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十六國王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印度古昔十六國之王也。仁王經(jīng)下曰:「大王!吾以此經(jīng)付囑汝等。毗舍離國vas/iali,憍薩羅國Kosala,室羅筏國S/ra%vasti,摩伽陀國Magadha,波羅痆斯國Ba%ra%n!asi,迦毗羅國Kapilavastu,拘尸那國Kus/inagara,憍睒彌國Kaus/a%mbi,般遮羅國Pan^ca%la,波吒羅國Pa%t!aliputra,末吐羅國Mathura%,烏尸國Us!a,奔吒跋多國Pun!gavardhana,提婆跋多國Deva%ta%ra,迦尸國Ka%s/i,瞻波國Campa%,如是一切諸國王等皆應受持般若波羅蜜多。」
八國王分佛舍利
【佛學大辭典】
(故事)(參見:香姓)
香姓
【佛學大辭典】
(人名)Dron!a巴,Dona,婆羅門名。佛于拘尸那城沙羅雙樹間火葬訖,諸國王來,欲得其舍利,而開爭端,平分佛舍利止諸國之爭者。長阿含經(jīng)卷四游行經(jīng)曰:「時遮羅波國Amalakapa(巴Allakappa),諸跋羅民眾(巴Bulaya),及羅摩迦國Ra%magra%ma(巴Ba%maga%ma),拘利民眾Kaulya(巴Koliya),毗留提國(巴Vet!hadipa),婆羅門眾,迦維羅衛(wèi)國Kapilavastu(巴Kapilavatthu),釋種民眾S/a%kya(巴Sakya),毗舍利國Vais/a%li(巴Vesa%li),離車民眾,Licchavi^,及摩竭陀Magadha王阿阇世Aja%tas/atru(巴Aja%tasattu)。聞如來于拘尸城Kus/inagara(巴Kusina%ra),雙樹間取滅度,皆自會言今我宜往求舍利之分。時諸國王阿阇世等,即于國中下令,嚴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進渡恒河。先遣婆羅門香姓至拘尸城,求舍利。曰:不與則四兵在此,不惜身命,當以力取。拘尸城君臣不聽。曰:如來遺形不敢許,彼欲舉兵,則吾亦在此。時香姓婆羅門曉眾人曰:諸賢長夜受佛教誡,口誦法言,心服仁化。寧可諍佛舍利共相殘害耶。如來遺形,欲以廣益,舍利現(xiàn)在者,但當分取。眾咸稱善,命香姓分之。爾時香姓,以一瓶一石許之舍利,均為八分已,與八國,己請于眾人受其空瓶(取意),后分涅槃經(jīng)曰:「姓煙婆羅門?!笵ron!a者,量之義,非香姓之原語。香姓之名不詳。
舍衛(wèi)國王夢見十事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失譯,佛就涅槃而夢國王十事者。
旃陀越國王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Candrapati-su%tra,一卷,宋沮渠京聲譯。旃陀越國王信婆羅門之譖,埋懷胎之夫人于土中。兒生于冢中,母之半身不朽,三年飲乳。至六歲,佛度使出家,證阿羅漢果。乃以神通化其父王。
梵摩難國王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失譯。時有國王名梵摩難,其子均鄰儒出家證果,因勸父使供養(yǎng)佛,當眾僧臨飯時,佛敕阿難說僧跋。
國王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為前世持十善戒今生得其果報者,得諸天之保護故又云天子。仁王經(jīng)教化品曰:「十善菩薩發(fā)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金光明王經(jīng)三曰:「因集業(yè)故,生于人中。王領(lǐng)國土,故稱人王。處在胎中諸天守護,或先守護然后入胎,雖在人中生為人王,以天護故,復稱天子。」
國王恩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四恩之一。(參見:四恩)
【佛學常見辭匯】
四恩之一。(參見:四恩)
【三藏法數(shù)】
經(jīng)云:國王福德最勝,雖生人間,得自在故,于其國界,山河大地盡屬國王,一人福德,勝過一切眾生之福;又以正法治世,能使眾生悉皆安樂。若王國內(nèi),一人修善,其所作福,七分之中,修善之人自得五分,國王常獲二分,以依于王而得修善故也。王若以善法化世,諸天善神,常來守護,若有惡人,而生逆心,于須臾頃,福自消滅,命終當墮地獄,備受諸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由不知國王恩故,起諸惡逆,得如是報。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輔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現(xiàn)世安隱豐樂。所以者何?一切國王,于過去時,曾受如來清凈禁戒,常為人王,安隱快樂。以是因緣,違順果報,其速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也。
【三藏法數(shù)】
謂出家之人,國王聽許,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無強弱陵逼之憂,而得安居山林,進修道業(yè);兼復飲食水土,皆屬國王,是為國王恩。
四恩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心地觀經(jīng)謂四恩者: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釋氏要覽中謂四恩者:一父母恩,二師長恩,三國王恩,四施主恩。
【佛學常見辭匯】
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心地觀經(jīng)云:「世間凡夫無慧眼,迷于恩處失妙果,五濁惡世諸眾生,不悟深恩恒背德,我故開示于四恩,令入正見菩提道?!?br />一、父母之恩         二、國王之恩(即國家之恩)
