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4詞典 6分類詞匯 48
《漢語大詞典》:承檄
秉承檄文之義。謂響應(yīng)號召。晉書·顧眾傳:“ 峻 平,論功, 眾 以承檄奮義,推功於 謨 ?!?span id="cy1ahdu" class="book">《晉書·慕容德載記》:“諸郡皆承檄降於 德 ?!?/div>
《漢語大詞典》:景響(景響)
亦作“ 景嚮 ”。亦作“ 景鄉(xiāng) ”。
(1).如影隨形,如響應(yīng)聲。《楚辭·九章·悲回風(fēng)》:“入景響而無應(yīng)兮,聞省想而不可得?!?洪興祖 補(bǔ)注:“景,於境切,物之陰影也……或作‘嚮’,古字借用。”荀子·富國:“三德誠乎上,則下應(yīng)之如景嚮?!?span id="wjqmzvb" class="book">《漢書·董仲舒?zhèn)?/a>》:“夫善惡相從,如景鄉(xiāng)之應(yīng)形聲也?!?顏師古 注:“鄉(xiāng)讀曰‘響’。”新唐書·武平一傳》:“臣聞災(zāi)不忘生,上見下應(yīng),信如景響。”
(2).影子與回響。比喻無根據(jù)的、傳聞的、不可捉摸或牽強(qiáng)附會的。 晉 向秀 《難〈養(yǎng)生論〉》:“此殆景響之論,可言而不可得。”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詩瀋》:“援證確實,迥非傅會景嚮者比。”
《漢語大詞典》:響赴(響赴)
響應(yīng)奔赴。《隋書·衛(wèi)玄傳》:“ 文昇 率勵義勇,應(yīng)機(jī)響赴,表里奮擊,摧破兇丑?!?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合中原響赴而兵不必眾,就虜人儲聚而粟不必多。”
《漢語大詞典》:響集(響集)
響應(yīng)聚集。梁書·蕭會理傳:“ 湖熟 有吾舊兵三千餘人,昨來相知,克期響集,聽吾日定,便至京師。”
《國語辭典》:肆應(yīng)(肆應(yīng))  拼音:sì yìng
1.廣泛熱烈響應(yīng)?!痘茨献?。原道》:「是故響不肆應(yīng),而景不一設(shè)。」
2.才具開展,能得宜的廣泛應(yīng)付。如:「肆應(yīng)之才」。
《國語辭典》:應(yīng)徵(應(yīng)徵)  拼音:yìng zhēng
參加各種徵選。如:「這次參加應(yīng)徵的有三百多人,不過只錄取五名?!?/div>
《漢語大詞典》:響附(響附)
響應(yīng)歸附。文選·陸倕〈石闕銘〉序:“龜筮協(xié)從,人祇響附?!?張銑 注:“響附,如響應(yīng)聲也?!?span id="n8dkws2" class="book">《新唐書·李密傳》:“於是 海 、 岱 、 江 、 淮 間爭響附?!?/div>
《國語辭典》:反應(yīng)(反應(yīng))  拼音:fǎn yìng
1.用造反來響應(yīng)?!度龂?。卷一四。魏書。程郭董劉蔣劉傳。程昱》:「黃巾起,縣丞王度反應(yīng)之,燒倉庫??h令踰城走,吏民負(fù)老幼東奔渠丘山。」《三國志。卷一七。魏書。張樂于張徐傳。張合》:「合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yīng)亮,合皆破平之?!?br />2.指因受到狀況改變或外在刺激而引起的相應(yīng)的活動。如:「含羞草葉子會因觸動而閉合,是這種植物的自然反應(yīng)?!埂笇W(xué)生上課時的反應(yīng),多少會影響授課老師的教學(xué)士氣?!?/div>
《漢語大詞典》:翕應(yīng)(翕應(yīng))
謂相互響應(yīng)。 清 曾國藩 《湘鄉(xiāng)縣賓興堂記》:“其官斯土者……與邦人士講求吏治將略,互相稱美,訢合無間,同明相照,同氣相求,何其翕應(yīng)者與?”
《漢語大詞典》:響抃(響抃)
擊掌作聲以示熱烈響應(yīng)。《三國志·吳志·周魴傳》:“ 鄱陽 之民,實多愚勁,帥之赴役,未即應(yīng)人,倡之為變,聞聲響抃。”
《漢語大詞典》:踵呼
追隨吶喊。比喻響應(yīng)號召。 清 王夫之 《繹思》:“則 大澤 踵呼,彌年蹀血者,匪馮生之景命,所爭續(xù)絶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云集景從(雲(yún)集景從)
如云聚合,如影隨形。比喻聲勢浩大,響應(yīng)迅速。語出 漢 賈誼 《過秦論》:“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span id="mpqseqw" class="book">《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二十世紀(jì)之中國》:“主權(quán)在下之説,一倡百和,云集景從?!币嘧鳌?云集景附 ”。 汪東 《正明夷〈法國革命史論〉》:“ 中國 若革命必行蜂起之策,一省倡義,各方響應(yīng),云集景附,勢必大強(qiáng)于 法 。”
《國語辭典》:聞風(fēng)而起(聞風(fēng)而起)  拼音:wén fēng ér qǐ
一聽到消息就起來響應(yīng)。宋。文天祥〈何晞程名說〉:「百世之下居乎此者猶聞風(fēng)而起,況去之二百年之近乎?」
《漢語大詞典》:一手獨拍,雖疾無聲(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本謂一手獨拍,雖然迅猛但發(fā)不出聲音或難于受到響應(yīng)。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yīng)。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焙笠嘁杂饕粋€人或單方面的力量不能成事。成語“孤掌難鳴”本此。
《國語辭典》:一呼百應(yīng)(一呼百應(yīng))  拼音:yī hū bǎi yìng
一人召喚,百人響應(yīng)。形容響應(yīng)附和的人眾多?!段拿餍∈贰返诰呕兀骸钙鋾r百姓為貪官所逼,怨氣沖天,早已大眾齊心,一呼百應(yīng)?!?/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