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客火  拼音:kè huǒ
客店。元。關(guān)漢卿《救風塵》第三折:「早起杭州散了,趕到陜西,客火里吃酒?!?/div>
《國語辭典》:吃大戶(吃大戶)  拼音:chī dà hù
1.舊時遇著荒年時,饑民群聚富家吃飯或搶奪食物。
2.指向大單位或收入較多的個人或團體,采用攤派、強行借款、要求贊助等方式索取財物。如:「隨著法治的進步,吃大戶的現(xiàn)象已越來越少?!?/div>
《國語辭典》:飯磬(飯磬)  拼音:fàn qìng
寺院開飯時,擊磬召集僧徒,稱為「飯磬」。南朝陳。沈炯〈同庾中無肩吾周處士弘讓游明慶寺〉詩:「馴烏逐飯磬,狎獸繞禪床?!?/div>
《國語辭典》:膳宿  拼音:shàn sù
飲食與住宿。如:「限于經(jīng)費,會議主辦單位僅提供與會者落地膳宿招待,旅費須自理。」
分類:吃飯住宿
《國語辭典》:慢用  拼音:màn yòng
1.同席吃飯,先吃完離席對在坐繼續(xù)吃飯人說的客氣話。如:「不好意思,有事要先走,各位請慢用?!?br />2.請人吃飯慢慢享用的客氣話。如:「沒什么好菜,各位慢用!」
《國語辭典》:打七  拼音:dǎ qī
凈土宗與禪宗的修行法,于七日內(nèi),除必要的吃飯睡覺之外,避開一切俗事,專心參究佛法,稱為「打七」。禪宗每年冬季都要舉辦一至十個「打七」活動。也稱為「打凈七」、「打禪七」。
《漢語大詞典》:壹食
聚在一起吃飯,會餐。禮記·玉藻:“壹食之人,一人徹?!?鄭玄 注:“壹,猶聚也,為赴事聚食也?!?/div>
分類:吃飯
《國語辭典》:餐廳(餐廳)  拼音:cān tīng
泛稱用餐的場所。
《漢語大詞典》:飯場(飯場)
方言。指農(nóng)村中人們聚集在一起吃飯的場地。 劉真 《春大姐》:“在一個飯場上,人們這樣爭吵著。” 柯巖 《奇異的書簡·追趕太陽的人》:“ 河南 農(nóng)村有個習慣,一到飯時就好拿著饃,端著‘糊涂’到飯場圪蹴著,三個一群,兩個一伙,連說話帶喝湯?!?/div>
《漢語大詞典》:逾庖而宴
越過廚房去吃飯。逾,越過,穿過,今有“逾越”一詞。庖:廚房。例如: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歸有光《項脊軒志》
《國語辭典》:雨沐風餐(雨沐風餐)  拼音:yǔ mù fēng cān
被雨淋身,被風吹拂。比喻勞苦不安定。宋。劉宰石翁姥〉詩:「人歸人去我何心,雨沐風餐人自老?!?/div>
《國語辭典》:櫛風沐雨(櫛風沐雨)  拼音:jié fēng mù yǔ
以風梳發(fā),以雨沐浴。比喻在外奔走,極為辛勞。參見「沐雨櫛風」條。《三國志。卷一二。魏書。鮑勛傳》:「況獵,暴華蓋于原野,傷生育之至理,櫛風沐雨,不以時隙哉?!?/div>
《漢語大詞典》:雨臥風餐(雨臥風餐)
杜甫 《舟中》:“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意謂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后以“雨臥風餐”形容生活飄泊無定。 宋 楊萬里 《早炊童家店》詩:“不辭雨臥風餐里,可惜橙黃橘緑時。”亦作“ 雨宿風餐 ”。 宋 范成大 《四明人董嶧久居岳市乞詩》:“ 祝融 峯下兩逢春,雨宿風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海邊亦有未歸人?!?/div>
《漢語大詞典》:以噎廢餐(以噎廢飡)
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yīng)做的事情。南史·賀琛傳:“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於義可否?以噎廢飡,此之謂也。”參見“ 因噎廢食 ”。
《國語辭典》:因噎廢食(因噎廢食)  拼音:yīn yē fèi shí
因為怕噎著,而不吃東西。語本《呂氏春秋。孟秋紀。蕩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贡扔鳛榱四撤N小問題怕再出錯,而把要緊的事擱下不做。《明史。卷一七六。李賢傳》:「慮中飽而不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挂沧鳌敢娨瓘U食」、「以噎廢飧」。
《國語辭典》:忘寢廢食(忘寢廢食)  拼音:wàng qǐn fèi shí
因?qū)P挠谀呈露孙嬍?、睡覺。形容專心努力工作或?qū)W習。也作「廢寢忘餐」。
《國語辭典》:吸風飲露(吸風飲露)  拼音:xī fēng yǐn lù
1.道家認為神仙能不食人間煙火,以風露為飲食。語出《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br />2.形容奔波勞苦。如:「一路上,曉行夜宿,吸風飲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