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同意  拼音:tóng yì
1.心意相同。《孫子。計篇》:「令民與上同意?!?br />2.意旨相同。漢。王充《論衡。辨崇》:「明舉鬼神,同意共指,欲令眾,信用不疑。」
3.贊成。如:「我同意你的看法?!?/div>
《國語辭典》:不同意  拼音:bù tóng yì
不贊成、不認可。如:「我不同意你對這件事的做法?!?/div>
《漢語大詞典》:同意語(同意語)
見“ 同義語 ”。
《國語辭典》:離婚同意書(離婚同意書)  拼音:lí hūn tóng yì shū
配偶解除婚姻關系時所簽訂的協(xié)議書,內(nèi)容包含子女監(jiān)護權歸屬、子女探視權、子女撫養(yǎng)費之分擔、雙方財產(chǎn)分配、家中物品分配、婚后居住所、贍養(yǎng)費與其他特定之約定事項等之協(xié)議。
《國語辭典》:同意權(同意權)  拼音:tóng yì quán
1.對他人意見可表贊同或否決的權力。如:「對于是否采購這批貨品,總經(jīng)理當然有同意權?!?br />2.特指憲法上的程序。監(jiān)察院對總統(tǒng)提名的司法院院長、副院長、大法官,及考試院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所為之同意不同意的權力。
《國語辭典》:同意書(同意書)  拼音:tóng yì shū
雙方達成協(xié)議所簽署表示贊成意見的文件。
《國語辭典》:會意(會意)  拼音:huì yì
1.六書之一。指合成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意義的造字法。如日月為明、人言為信。漢。許慎 說文解字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挂卜Q為「象意」。
2.領悟、了解。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埂堆θ寿F征遼事略》:「張士貴目視劉君昴教出,君昴會意,立于帳下?!?br />3.中意、合意?!杜f唐書。卷一九二。隱逸傳。田游巖傳》:「游于太白山,每遇林泉會意,輒留連不能去。」
《國語辭典》:六書(六書)  拼音:liù shū
1.為中國文字的六種創(chuàng)造方法。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稱為「六體」。
2.王莽時的六種字體。即古文、奇字、篆書、左書、繆書、鳥蟲書。見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也稱為「六體」。
《漢語大詞典》:然可
同意;應允。新唐書·段秀實傳:“ 肅宗 在 靈武 ,詔 嗣業(yè) 以 安西 兵五千走行在,節(jié)度使 梁宰 欲逗留觀變, 嗣業(yè) 陰然可。”新唐書·杜亞傳:“以事祈謁,輒相然可。”
《國語辭典》:允許(允許)  拼音:yǔn xǔ
準許、許可?!独蠚堄斡浂帯返谌兀骸柑热衾咸试S了,我這兩天就不來。」《文明小史》第三八回:「況且黎教士明說是老同年,當面允許他放的,如今不放,顯見是兄弟的主意。」也作「允準」。
《國語辭典》:許諾(許諾)  拼音:xǔ nuò
答應。《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西游記》第一○回:「該人曹官魏徵處斬,拜告寡人救他,朕已許諾?!?/div>
《國語辭典》:依從(依從)  拼音:yī cóng
順從?!读汗胖G》:「策立之事,便合依從,不合違敕。」也作「依隨」。
《國語辭典》:答應(答應)  拼音:dā yìng
1.應聲回答?!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劉官人打門,他那里便聽見?敲了半晌,方才知覺,答應一聲:『來了!』起身開了門。」《紅樓夢》第一一回:「鳳姐兒立起身來答應了一聲,方接過了戲單?!?br />2.對答、應付。元。無名氏《漁樵記》第一折:「那禮節(jié)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說起詩詞歌賦來,怎生答應?!埂端疂G傳》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問時,保正也好答應。」
3.允許、同意。《老殘游記》第一九回:「吳二浪子說:『再賭一場,一統(tǒng)算帳?!淮蠹也淮饝!埂段拿餍∈贰返谌呕兀骸阜曛么藱C會,又訛了人家一千銀子,答應替他想法,包打贏官司。」
4.感應。漢。蔡邕〈伯夷叔齊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答應?!?br />5.聽候使喚、伺候。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漢最殷勤,答應在白門,謹遵老母命,持言見大人?!乖o名氏《黃鶴樓》第三折:「兀那樓下有聰明伶俐的,著一個上樓去,答應元帥。」《紅樓夢》第一七、一八回:「寧國府及賈赦那宅兩處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個小太監(jiān)答應?!?br />6.清時宮女有答應之稱,位在貴人之下,僅供使令。見《稱謂錄。卷一○。列宮。常在答應》。
《漢語大詞典》:肯認(肯認)
認可;同意。 李大釗 《再論新亞細亞主義》:“我主張依各洲的小聯(lián)合作基礎造世界的聯(lián)邦,實在是為聯(lián)合便利上起見, 承元君 替我想的,的確不錯。但是 承元君 說這個答案自然不能成立,我卻不敢肯認?!?/div>
分類:認可同意
《漢語大詞典》:肯可
贊成;同意。 宋 歐陽修 《司封員外郎許公行狀》:“是時 趙普 為相,四方奏疏不可意者,悉投二甕中,甕滿輒出而焚之,未嘗有所肯可,獨稱君為能?!?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 孝宗 念公族家故人子,贍智蚤立,異顧待。屢奏事殿上,漏常下數(shù)刻,所論意合,無不肯可?!?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孫必振:“ 孫 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div>
分類:贊成同意
《國語辭典》:贊同(贊同)  拼音:zàn tóng
贊成、同意。如:「他的提議,大家都舉手贊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