三:“然以吾丈老成持重,深謀石畫,則於建議之初,凡今日之所以攻,后日之所以守,固已得萬全之算久矣?!?清 李漁 《慎鸞交·卻媒》:“言言石畫,字字金鎞,施之何患無功,用之惟恨不早?!?/div>
分類:大計
《國語辭典》:大事  拼音:dà shì
1.重要的事。《紅樓夢》第六七回:「看那個光景,倒像有什么大事是的?!?br />2.喪亡送終之事?!睹献?。離婁下》「養(yǎng)生者,不足以當(dāng)大事,惟送死可以當(dāng)大事?!?br />3.婚姻,終生之事?!都t樓夢》第五七回:「趁早兒老太太還明白硬朗的時節(jié),作定了大事要緊?!?br />4.國之戎事與祭祀。《禮記。月令》:「毋作大事,以妨農(nóng)之事。」
5.大事業(yè)。《三國演義》第一回:「吾頗有資財,當(dāng)招募鄉(xiāng)勇,與公同舉大事?!?/div>
《國語辭典》:國論(國論)  拼音:guó lùn
1.有關(guān)國家重大事項的討論、主張?!稘h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馀,經(jīng)術(shù)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br />2.全國的輿論。如:「自從這個事件發(fā)生以后,國論紛紛,民心憤慨,影響不少。」
《國語辭典》:國計(國計)  拼音:guó jì
1.國家的經(jīng)濟?!盾髯印8粐罚骸溉缡?,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br />2.國家的政策、計畫?!洞笏涡瓦z事。貞集》:「往時肅王已為奸臣所誤,大王可復(fù)誤耶?不如暫留,審視國計?!?/div>
《漢語大詞典》:邦計(邦計)
國家大計。《舊唐書·崔彥昭傳》:“入司邦計,開張用經(jīng)緯之文;出統(tǒng)藩維,撫馭得韜鈐之術(shù)?!?宋 曾鞏 《代宋敏求知絳州謝到任表》:“進聞邦計,出假使符。”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 王仁贍 ﹞掌邦計幾十年,恣下吏為姦,怙恩固寵,莫敢發(fā)者?!?/div>
分類:國家大計
《漢語大詞典》:至計(至計)
(1).最好的計策、辦法。《漢書·西域傳上·康居國》:“ 敦煌 、 酒泉 小郡及南道八國,給使者往來人馬驢橐駝食,皆苦之??樟T耗所過,送迎驕黠絶遠之國,非至計也?!?span id="9q1ibto"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七九回:“二卿言守言和,皆非至計?!?br />(2).根本大計。后漢書·何敞傳:“駙馬都尉 瓌 ,雖在弱冠,有不隱之忠,比請退身,愿抑家權(quán)。可與參謀,聽順其意,誠宗廟至計, 竇氏 之福?!?宋 蘇軾 《擬進士對御試策》:“臣伏見陛下發(fā)德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計,謀及于布衣?!?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理學(xué)諸儒,如 熊賜履 、 魏象樞 、 陸隴其 、 朱軾 輩,時有獻替,而其所因革,未有關(guān)于至計者?!?/div>
《漢語大詞典》:深計(深計)
(1).深入周密地謀劃。韓非子·說難:“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馮衍傳上》:“愿明公深計而無與俗同?!?宋 陳亮 《眾祭潘用和文》:“千卷之書,獨不如生前一杯酒,此吾徒所以為 用和 千古之嘆,而寂寞身后之名要亦何足深計耶!”
(2).猶大計,大事。后漢書·翟酺傳:“此最安危之極戒,社稷之深計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