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9,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1  3  4  5  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見知
一者
一同
并進
二妙
一齊
二王
兼并
七子
兩得
先輩
異世
沸騰
叢生
一手
《漢語大詞典》:見知(見知)
(1).見而知之。指同時代的事,以別于后代對前代事的“聞而知之”。語本孟子·盡心下:“由 堯 舜 至於 湯 ,五百有餘歲。若 禹 、 皋陶 ,則見而知之;若 湯 ,則聞而知之?!?清 顏元 存學編·總論諸儒講學:“其效使見知聞之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談名理,不作惡,不奉釋 老 名號?!?br />(2).謂明見明知,并不隔膜。韓非子·難一:“有賞者君見其功,有罰者君知其罪,見知不悖於前,賞罰不弊於后,安有不葬之患。”
(3).受到知遇。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汾水:“ 飛廉 以善走事 紂 , 惡來 多力見知。 周武王 伐 紂 ,兼殺 惡來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王逢原》:“ 王逢原 見知 王荊公 ,一時附麗之徒,日滿其門,進譽獻諛,初不及文字間也?!?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二·劉元子:“ 嵩陽 守 重慶 , 銅梁 大司馬 張襄憲公 佳胤 以童子見知,愛如己子。”
(4).為人所知。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而天下之文雅鑒賞者,固雖欲觀之,而祕閣禁嚴,不能到也,是終無由見知於世也?!?br />(5).見“ 見知法 ”。
《漢語大詞典》:一者
(1).同時稱舉幾個人或幾件事物,分別逐一敘述時用之。《公羊傳·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齊 ,一者之 魯 ,一者之 晉 。”百喻經(jīng)·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br />(2).常與“二者”、“三者”等連用,列舉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條件。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楔子:“母親!你孩兒此來,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進取去?!?span id="iwkoxbv"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燒炷香,消災(zāi)滅罪;二者,躲過這場災(zāi)晦;三者,做些買賣,觀看外方景致?!?魯迅 《二心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xiàn)狀》:“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還沒有農(nóng)工出身的作家。一者,因為農(nóng)工歷來只被壓迫,榨取,沒有略受教育的機會;二者,因為 中國 的象形--現(xiàn)在是早已變得連形也不象了--的方塊字,使農(nóng)工雖是讀書十年,也還不能任意寫出自己的意見?!?/div>
《國語辭典》:一同  拼音:yī tóng
1.統(tǒng)一?!赌?。尚同中》:「察天子之所以治天下者,何故之以也?曰: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
2.一樣?!盾髯?。榮辱》:「凡人有所一同,饑而欲食,寒而欲暖?!?br />3.一起、相偕?!度龂萘x》第五回:「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埂都t樓夢》第六四回:「老太太跟前,別提我和你一同來的?!?/div>
《國語辭典》:并進(並進)  拼音:bìng jìn
1.一起前進,不分先后。漢。東方朔答客難〉:「并進輻湊者,不可勝數(shù)?!谷龂?。鐘會〈檄蜀文〉:「鎮(zhèn)西諸軍,五軍并進?!?br />2.同時存在,勢力或地位不相上下。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輔弼之臣瓦解,而邪諂之人并進。」三國魏。曹囧六代論〉:「兼親疏而兩用,參同異而并進?!?/div>
《國語辭典》:二妙  拼音:èr miào
