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7詞典 1分類詞匯 76
《國語辭典》:茶毛蟲(茶毛蟲)  拼音:chá máo chóng
動物名。幼蟲身上長白毛,以茶樹的葉片為食,是茶樹的主要害蟲。
《國語辭典》:葉舌(葉舌)  拼音:yè shé
葉片與葉鞘交接處,近軸面的舌狀附屬物。常見于禾本科植物,水韭、卷柏亦有之。
《國語辭典》:叢生葉(叢生葉)  拼音:cóng shēng yè
多枚葉片密集著生于莖上,節(jié)間縮短,雖為互生,但不易分辨者,稱為「叢生葉」。如公孫樹、落葉松等。
《國語辭典》:孢膜  拼音:bāo mò
蕨類植物孢子囊群外的膜狀組織。主要功能在產(chǎn)生孢子囊葉片表面的延伸組織。
《國語辭典》:肉粽  拼音:ròu zòng
用葉片裹糯米和肉等佐料而蒸煮制成的食品。如:「每近端午,母親總會包些肉粽過節(jié)?!?/div>
《國語辭典》:假葉(假葉)  拼音:jiǎ yè
無葉片但成長為形狀似葉,而具葉之機能的葉柄。也稱為「葉狀柄」。
《國語辭典》:果粉  拼音:guǒ fěn
新鮮果實或葉片外面的微細(xì)臘質(zhì)的粉狀物。
《國語辭典》:保衛(wèi)細(xì)胞(保衛(wèi)細(xì)胞)  拼音:bǎo wèi xì bāo
植物葉片表皮上,包圍成氣孔,兩枚為一對的弦月狀特殊表皮細(xì)胞,含有葉綠體,能司氣孔的開閉。
《國語辭典》:不完全葉(不完全葉)  拼音:bù wán quán yè
一片長成的葉,在外形上可區(qū)分為葉片、葉柄和托葉三部分,若缺少其一部或兩部者,即稱為「不完全葉」。
《國語辭典》:針葉樹(針葉樹)  拼音:zhēn yè shù
松柏類植物均為木本,葉片多為針形或鱗片狀,故稱為針葉樹,如松、杉、針樅等。針葉樹終年常綠,通常分布在高緯度地帶或寒帶地區(qū)。
《國語辭典》:掌狀脈(掌狀脈)  拼音:zhǎng zhuàng mài
葉片上有三至多條由葉基或近基部呈放射狀發(fā)出近等粗的主脈,再由主脈發(fā)出多數(shù)細(xì)脈的葉脈。
《國語辭典》:異形葉(異形葉)  拼音:yì xíng yè
同株植物上具有于形態(tài)或功能不同之葉片者。
《國語辭典》:常綠植物(常綠植物)  拼音:cháng lǜ zhí wù
植物之葉片壽命長,當(dāng)年多不脫落,于舊葉脫落時,新葉亦早開展,經(jīng)年保持常綠的植物。如甜橙、草莓、龍眼、松、柏等。
《國語辭典》:鏡鐵礦(鏡鐵礦)  拼音:jìng tiě kuàng
為一種赤鐵礦。與石英伴生,閃亮葉片狀集合體,類似玫瑰狀,也稱為「鐵玫瑰」;鋼灰至鐵黑色呈金屬光澤,晶面閃爍如鏡。
《國語辭典》:藍(lán)晶石(藍(lán)晶石)  拼音:lán jīng shí
一種含鋁的矽酸鹽礦物。常呈細(xì)長葉片狀,硬度依結(jié)晶方向而不同,常存于片麻巖和片巖中,光澤如玻璃,呈藍(lán)色或白色。可用來制造火星塞或特殊耐火材料。其中透明而深藍(lán)的藍(lán)晶石可琢磨成寶石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