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疏離感(疏離感)  拼音:shū lí gǎn
1.個體與日常生活、環(huán)境、團體或文化互動時,自覺無意義感、無能為力感、社會孤立感、自我分離感等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稱為「疏離感」。
2.馬克思(Karl Marx)在其早期著作中使用的一個概念,指資本主義生產的核心關系對人與心理的影響,尤指個人與生產關系、周遭、自身、他人、產品等產生無法控制與失去關聯(lián)的無意義感。也譯作「異化(alienation)」。
《漢語大詞典》:多普勒效應
波源和觀察者相對于傳波介質發(fā)生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頻率與波源振動頻率出現(xiàn)不一致的現(xiàn)象。波源和觀察者相互接近時接收到的頻率增大,相互離開時則頻率減小。如兩輛汽車相向駛近時,車中的人聽到對方的鳴號聲的音調(頻率)變高,而駛過后聽到的鳴號聲的音調變低。
《漢語大詞典》:動摩擦
接觸物體之間保持相對運動時的摩擦。
《國語辭典》:賭本(賭本)  拼音:dǔ běn
賭博的本錢。比喻從事冒險活動時所具有的實力?!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刚浽?,咱去湊個熱鬧,添些賭本,倒是天賜的財項?!?/div>
《國語辭典》:發(fā)高燒(發(fā)高燒)  拼音:fā gāo shāo
體溫上升超過正常溫度很多的狀態(tài)。如:「他昨晚不小心受了風寒,今天一直在發(fā)高燒?!?/div>
《漢語大詞典》:滑動摩擦(滑動摩擦)
摩擦的一種。物體滑動時產生的摩擦,其摩擦力較滾動摩擦大。
《國語辭典》:護胸(護胸)  拼音:hù xiōng
運動時用來保護胸部的用具。如棒球比賽時,捕手胸前所戴的護具。
《國語辭典》:疾言厲色(疾言厲色)  拼音:jí yán lì sè
言語急迫,神色嚴厲。形容人發(fā)怒的樣子。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三出:「我那時疾言厲色,雖辱罵了他一場,恨藏奸賣俏,真是個人中獸?!埂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爺?shù)哪樕?,已經平和了許多;就是問話的聲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厲色了。」
《漢語大詞典》:卜浪鼓
帶把的手鼓,鼓身兩旁有短繩系槌,來回轉動時,鼓槌擊鼓作聲。 陳伯吹 《小珍看蛟去》:“賣貨郎一邊揩著頭上的汗,一邊還搖著卜浪鼓?!?杜鵬程 《記一位年輕的朋友》:“ 王軍 頭擺得象搖卜浪鼓似的,很不滿意自己?!?/div>
《國語辭典》:波浪鼓  拼音:bō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于小鼓兩旁用短線各拴一顆墜子,握住手把轉動,鼓面會因墜子敲擊而發(fā)出咚咚的聲響。以前賣貨郎也拿來搖弄,以代替叫賣。也作「巴郎鼓」、「撥浪鼓」、「勃浪鼓」、「博郎鼓」、「播浪鼓」、「潑浪鼓」、「不瑯鼓」。
《國語辭典》:撥浪鼓(撥浪鼓)  拼音:bō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兩旁各栓有一顆墜子,用手搖動會發(fā)出聲音的小鼓。也作「波浪鼓」。
《國語辭典》:博浪鼓  拼音:bó làng gǔ
一種兒童玩具。轉動鼓面,鼓面旁的墜子會敲擊鼓面,發(fā)出咚咚的聲響。舊時賣貨郎亦用此搖弄以代替叫賣。也作「波浪鼓」。
《漢語大詞典》:板羽球
球類活動的一種?;顒訒r,雙方隔網(wǎng)用木板拍子往返拍打上插羽毛的半圓形膠皮球。亦指板羽球活動所用的球。
《漢語大詞典》:疊暴(疊暴)
人激動時筋一根一根地鼓起來。紅樓夢第三二回:“我原説錯了,這有什么,筋都疊暴起來,急得一臉汗!”
分類:激動動時
《國語辭典》:初速  拼音:chū sù
物理學上稱物體運動時最初的速度為「初速」。
《漢語大詞典》:沈住氣(沈住氣)
亦作“沉住氣”。 謂在情況緊急或感情激動時克制自己,保持鎮(zhèn)靜。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八回:“ 大水 他們沉住氣,偷偷地把手槍埋在地里,壓上個大土塊,作了記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