1.稱晉朝擅長草書的衛(wèi)瓘、索靖。見《晉書。卷三六。衛(wèi)瓘傳》。
2.稱唐代善于裁剖的韋維與善于作詩的宋之問。見《新唐書。卷一一八。韋湊傳》。
3.稱宋代擅長畫竹的艾淑與擅長畫龍的陳所翁。見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卷四。
4.稱擅長作詩的金人段克己、段成己兩兄弟。
《國語辭典》:一齊(一齊)  拼音:yī qí
1.一律、同樣。《莊子。秋水》:「萬物一齊,孰短孰長?」
2.一同、同時。如:「一齊下手」。《儒林外史》第五二回:「眾人在旁,一齊贊嘆。」《紅樓夢》第八二回:「說著,二人一齊進來?!?br />3.統(tǒng)一平治?!妒酚?。卷一一八?;茨贤鮽鳌罚骸府斀癖菹屡R制天下,一齊海內(nèi),汎愛蒸庶,布德施惠。」
4.一切、完全。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一六出:「情到不堪回首處,一齊分付與東風?!?/div>
《國語辭典》:二王  拼音:èr wáng
1.兩位君王?!抖Y記。曾子問》:「天無二日,土無二王?!?br />2.晉王戎與王衍?!稌x書。卷三四。羊祜傳》:「二王當國,羊公無德。」
3.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與其第七子王獻之的合稱。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梁氏秘閣散逸以來,吾見二王真草多矣?!?/div>
《國語辭典》:兼并  拼音:jiān bìng
合并。《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遂伐滅吳,兼并其地?!埂段倪x。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強秦兼并,吞滅四隅?!?/div>
《國語辭典》:兼并(兼併)  拼音:jiān bìng
并吞。通常指土地侵奪或經(jīng)濟侵占。如:「戰(zhàn)國末期秦始皇兼并六國,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七子
(1).指 春秋 鄭國 七大夫。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鄭伯 享 趙孟 於 垂隴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產(chǎn) 、 子大叔 、二 子石 從。 趙孟 曰:‘七子從君以寵 武 也,請皆賦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觀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個親黨。《后漢書·左雄傳》:“及 幽 厲 昏亂,不自為政, 褒 艷 用權(quán),七子黨進,賢愚錯緒,深谷為陵?!?李賢 注:“七子皆 襃姒 之親黨,謂 皇甫 為卿士 仲允 為膳夫, 家伯 為宰, 番 為司徒, 蹶 為趣馬, 棸子 為內(nèi)史。 楀 為師氏也。 厲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黨盛也?!?br />(3).指 漢景帝 時同時起兵的 吳 楚 等七諸侯國之王。文選·陸機〈五等論〉:“是以諸侯阻其國家之富,憑其士民之力,勢足者反疾,土狹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綱,七子衝其漏網(wǎng)。” 李善 注:“漢書曰:‘ 景帝 即位, 朝錯 説上,令削 吳 。及書至, 吳王 起兵誅 漢 吏二千石以下, 膠西 膠東 淄川 濟南 楚 趙 亦皆反也?!?br />(4).指 漢 末 建安 時期作家 孔融 、 陳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應(yīng)瑒 、 劉楨 等七人,稱 建安 七子。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 唐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之一:“書札二 王 爭巧拙,篇章七子避風流?!?胡蘊玉 《中國文學史序》:“其時三祖葉其高論,七子分其麗則,《翰林》總其菁華,《典論》詳其藻絢?!?br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間 李夢陽 、 何景明 、 徐禎卿 、 邊貢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稱“前七子”。見明史·李夢陽傳。又 嘉靖 、 隆慶 時期 李攀龍 、 謝榛 、 梁有譽 、 宗臣 、 王世貞 、 徐中行 、 吳國倫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稱“后七子”。見明史·李攀龍傳。
