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04,分12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a>
口實
口食
開口笑
信口
巷口
口號
山口
閉口
金口
口語
口碑
利口
計口
交口
《國語辭典》:??凇 ?span id="zrjr4xp" class='label'>拼音:hǎi kǒu
1.內河通海的地方。亦指臨海的地方。唐。方干 陸山人畫水詩:「但有片云生海口,終無明月在潭心?!?br />2.形容人的口部大而深?!对娊?jīng)。大雅。生民》唐。孔穎達。正義:「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龍顏之類?!?br />3.誇口、說大話。如:「誇下??凇?。
4.城市名。位于海南島瓊山縣北。參見「??谑小箺l。
《國語辭典》:口實(口實)  拼音:kǒu shí
1.糧食?!兑捉?jīng)。頤卦》:「自求口實。」晉。江統(tǒng) 徙戎論:「且關中之人,百馀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處之與遷,必須口實?!?br />2.俸祿。《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yǎng)。」
3.談話、批評的內容、資料或依據(jù)?!度龂?。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實?!?/div>
《國語辭典》:口食  拼音:kǒu shí
飯食。《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xié)狀元。第一○出》:「君口食,奴自供。要睡時,先自睡?!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口食之類,是在我們身上。」
《國語辭典》:開口笑(開口笑)  拼音:kāi kǒu xiào
1.張嘴發(fā)笑,指人心情愉快。唐。杜甫〈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詩:「語盡還成開口笑,提攜別掃清溪曲。」唐。杜牧九日齊安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2.裂開缺口有如人咧嘴而笑的樣子。如:「你看!你的鞋都已經(jīng)開口笑了,還不換雙新的?」
3.用面粉、奶油、雞蛋調制后油炸而成的食品,炸好時出現(xiàn)裂口,像人開口發(fā)笑的樣子,故稱為「開口笑」。如:「媽媽炸了一大盤開口笑,他倆吃得好開心?!?/div>
《國語辭典》:信口  拼音:xìn kǒu
不加思索而任意發(fā)言。唐。白居易答故人〉詩:「讀書未百卷,信口嘲風花?!埂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竸R禮初入花叢,手舞足蹈,也不知如何是好,海闊天空,信口亂說?!?/div>
《國語辭典》:巷口  拼音:xiàng kǒu
巷道的出入口。唐。高瑾〈上元夜效小庾體〉詩:「連鑣出巷口,飛轂下池漘?!埂肚迤缴教迷挶?。柳耆卿詩酒玩江樓》:「僧兒用手指自巷口王二哥茶坊里道:『有個粗眉大眼精蹶鼻子略綽口的官人,教我把來與小娘子?!弧?/div>
《國語辭典》:口號(口號)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隨口吟成的詩文。宋。王辟之《澠小燕談錄。卷四。高逸》:「文忠公親作口號,有『金馬玉堂三學士,清風明月兩閒人』之句,天下傳之。」也稱為「口占」。
2.含有贊頌性質的贊美詩。多指獻給皇帝的頌詩?!端问?。卷一四二。樂志十七》:「第六、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顾?。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旦朝會》:「伴射得捷,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口號,觀者如堵?!?br />3.打油詩或順口溜。《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棗陽縣中,人人稱羨,造出四句口號,道是:『天下婦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勝似為駙馬?!弧?/div>
《國語辭典》:口號(口號)  拼音:kǒu hào
1.供口頭呼喊,帶有綱領性和鼓動作用的簡短句子。如:「抗議的群眾,一面走一面呼口號,場面極為壯觀。」
2.口頭暗號?!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高@口號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著,彼此打個招呼,也決不動手的?!?/div>
《國語辭典》:山口  拼音:shān kǒu
1.兩山間交會的隘口。唐。常建〈張山人彈琴〉詩:「朝從山口還,出嶺聞清香。」
2.山洞口。唐。王維桃源行〉:「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3.琵琶、三弦琴等弦樂器上端架弦的部位,及簫管的吹竅部位,均稱為「山口」。
《漢語大詞典》:閉口(閉口)
(1).沉默,緘默。史記·張儀列傳:“ 楚王 曰:‘愿 陳子 閉口毋復言,以待寡人得地?!?唐 韓愈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白頭趨走里,閉口絶謗訕。” 巴金 《沉落》:“說到讀書上來,我只好閉口了?!?br />(2).猶滅口。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吏覺知,使 長安 尉 奇 等往捕 開章 。 長 匿不予,與故中尉 蕑忌 謀,殺以閉口?!?張守節(jié) 正義:“謀殺 開章 ,以閉絶謀反之口也?!?br />(3).指一定時間內停止通航。 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一:“ 熙寧 中,欲行冬運。 汴渠 舊制有閉口,十月則舟不行,於是以小船數(shù)十,前設碓,以擣冰,役夫苦寒,死者甚眾?!?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十月閉口:“近時 天津 海口,每至冬日,海舶不通,謂之封河,頗近 宋 時 汴渠 閉口之例?!?/div>
《國語辭典》:金口  拼音:jīn kǒu
1.不妄言。比喻言語的重要?!锻ㄋ拙?。言笑》:「啟金口,……家語,周朝有金人,三緘其口,故后人以不妄言者為金口也?!?br />2.對他人言語的敬稱。南朝梁。蕭統(tǒng)七契〉:「必枉話言,敬聆金口。」
3.天子所說的話。明。高明《琵琶記》第一二出:「玉音主盟,金口說合。」
4.佛教指如來佛的口。以佛陀身形金黃色,故稱其口為「金口」。唐。孟浩然 與張折沖游耆闇寺詩:「貝葉傳金口,山樓作賦開?!?/div>
《國語辭典》:口語(口語)  拼音:kǒu yǔ
1.專指談話所用的語言。唐。劉知幾《史通。卷六。言語》:「而后來作者,通無遠識,記其當世口語,罕能從實而書?!?br />2.議論。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仆以口語遇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3.誹謗。漢。楊惲 報孫會宗書:「懷祿貪勢、不能自退,遂遭變故,橫被口語?!?br />4.訴訟關系人受審時,與案情有關的陳述。《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知縣錄了口語,喝退胡阿虎,便叫周四上前來問?!挂卜Q為「口供」、「口詞」。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段拿餍∈贰返诙兀骸高@門上見他是外國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挂卜Q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挂卜Q為「口氣」。
3.語音學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語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碑  拼音:kǒu bēi
眾人的口頭傳頌,有如文字鐫刻于碑石。語本《五燈會元。卷一七。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比喻眾人的口頭稱揚?!独蠚堄斡洝返谝话嘶兀骸改侵牢醇耙粋€時辰,已經(jīng)結案,沿路口碑嘖嘖稱贊。」
《國語辭典》:利口  拼音:lì kǒu
口齒伶俐,能言善辯?!墩撜Z。陽貨》:「惡利口之覆邦家者?!埂妒酚洝>砹?。仲尼弟子列傳。端木賜》:「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div>
《高級漢語詞典》:計口
按人口計算
分類:計口
《國語辭典》:交口  拼音:jiāo kǒu
1.眾口同聲、齊聲。唐。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宋。陸游 書感詩:「常記當年賦子虛,公卿交口薦相如?!?br />2.交談、對談。宋。蘇軾張文定公墓志銘〉:「令大臣與議,無屈帝尊與虜交口?!埂抖膛陌阁@奇》卷九:「彼此有意,只不曾交口?!?br />3.爭吵。《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行至日晡,遇一個惡少后生,要買寶刀,兩個交口廝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