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0
詞典
4
分類詞匯
26
共30,分2頁顯示
1
2
2
下一頁
詞典
埋伏
打埋伏
十面埋伏
埋伏圈
分類詞匯
偃戈
掩伏
伏埋
三伏
潛伏
出草
伏莽
伏兵
狙擊
陰伏
埋伏
《國語辭典》:
埋伏
拼音:
mái fú
暗中躲藏著,等敵人到來后再起而攻擊。元。高文秀《澠池會》第三折:「大夫!不知筵宴之間,怎生埋伏擺布?」《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這等險(xiǎn)惡所在,他們必有埋伏!」
分類:
藏匿
安排
埋伏
隱伏
伏筆
待機(jī)
機(jī)行
行動(dòng)
軍事
《漢語大詞典》:
打埋伏
(1).預(yù)先隱藏起來,待時(shí)行動(dòng)。如:連長留下一排人在這里打埋伏。
(2).比喻隱藏物資、人力或隱瞞問題。
《人民日報(bào)》
1952.3.13:“所有陽奉陰違、消極怠工、打埋伏……混水摸魚、大吃大喝等,都是犯罪的行為?!?趙樹理
《三里灣》
十七:“當(dāng)時(shí)有些社員見他這么說,明知道他是打埋伏,不想要他,經(jīng)過幾天研究之后,還是要了?!?/div>
分類:
預(yù)先
隱藏
物資
人力
待時(shí)
時(shí)行
行動(dòng)
隱瞞
問題
《國語辭典》:
十面埋伏
拼音:
shí miàn mái fú
1.形容被敵軍層層包圍?!度龂萘x》第三九回:「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可懼哉!」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這十面埋伏?」
2.樂曲名。琵琶古曲,為獨(dú)奏名曲之一。樂譜最早見于華秋蘋編的琵琶譜上。全曲屬多段體結(jié)構(gòu),描寫楚漢垓下決戰(zhàn),韓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xiàng)羽于烏江自刎的情景。又名〈淮陰平楚〉。
分類:
琵琶
設(shè)伏
伏兵
大曲
圍殲
殲敵
敵軍
后期
流傳
至今
《漢語大詞典》:
埋伏圈
埋伏者所控制的范圍。 黎汝清
《三號瞭望哨》
:“鬼子上了我們的當(dāng),知道我們有了準(zhǔn)備,便想撤退逃跑,正巧落在我們的埋伏圈?!?/div>
分類:
埋伏
控制
范圍
《漢語大詞典》:
偃戈
(1).休兵。指太平。 唐
于鵠
《山塞》
詩之一:“邊人逢圣代,不見偃戈時(shí)?!?宋
陳彭年
《大寶箴》
:“導(dǎo)之以德,民免嬰羅;不懈於位,俗乃偃戈。”
(2).伏兵;埋伏。
《
周書·文帝紀(jì)下
》
:“命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中,聞鼓聲而起?!?/div>
分類:
伏兵
埋伏
太平
《漢語大詞典》:
掩伏
埋伏;藏匿。 清 昭槤
《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zhàn)
》
:“余授以旗鼓,命掩伏山側(cè),余遂趨賊壘?!?郭沫若
《蔡文姬》
第一幕:“你可以掩伏在近旁,聽我們說些什么話,但不許有人露面?!?/div>
分類:
埋伏
藏匿
《漢語大詞典》:
伏埋
埋伏。 郭希仁
《從戎紀(jì)略》
:“ 定三 見勢不可支……與其弟 國寶 由署后越城逃佚。詎城下亦有伏埋,二人由城跳下,超過一小河。”
分類:
埋伏
《國語辭典》:
三伏
拼音:
sān fú
1.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稱。從夏至后第三個(gè)庚日起,每十日為一伏,分別為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shí)候?!督鹌棵贰返诎嘶兀骸改菚r(shí)正值三伏天道,十分炎熱。」《紅樓夢》第六七回:「今年三伏里雨水少,這果子樹上都有蟲?!?br />2.三重伏兵?!杜f唐書。卷一二一。仆固懷恩傳》:「玚令高彥崇、渾日進(jìn)、李光逸等設(shè)三伏以待之,賊半渡,伏發(fā),合擊而走之。」
分類:
三伏
三面
初伏
埋伏
中伏
農(nóng)諺
三重
伏兵
農(nóng)歷
夏至
《國語辭典》:
潛伏(潛伏)
拼音:
qián fú
1.隱匿埋伏?!度龂?。吳書。卷四七。吳主權(quán)傳》:「冬十月,權(quán)以大兵潛伏于阜陵俟之,凌覺而走?!埂度龂萘x》第二一回:「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nèi)。」
2.軍事上的一種機(jī)密性行動(dòng)。以秘密方式進(jìn)入敵區(qū)后,居住該地區(qū)而不為他人所發(fā)覺或注意。
分類:
潛伏
隱藏
埋伏
《國語辭典》:
出草
拼音:
chū cǎo
舊日臺灣原住民埋伏于草叢中,捕殺入侵者或獵取他族的人頭,再將人頭去皮肉,置于髑髏架上,稱為「出草」。此一行為象徵自衛(wèi)、勇敢,并具有宗教意義。
分類:
舊日
原住民
埋伏
草叢
捕殺
入侵
獵取
人頭
《國語辭典》:
伏莽
拼音:
fú mǎng
本為軍隊(duì)藏匿草叢中,后世用以指隱伏的盜匪?!杜f唐書。卷一。高祖本紀(jì)》:「由是攫金有恥,伏莽知非?!?/div>
分類:
叢生
草木
軍隊(duì)
埋伏
草莽
《國語辭典》:
伏兵
拼音:
fú bīng
暗中隱藏埋伏的軍隊(duì)?!度龂萘x》第一二回:「操若來,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shè)伏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等他回去之時(shí),聽炮響為號,伏兵齊起,上前掩殺。」
分類:
伏兵
埋伏
伏下
伺機(jī)
襲擊
敵人
軍隊(duì)
《國語辭典》:
狙擊(狙擊)
拼音:
jū jí
埋伏在暗地里而伺機(jī)突擊。《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div>
分類:
狙擊
暗中
埋伏
伺機(jī)
襲擊
《國語辭典》:
陰伏(陰伏)
拼音:
yīn fú
1.陰私、秘密?!稘h書。卷六六。楊敞傳》:「又性刻害,好發(fā)人陰伏?!?br />2.暗中埋伏?!缎绿茣?。卷一五五。馬燧傳》:「陰伏萬人,將以掩燧。」
分類:
中醫(yī)
隱秘
隱蔽
醫(yī)學(xué)
埋伏
為人
壞事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