(6). 漢 代宮中女官名。漢書·外戚傳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之號焉……七子視八百石,比右庶長。”
《漢語大詞典》:兩得(兩得)
同時兼得兩種長處、兩種利益。韓非子·難一:“賢 舜 則去 堯 之明察,圣 堯 則去 舜 之德化;不可兩得也?!?唐 韓愈 《送水陸運使韓侍御歸所治序》:“田五千頃,法當用人七千,臣令吏於無事時,督習弓矢,為戰(zhàn)守備,因可以制虜,庶幾所謂兵農(nóng)兼事,務(wù)一而兩得者也?!?宋 曾鞏 《歸老橋記》:“余以謂先王之養(yǎng)老者備矣,士大夫之致其位者,曰不敢煩以政,蓋尊之也。而士亦皆明於進退之節(jié),無留祿之人,可謂兩得之也。”
《國語辭典》:先輩(先輩)  拼音:xiān bèi
尊稱年齡或輩分較長的人?!度龂?。卷五三。吳書。闞澤傳》:「澤州里先輩丹楊唐固亦修身積學,稱為儒者?!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久仰先輩大名,如雷貫耳?!?/div>
《漢語大詞典》:異世(異世)
(1).不同時代。漢書·王莽傳上:“至於制作,與 周公 異世同符?!?南朝 宋 謝靈運 《七里瀨》:“誰謂古今殊,異世可同調(diào)?!?唐 韓愈 《進士侯喜》:“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異世而相慕?!?br />(2).前代;前世。漢書·郊祀志下:“王者各以其禮制事天地,非因異世所立而繼之?!?顏師古 注:“異世,謂前代?!?span id="nr5uzir" class="book">《文選·張悛〈為吳令謝詢求為諸孫置守冢人表〉》:“正刑則罪非 晉 寇,從坐則異世已輕。” 呂向 注:“言正刑則 漢 魏 之時征伐不為 晉 寇也,若緣 孫皓 之坐,則是遠祖應(yīng)輕也。” 宋 秦觀 《題彭景山傳神》:“﹝ 彭景山 ﹞年四十不幸喪明……以得喪觀之,豈異世有所負耶?”
(3).不同的世間。指陽間與陰間。 晉 潘岳 《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滅,覽餘跡兮未夷。昔同途兮今異世,憶舊歡兮增新悲。”
(4).指去世在陰間的人。宋書·何偃傳:“﹝ 偃 ﹞卒官,時年四十六……﹝ 世祖 ﹞曰:‘ 何偃 遂成異世,美志長往。’”南齊書·王儉傳:“ 儉 年德富盛,志用方隆,豈意暴疾……便為異世,奄忽如此,痛酷彌深?!?br />(5).后代;后世。 唐 元結(jié) 《辯惑》上篇:“是以惡蒙異世之誅,善及子孫之賞。”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鴟夷子見黜:“余感其事,故書之以為異世之戒云?!?清 曾國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銘》:“余既揭其用兵始末,乃并述他行義,聲之銘詩,用告異世治國聞?wù)摺!?/div>
《國語辭典》:沸騰(沸騰)  拼音:fèi téng
1.液體在一定壓力下,加熱至一定的溫度時,液體表面及內(nèi)部發(fā)生汽化的現(xiàn)象。
2.水流涌起。《詩經(jīng)。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晉。左思吳都賦〉:「濆薄沸騰,寂寥長邁?!?br />3.喧噪動蕩。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欲寡其過,謗議沸騰?!埂杜f唐書。卷五九。列傳。任瑰》:「隋氏失馭,天下沸騰。」
《國語辭典》:叢生(叢生)  拼音:cóng shēng
1.樹木聚集在一處生長。如:「草木叢生」。漢。劉安〈招隱士〉:「桂樹叢生兮山之幽,偃謇連卷兮枝相繚?!?br />2.形容很多事物同時發(fā)生。如:「百弊叢生」?!肚f子。天運》:「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diào)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布揮而不曳?!?/div>
《國語辭典》:一手  拼音:yī shǒu
1.一只手?!都t樓夢》第六三回:「湘云忙一手奪了,擲與寶釵?!?br />2.技藝?!段拿餍∈贰返谌呕兀骸肝矣袀€堂房侄女,今年十八歲,做得一手好針線。」
3.一人的力量。宋。林景熙酬謝皋父見寄〉詩:「風雅一手提,學子屨滿戶。」
4.手段。《水滸傳》第三七回:「你在這里又弄這一手?船里甚么行貨?有些油水么?」
5.不正當?shù)年P(guān)系。如:「他們兩人平日在公司里,少有互動,沒人會想到他倆私底下竟然有一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