三、眾生之恩(即社會之恩)  四、三寶之恩
【三藏法數(shù)】
(出本生心地觀經(jīng))
〔一、父母恩〕,經(jīng)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蓋父母長養(yǎng)之恩,廣大無比。若有男女,背恩不順,死即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有男女,孝養(yǎng)父母,承順無違,常為諸天護念,福樂無盡。縱能一日三時,割自身肉,以養(yǎng)父母,尚未能報一日之恩也。
〔二、眾生恩〕,經(jīng)云:即無始來,一切眾生輪轉(zhuǎn)五道,于多生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以是因緣,諸眾生類,亦有大恩,猶如現(xiàn)在父母等無差別也。(五道者,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三、國王恩〕,經(jīng)云:國王福德最勝,雖生人間,得自在故,于其國界,山河大地盡屬國王,一人福德,勝過一切眾生之福;又以正法治世,能使眾生悉皆安樂。若王國內(nèi),一人修善,其所作福,七分之中,修善之人自得五分,國王常獲二分,以依于王而得修善故也。王若以善法化世,諸天善神,常來守護,若有惡人,而生逆心,于須臾頃,福自消滅,命終當墮地獄,備受諸苦。所以者何?是諸眾生,由不知國王恩故,起諸惡逆,得如是報。若有人民,能行善心,敬輔仁王,尊重如佛,是人現(xiàn)世安隱豐樂。所以者何?一切國王,于過去時,曾受如來清凈禁戒,常為人王,安隱快樂。以是因緣,違順果報,其速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也。
〔四、三寶恩〕,三寶即佛法僧,可尊可貴,名之為寶。經(jīng)云:三寶利樂眾生,無有休息,功德寶山,巍巍無比;福德甚深,猶如大海;智慧無礙,等于虛空。一切眾生,由煩惱業(yè)障,沉淪苦海,生死無窮;三寶出世,作大船師,能截愛流,超升彼岸,故恩難報也。
【三藏法數(shù)】
(出釋氏要覽)
〔一、國王恩〕,謂出家之人,國王聽許,方得出家。又蒙治化之力,無強弱陵逼之憂,而得安居山林,進修道業(yè);兼復飲食水土,皆屬國王,是為國王恩。
〔二、父母恩〕,謂稟父母遺體而得成人,其生成養(yǎng)育之恩,如天罔極;復令出家,進修道業(yè),是為父母恩。
〔三、師友恩〕,謂出家之人,蒙師剃度教誨,授以經(jīng)業(yè),及得善友講明妙道,開發(fā)慧性,是為師友恩。
〔四、檀越恩〕,梵語檀,華言施。謂出家之人,凡所資身飲食衣服等物,皆由施者供給,遂得安身辦道,是為檀越恩。
國王十種夢
【佛學大辭典】
(傳說)舍衛(wèi)國王波斯匿夜夢十事。(參見:十夢)
國王不梨先泥十夢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國王不梨先泥Prasenajit十夢經(jīng),一卷,東晉竺曇無蘭譯。舍衛(wèi)國王夢見十事經(jīng)之異譯。
健陀國王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后漢安世高譯。健陀國王,感牛語而信佛。佛因說往因。
摩達國王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劉宋沮渠京聲譯。有羅漢比丘,以宿業(yè)故,養(yǎng)視官馬。七日后,現(xiàn)神通化王,使歸于佛。
國王十德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國王十德:
一、能照 無國則干戈相交,盜賊滿野,世常黑暗矣,國力如光明,照破其黑暗。
二、壯嚴 謀國利民福,使國壯嚴。
三、興業(yè) 使人民皆得安于生業(yè)。
四、伏怨 為良民除一切暴惡。
五、離怖 能防國家內(nèi)憂外患,使離恐怖。
六、任賢 任賢人以治國。
七、法本 法由國立,國為法本。
八、持世 以善道持世護國。
九、業(yè)主 司人民之善惡禍福。
十、人主 主宰人民。
五種可愛樂法──國王五種可愛樂法
【三藏法數(shù)】
(出佛為優(yōu)填王說王法政論經(jīng))
〔一、恩養(yǎng)蒼生可愛樂法〕,謂國王能布德施仁,利濟群生,使各遂其性,咸歸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澤,無不愛樂也。
〔二、英勇具足可愛樂法〕,謂國王英武神授,智勇天錫,德覆萬邦,威加四海。未降伏者,能降伏之;已降伏者,能攝護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懷德,無不愛樂也。
〔三、善權(quán)方便可愛樂法〕,謂國王智謀機變,神用莫測,于柔順服從者,方便而保愛之;強戾?;撸瑒t方便而制伏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懷德,無不愛樂也。(?;撸^強梗弗順化也。)
〔四、正受境界可愛樂法〕,謂國王善能籌量府庫儲蓄多寡,以仁愛心賜與親族人民。凡疾病者,令醫(yī)治之;貧乏者,悉賑濟之。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澤,無不愛樂也。
〔五、勤修善法可愛樂法〕,謂國王具足凈信,能信過去未來善不善業(yè)人天果報,修習正因,以證圣果。是以普天之下,尊仰效慕,無不愛樂也。
國王憍慢為力
【三藏法數(shù)】
謂國王威勢尊重,天下歸伏,故名國王憍慢為力。
護持國王,安樂人民門
【三藏法數(shù)】
寶星陀羅尼經(jīng)云:一切國土中,所有陀羅尼流行之地,令其人王,常得擁護,勢力自在;亦能擁護王之政教;一切不祥之事,皆悉斷滅。復令財谷豐饒,人民安樂也。(梵語陀羅尼,華言咒,即愿也;亦云捻持,即真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