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0詞典 4分類詞匯 26
共26,分2頁顯示  上一頁  1
分類詞匯(續(xù)上)
伏甲
伏擊
伏藥
狙殺
七覆
臥底
伏軍
韜塵
晝伏夜動
伏擊戰(zhàn)
埋伏圈
《國語辭典》:伏甲  拼音:fú jiǎ
暗中埋伏的兵甲。《三國演義》第三回:「宮門盡畢,伏甲齊出,將何進(jìn)砍為兩段。」
《國語辭典》:伏擊(伏擊)  拼音:fú jí
憑藉有利地形,以逸待勞,以暗襲明,對行動中的敵人予以奇襲,殲滅敵軍,俘獲人員或軍品,蒐集情報,或完成戰(zhàn)術(shù)上特定之任務(wù)。
《漢語大詞典》:伏藥(伏藥)
埋伏著的炸藥。 郭孝成 《民國各團(tuán)體之組織》二:“密云不雨,伏藥徧地,迅雷乘之,乃易爆發(fā),其理勢使然?!?/div>
分類:埋伏炸藥
《國語辭典》:狙殺(狙殺)  拼音:jū shā
埋伏在暗地里,伺機(jī)刺殺。
《漢語大詞典》:七覆
七處伏兵;七處埋伏。左傳·宣公十二年:“ 士季 使 鞏朔 韓穿 帥七覆于 敖 前,故上軍不敗。” 杜預(yù) 注:“覆,為伏兵七處?!?清 唐孫華 《贈同年趙蒙泉》詩:“張羅為掩禽,毀巢將取鷇。桎梏陳五刑,網(wǎng)絡(luò)施七覆。”
《國語辭典》:臥底(臥底)  拼音:wò dǐ
潛伏在敵方,打探消息或準(zhǔn)備做內(nèi)應(yīng)。如:「警方安插他在幫派中臥底?!?/div>
《國語辭典》:伏軍(伏軍)  拼音:fú jūn
埋伏的軍隊?!杜f五代史。卷二二。梁書。列傳。牛存節(jié)》:「既而王言不克入,存節(jié)獨(dú)率伏軍負(fù)梯?破其西甕城,奪其濠橋,諸軍俱進(jìn)?!埂度龂萘x》第二回:「關(guān)、張伏軍放起號炮,穢物齊潑。」
分類:埋伏軍隊
《漢語大詞典》:韜塵(韜塵)
埋藏于塵土之中。謂埋伏而不為人知。《晉書·摯虞傳》:“ 燕 石緹襲以華國兮, 和 璞遙棄於南 荊 。夏像韜塵于市北兮,瓶罍抗方於兩楹?!?/div>
《漢語大詞典》:晝伏夜動(晝伏夜動)
白天埋伏,夜晚活動。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晝伏夜動,不穴於寢廟,畏人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伏擊戰(zhàn)(伏擊戰(zhàn))
用埋伏的兵力突然襲擊敵人的一種作戰(zhàn)方式。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這次 李自成 伏擊戰(zhàn)雖然獲得成功……但農(nóng)民軍也死了二三十人?!?/div>
《漢語大詞典》:埋伏圈
埋伏者所控制的范圍。 黎汝清 《三號瞭望哨》:“鬼子上了我們的當(dāng),知道我們有了準(zhǔn)備,便想撤退逃跑,正巧落在我們的埋伏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