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衛(wèi)生員(衛(wèi)生員)
受過短期衛(wèi)生訓練,具有醫(yī)療衛(wèi)生基本知識和急救護理等技術的初級衛(wèi)生技術人員。 茹志鵑 《百合花》:“我問清了衛(wèi)生員,原來因為部隊上的被子還沒發(fā)下來,但傷員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div>
《國語辭典》:警察學校(警察學校)  拼音:jǐng chá xué xiào
實施初級警察教育、培養(yǎng)現代化警員的學校。
《國語辭典》:四級三審制(四級三審制)  拼音:sì jí sān shěn zhì
區(qū)分法院的審級為初級、地方、高等、最高四等,每一案件,規(guī)定以三審為終審的制度。我國舊時法院組織,即采此制,今則改為三級三審制。
《國語辭典》:中間產品(中間產品)  拼音:zhōng jiān chǎn pǐn
泛指工業(yè)原料經加工后,制成的初級制品。因其尚未完成最后成品,不能直接供消費者使用,故稱為「中間產品」。
《漢語大詞典》:互助組(互助組)
(1).指在生產、工作或學習上互相幫助的小集體。
(2).我國五十年代農業(yè)合作化的初級形式。由若干農戶自愿組織起來,在勞力上互相支援,在生產上互相協(xié)作。參見“ 互助社 ”。
《漢語大詞典》:互助社
即互助組。 毛澤東 《關于農業(yè)合作化問題》二:“那時,在 江西 是勞動互助社和耕田隊,在 陜北 是變工隊,在 華北 、 華東 和 東北 各地是互助組。”詳“ 互助組 ”。
分類:互助組
《漢語大詞典》:護理員(護理員)
受過護理專門訓練的初級衛(wèi)生人員。在各級醫(yī)療預防機構中協(xié)助護士擔任一般護理和病房、門診部等管理工作。也稱助理護士。《解放日報》1985.12.22:“護理員一見,欣喜地對醫(yī)生說:‘他醒了!終于醒了!’”
《國語辭典》:包銷(包銷)  拼音:bāo xiāo
承攬某種貨物,負責銷售。
《漢語大詞典》:黨的基本路線
“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簡稱。1987年中共十三大將其表述為:“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薄耙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鄧小平指出:“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div>
《漢語大詞典》:初級社(初級社)
初級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省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之初,由農民組成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集體經濟組織。社員按勞力和土地多少進行分配,土地和主要生產資料仍歸社員所有。 柳青 《狠透鐵》:“老漢在民主改革和初級社的時候,已經光榮地完成了他的歷史任務?!?/div>
《國語辭典》:社會主義(社會主義)  拼音:shè huì zhǔ yì
1.一種思想主張,認為生產工具與財富分配應由國家統(tǒng)籌安排,以實現社會平等。
2.一種社會體制,生產工具的擁有與財富分配均由國家安排,在某些社會主義社會,甚至一切財產皆為共享公有,而無私有財產權的存在。
《漢語大詞典》:審判廳(審判廳)
舊時高等、地方和初級審判廳的通稱。 清 朝末年設大理院為最高審判機關,在京師及各省、府、縣分設高等、地方和初級審判廳,審理刑事、民事案件。北洋軍閥政府沿襲 清 制,各地仍設審判廳。
分類:高等初級
《漢語大詞典》:檢察廳(檢察廳)
舊 中國 檢察機關的通稱。 清 朝末年規(guī)定設總檢察廳及高等、地方、初級檢察廳,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北洋軍閥政府沿用。
《漢語大詞典》:兩級師范學堂(兩級師範學堂)
清 末創(chuàng)辦的含有初級和優(yōu)級兩級的師范學校。初級培養(yǎng)小學堂教員,修業(yè)五年。附設簡易科,修業(yè)一年或半年。優(yōu)級培養(yǎng)初級師范學堂和中學堂的教員與管理員,修業(yè)公共科一年,本科三年。辛亥革命后初級師范學堂改為師范學校,優(yōu)級師范學堂改為高等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