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因時制宜(因時制宜)  拼音:yīn shí zhì yí
根據(jù)不同時期的情況,采取合宜的措施應對。《周書。卷二四。盧辯傳》:「自魏末離亂,孝武西遷,朝章禮度湮墜咸盡。辯因時制宜,皆合軌度。」《文明小史》第一回:「除了幾處通商口岸,稍能因時制宜,其馀十八行省,那一處不是執(zhí)迷不化,捍格不通呢?」
《國語辭典》:變通(變通)  拼音:biàn tōng
為了順應時勢的變遷,作非原則性的彈性處置。《易經(jīng)。系辭上》:「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div>
《國語辭典》:虎變(虎變)  拼音:hǔ biàn
老虎身上花紋的變化。用以比喻日新其德,文采可觀?!兑捉?jīng)。革卦》:「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固?。李白梁甫吟〉:「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漢語大詞典》:時措(時措)
《禮記·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內(nèi)外之道。故時措之宜也?!?鄭玄 注:“時措,言得其時而用也?!?孔穎達 疏:“措猶用也。言至誠者成萬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時而用之,則無往而不宜”。后以“時措”謂因時制宜。續(xù)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八年:“大抵治獄以寬厚為本,而刑新國則宜用輕典,若執(zhí)而不變,非時措之道也?!?/div>
分類:因時制宜
《漢語大詞典》:遭時制宜(遭時制宜)
猶言因時制宜。隋書·經(jīng)籍志一:“遭時制宜,質(zhì)文迭用,應之以通變,通變之以中庸?!?/div>
分類:因時制宜
《國語辭典》:通權達變(通權達變)  拼音:tōng quán dá biàn
不墨守常規(guī),而根據(jù)實際情況,作適當?shù)奶幹?。也作「達權知變」。
《國語辭典》:待時而動(待時而動)  拼音:dài shí ér dòng
等待適當?shù)臅r機,才有所行動?!兑捉?jīng)。系辭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姑鳌堷P翼《紅拂記》第二出:「掃秋云半生如夢,且渡江西去,朱門寄跡,待時而動?!挂沧鳌复龝r而舉」、「觀機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