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3詞典 2分類詞匯 51
《國語辭典》:齲齒(齲齒)  拼音:qǔ chǐ
病名。由于口腔衛(wèi)生不佳及感染某些產(chǎn)酸性細(xì)菌,于牙齒不易清潔之處,產(chǎn)生牙菌斑堆積,使牙齒周圍殘留食物中的糖類分解成乳酸,酸蝕牙齒的牙釉質(zhì)、牙本質(zhì)、牙骨質(zhì),產(chǎn)生脫鈣現(xiàn)象、窩洞,最后使牙齒崩解之一種牙病。也稱為「齲齒癥」、「蛀牙」、「齒齲」。
《國語辭典》:齲齒笑(齲齒笑)  拼音:qǔ chǐ xiào
形容婦人巧笑的樣子。語本《后漢書。卷三十四。梁統(tǒng)傳》:「壽色美而善為妖態(tài),作愁眉,啼妝,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div>
《漢語大詞典》:外朗
謂聰明外露。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彧 ﹞叔父 爽 ,司空” 裴松之 注引 晉 皇甫謐 《逸士傳》:“或問 許子將 , 靖 與 爽 孰賢? 子將 曰:‘二人皆玉也, 慈明 外朗, 叔慈 內(nèi)潤。’”南齊書·衡陽王道度傳:“ 宣帝 問二兒學(xué)業(yè)。 次宗 答曰:‘其兄外朗,其弟內(nèi)潤,皆良璞也?!?/div>
分類:聰明外露
《漢語大詞典》:方拙
(1).剛直而不知變通。 唐 孟郊 《灞上輕薄行》:“自嘆方拙身,忽隨輕薄倫?!?后蜀 何光遠(yuǎn) 鑒誡錄·語忌誡:“ 仁遇 行伍出身,語多方拙?!?br />(2).指方正樸拙,聰明不外露。 宋 陳傅良 《送德遠(yuǎn)弟赴省》詩:“方拙有家學(xué),豐腴與眾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姚合:“所謂方拙之奧,至巧存焉?!?/div>
《國語辭典》:外表  拼音:wài biǎo
1.表面、外貌。如:「內(nèi)在與外表同樣重要?!埂读簳?。卷四一。列傳。劉孺》:「其孝友淳深,立身貞固,內(nèi)容玉潤,外表瀾清?!?br />2.邊境?!赌淆R書。卷三。武帝本紀(jì)》:「外表無塵,內(nèi)朝多豫?!?/div>
《漢語大詞典》:忍愛(忍愛)
隱忍住情愛,不使外露。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割慈忍愛,離邦去里。”
《漢語大詞典》:藏光
比喻隱藏才華,不使外露。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唐 柳宗元 《送韓豐群公詩后序》:“匿德藏光,退居保和?!?/div>
《漢語大詞典》:潛晦(潛晦)
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漢 蔡邕 《漢太尉楊公碑》:“文以典籍,尋道入奧,操清行廟,潛晦幽閑?!?span id="vcy6ypz" class="book">《梁書·孝行傳序》:“淳和比屋,罕要詭俗之譽(yù);潛晦成風(fēng),俯列踰羣之跡?!?宋 曾鞏 《〈洪范〉傳》:“沉深潛晦者,本於柔而剛有不足也。”
《漢語大詞典》:晦養(yǎng)(晦養(yǎng))
猶養(yǎng)晦。謂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唐 元稹 《故中書令贈太尉沂國公墓志銘》:“ 魏 之法虐切疑忌,諸將以才多死者。公既故為刺史子,又多才……不宜免。然而晦養(yǎng)謹(jǐn)慎,不下三十年,訖無禍?!?/div>
《漢語大詞典》:匿光
(1).隱藏其光華。比喻才德不外露。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 彭越 觀時(shí),弢跡匿光。民具爾瞻,翼爾鷹揚(yáng)?!?br />(2).謂有隱身術(shù),在光天化日之下能使人看不見。 唐 韓愈 《毛穎傳》:“世傳當(dāng) 殷 時(shí),居 中山 ,得神仙之術(shù),能匿光使物?!?/div>
《漢語大詞典》:韜養(yǎng)(韜養(yǎng))
韜,韜光;養(yǎng),養(yǎng)晦。謂隱藏才能,使不外露。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勸君韜養(yǎng)待徵招,不用雕琢愁肝腎。”
《漢語大詞典》:外候
外露的征候。六韜·五音:“微妙之音,皆有外候?!?晉 葛洪 抱樸子·清鑒:“夫貌望豐偉者不必賢,而形器尫瘁者不必愚,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或外候同而用意異,或氣性殊而所務(wù)合,非若天地有常候,山川有定止也?!?/div>
分類:外露征候
《漢語大詞典》:出鋒(出鋒)
(1).指書法上使點(diǎn)畫鋒芒外露的一種用筆方法。 明 張紳 法書通釋卷上:“其法,趯筆戰(zhàn)行,不徐不疾,欲盡復(fù)駐,勢是以磔。開其筆,或出鋒,或藏鋒,由心所好。”
(2).猶沖鋒。《何典》第五回:“就是 長舌婦 雖説奢遮,也不過苗頭看得清爽些,又口舌利便,翻轉(zhuǎn)翻仰的會説會話罷了。那行兵擺陣,出鋒打仗許多事務(wù),教他怎么得知?”
(3).見“ 出風(fēng) ”。
《漢語大詞典》:出風(fēng)(出風(fēng))
(1).謂露于風(fēng)中。后漢書·姜肱傳:“ 肱 臥於幽闇,以被韜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風(fēng)?!?br />(2).亦作“ 出鋒 ”。皮衣邊上露出皮毛。《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八回:“只有那 沈月卿 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紗皮襖,沒有出鋒,看不出甚么統(tǒng)子?!?span id="o4e9qmh" class="book">《冷眼觀》第二一回:“那個(gè)穿羊毛出風(fēng)馬褂的人,越眾走到我面前,陡沖著我恭恭敬敬的請了一個(gè)安?!?span id="uslnp68" class="book">《雪巖外傳》第八回:“一式都穿的大毛四出風(fēng)的粉紅平金花的襖褲,都不著裙子?!?/div>
《漢語大詞典》:沈邃
(1).深沉。指思想感情不外露。孔叢子·連叢子下:“性能沉邃,則不可測;志不在小,則不可度?!?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下·曇摩密多:“﹝ 法秀 ﹞為人沉邃有慧解,儀軌詳正?!?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丹 族子 惟岳 謀道 ,沉邃廉靜?!?br />(2).深邃,精深。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二十世紀(jì)之文明,當(dāng)必沉邃莊嚴(yán),至與十九世紀(jì)之文明異趣。”
《漢語大詞典》:匿曜
隱藏其光輝。比喻才德不外露。 南朝 梁 王僧儒 《懺悔禮佛文》:“自雙樹八枝,潛光匿曜,寳城不闢,慧扇方掩?!?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29443'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九》:“居晦匿曜,邁種惟勤。”
《漢語大詞典》:迸溢
(1).迸射,四射。 宋 孔武仲 《賦張蕓叟蕃刀》詩:“長庚輝輝奪明月,光景迸溢不可收?!?br />(2).飽滿外溢;充滿外露。 清 王韜 《瀛壖雜志》卷二:“花鈴喜晴,烘以烈日,則房坼而棉白如雪,迸溢鈴?fù)狻!?葉圣陶 《隔膜·苦菜》:“我的希望艷羨的心情,在他下第一耙的時(shí)候已欲迸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