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4—762 【介紹】: 唐高州良德人。馮盎曾孫?;鹿俑哐痈pB(yǎng)為子,改姓高。為宦官,玄宗時知內(nèi)侍省事,四方奏事均經(jīng)其手,頗能謹慎從事,進封渤??す?,寵任極專。肅宗為太子時,以兄禮事之。累官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安史亂起,隨玄宗入蜀。肅宗上元元年被放巫州,兩年后赦歸,病死途中。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84—762 潘州(今廣東高州)人。本姓馮。圣歷元年(698)入宮,武則天令給事左右?;鹿俑哐痈J諡轲B(yǎng)子,因改姓高。玄宗時以誅蕭至忠、岑羲等有功,知內(nèi)侍省事,寵任極專,權傾中外,累官驃騎大將軍、封齊國公,加開府儀同三司。肅宗上元元年(760),配流黔中道。寶應元年(762)赦歸,卒于道中?!?a target='_blank'>舊唐書》卷一八四、《新唐書》卷二〇七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錄存高力士詩1首,出唐鄭處誨《明皇雜錄·補遺》,又收斷句1聯(lián)。
全粵詩·卷一一
高力士(六八四 — 七六二),潘州(今屬信宜)人。馮盎之曾孫。父君衡以獲罪,家被籍沒,力士幼隨母移居瀧州。武則天圣歷元年(六九八),嶺南討擊使李千里進為閹兒,敕留給事左右,坐累逐出之。內(nèi)官高延福收為養(yǎng)子,遂冒其姓。歲馀,復入禁中。善傳詔令,授宮闈丞。唐中宗景龍中,玄宗在藩,力士傾心附結,及平韋氏,升儲位,奏力士屬內(nèi)坊,擢內(nèi)給事。玄宗即位,力士以誅蕭、岑等功,加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知內(nèi)侍省事。四方進奏,必先呈力士,然后進御,小事便決之。肅宗在東宮,亦兄事之。帝曰:“力士當上,我寢乃安?!碧鞂毘酰莨谲姶髮④?、右監(jiān)門衛(wèi)大將軍,進封渤海郡公。七載,加驃騎大將軍。玄宗幸蜀,力士從之,進齊國公。還京后,加開府儀同三司,賜實封五百戶。后為李輔國所構,長流巫州。代宗寶應元年(七六二),赦還,見二帝遺詔,北望號慟,嘔血而卒。以護衛(wèi)先帝功,敕還其官,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a target='_blank'>舊唐書》卷一八四、《新唐書》卷二○七有傳。詩一首。
高力士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高州良德人。玄宗天寶末安史之亂,李適(德宗)母沈氏失所在。及即位,遣使者分行天下,物色咨訪。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女官李真一嘗從沈氏游,見高年狀差相似,疑而問之,含糊不堅。時宮中無識沈氏者,于是迎還上陽宮。帝喜,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詔貸之。
力士額珠喻
【佛學大辭典】
(傳說)(參見:額上珠)
力士城
【佛學大辭典】
(地名)拘尸那城也。(參見:力士生地)。
力士生地
【佛學大辭典】
(地名)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處,故云力士生地。涅槃經(jīng)一曰:「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涅槃經(jīng)疏一曰:「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敵千人,凡三十萬共為群黨,無所臣屬,以法自持,亦不亂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div>
力士生地
【佛學大辭典】
(地名)拘尸那城有力士之一族。是彼之生處,故云力士生地。涅槃經(jīng)一曰:「佛在拘尸那國力士生地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涅槃經(jīng)疏一曰:「力士生地者,人中力士力敵千人,凡三十萬共為群黨,無所臣屬,以法自持,亦不亂暴,即土人也,故言生地。」
力士移山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增一阿含經(jīng)八難品之別譯。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失譯人名。金剛力士哀戀不息,帝釋慰止之。
金剛力士
【佛學大辭典】
(天名)與金剛神,執(zhí)金剛,持金剛,金剛夜叉,密跡金剛等皆同。執(zhí)金剛杵護持佛法之天神也。楞伽經(jīng)四曰:「金剛力士,常隨侍衛(wèi)?!沽⒂谒麻T兩脅之二王是也。大寶積經(jīng)密跡金剛力士品記其宿世之事歷發(fā)愿。
密跡力士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大寶積經(jīng)四十九會中第三會,密跡金剛力士會也。
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jīng)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