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士為知己者死(士為知己者死)  拼音: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為了知心朋友不惜犧牲生命。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士為知己者死,而況為之哀乎!」《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豫讓》:「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div>
《國語辭典》:羽蹈烈火  拼音:yǔ dào liè huǒ
比喻自不量力而自取滅亡。漢。劉向《新序。卷三。雜事三》:「若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繞沸,若羽蹈烈火,入則焦沒耳?!?/div>
《國語辭典》:馀業(yè)遺烈(馀業(yè)遺烈)  拼音:yú yè yí liè
遺留下來的事業(yè)與功績。漢。劉向〈戰(zhàn)國策書錄〉:「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馀業(yè)遺烈,流而未滅。」
《國語辭典》:弊車駑馬(弊車駑馬)  拼音:bì chē nú mǎ
破車劣馬。形容生活儉樸。漢。劉向《說苑。卷二。臣術》:「賴君之賜……臣得暖衣飽食,弊車駑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挂沧鳌副总囐R」。
《國語辭典》:炳燭之明(炳燭之明)  拼音:bǐng zhú zhī míng
微弱的光明。后比喻人老而好學。漢。劉向《說苑。卷三。建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國語辭典》:乘偽行詐(乘偽行詐)  拼音:chéng wèi xíng zhà
行為不正,作假詐騙。漢。劉向《列女傳。卷三。晉范氏母》:「夫伐功施勞,鮮能布仁,乘偽行詐,莫能久長。」
《國語辭典》:楚昭萍實(楚昭萍實)  拼音:chǔ zhāo píng shí
比喻有好兆頭的吉祥物。典出漢。劉向《說苑。卷一八。辨物》。楚昭王渡江時,于江中得如斗大而赤圓的萍實,孔子以為出現(xiàn)萍實是吉兆,只有霸者才能得到。后亦指珍奇的水果。
分類:有好劉向
《國語辭典》:春風夏雨(春風夏雨)  拼音:chūn fēng xià yǔ
春風和暖,夏雨滋潤。語本漢。劉向《說苑。卷五。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贡扔鹘逃o人的感化和恩澤。
《漢語大詞典》:楚辭章句
楚辭注本。東漢王逸注。楚辭為西漢劉向所輯,原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編為十七卷。書中對楚辭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記述了各篇的創(chuàng)作由來和作者經(jīng)歷。是楚辭最早的完整注本。
《漢語大詞典》:十步芳草
漢代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后來用“十步芳草”比喻處處都有人才。例如:方今宇宙平一,文軌攸同,十步之內(nèi),必有芳草;四海之中,豈無奇秀!——《隋書·煬帝紀上